李梦珂,鲍雪松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定义,首先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运用新的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在手机、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兴科技媒介的依托下,向各个新兴科技媒介受众用户提供信息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这种新的媒体形态相对以往的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具有全时性、全互动性、全民性等特征,给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元化的社会空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的长久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以手机、网络电视、数字电视为主的新媒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当人们在充分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高效、快捷的时候,既要注重新媒体的各种独特优势,又要清晰地认识到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引导新媒体沿着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推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以理性为基础观念或信念体系,是一种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文化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建构工作始终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意识形态与媒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3]新时代下,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宣传载体和媒介,不仅扩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的话语权,而且改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界环境。
新媒体以其数量庞大的资源存储,通过广阔的辐射范围,给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更多丰富的新闻参考视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逐步扩充了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也逐步使得新媒体的类型得到更新迭代,以往常常拘泥于报纸等纸质类刊物或极少数的旧媒体数字设备,以抖音、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兴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逐渐由从旧媒体模式转向了新兴媒体模式,信息共享的的适用群体也扩展到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新媒体的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的发展,为新时代下人民群众获取各类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以报纸、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的过程冗杂,人民群众在媒体上的话语权的表达需要层层审核、严格把关,而以网络数字媒体为主的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进了传播平台的开放度,新媒体的发布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身份的限制,广大新媒体受众的身份不再是“固化”的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评论、加工信息,对新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者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时代新媒体的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均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均可以依托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表述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其开放性和无屏障性是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极大促进了受众者的个性化的表达。但同时各类新媒体也应注意规范发表言论的平台,让普通民众拥有的话语权得到有效的利用。比如有些新媒体由于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新媒体的“开放性”的真实含义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进而某些言论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产生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快速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实现‘零距离’的接收与传播,使传统媒体的“间接点位式”的面向世界的封闭状态过渡为新媒体的“直接全方位式”的面向世界的开放环境,意识形态的辐射广度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也不断融入世界格局之中。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的扩展所需要的时间较新媒体更长些,以往受众群体接收到世界各国的信息需要通过相应的载体,这就造成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给我国的媒体宣传形成很大的壁垒。随着以手机、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问世,弥补了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旧媒体的固有的弊端,意识形态受众群体不仅可以轻松获取各国的各种信息,而且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受众群体的互动性更加及时,使传播范围更加的“全球性”。但是,也不可避免的给一些西方反华分子利用新媒体的“全球性”特征在诋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企图借用新媒体手段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倡导的“自由观”“民主观”“价值观”等观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也因此面临着 “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全球性较量”。
随着以手机、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化和文化的多元化程度日益增强,各种西方外来文化和文化体制蜂拥而至,对我国人民进行着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空间。
新媒体发展的“全球性”为建立国际媒体传播新秩序提供了基础条件,从战后确定世界格局再到冷战结束至今,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媒体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这也成为他们对外进行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网络高新技术高速发达的新媒体环境下,不同性质、不同内涵的东西方意识形态并存,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作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卷土重来之势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挑战,一些西方国家意图借用新媒体向我国人民群众渗透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悖的所谓西方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思想,加快对我国的思想领域的“西方化”步伐,以达成其政治目的和意图。
一是渗透手段的多样化。其代表性的手段就是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各种新媒体产品,逐步的将西方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灌输进中国社会。例如,编造社会热点问题,夸大负面效应,抹黑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模范,并把对相关热点问题的解读植入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力图影响社会大众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破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意图从思想领域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性。
二是理想信念危机初露端倪。多元意识形态的蜂拥而至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多种理想信念选择,主要表现在政治信仰上,少部分人呈现对西方的价值观的妥协而产生了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倾向,一种怀疑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情绪逐渐在内心建立起来。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这样论述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层面的全局出发,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信仰的重要性的深度阐释,因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建构中,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理想信念危机。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全球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了便捷的话语平台,同时也对我国年轻一代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全球性”的新媒体思想的冲击下,部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没有认识到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的真正意图,从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全球性挑战。
所谓“中心化”的解释,从大处讲,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甚至是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所有决策和命令均从这个中心思想出发,而这个决策和命令也起到约束性的作用,所有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主体,每个人都成为媒体世界里的“创作者”和“思想的表达者”,而且新媒体具有技术资金成本低廉的优势,所有信息无论优质与否,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这就体现了新媒体主体之间的人人化、传播信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以及传播方式的无约束化,给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不同走势。
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不断膨胀,价值评判标准不再是以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而制定;在缺乏相关网络监管和有效的管理人才的条件下,有的人甚至可以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逐步表现为飘忽不定、模糊扭曲等现象。人民群众更倾向于直观地感觉冲击,而缺少理性思维;更倾向于消费主义,片面追求物质,而抛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共同利益”。这势必会给我国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造成冲击,给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造成严重的阻碍。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传递速度和范围上受到严重制约和限制,而新媒体凭借其“全速性”,即传播速度快捷、灵活等特征,受众群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其次,通过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把意识形态的内容灌输给受众群体。但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新媒体在给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提出新的优化方向。传统的单一、陈旧的宣传方式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脱节,意识形态人才队伍的思维模式滞后等问题逐步显露,这就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和人才建设成为两个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质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掌控力和影响力,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最重要是要依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所蕴藏的吸引度和说服度,通过国家制定有效的正确的宣传教育来凝聚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人们的思想高度。因此,结合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其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然要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宣传方式,有效整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载体,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41因此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宣传方式势在必行。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9-10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深刻的解释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而科学的理论要具备与时代同发展的步伐,也必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创新,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走向繁荣的引擎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5]26“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本质就在于它的理论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完善,从而准确的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样论述到:“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5]12“两个没有变”是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的根本因素,那么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长期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两个没有变”这个“社会存在”的基本事实,对“社会意识”的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理论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建构必须整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期望,并通过具体的政策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认知问题,在公正的原则下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证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意识形态主要通过语言和符号,通过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其中媒体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于意识形态的关注,应该在语言、媒体、娱乐等领域,尤其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考虑价值观的表达和交流”。[7]当前,以微信、微博、数字网络等为主的新媒体是意识形态宣传的热门载体,在意识形态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优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强势渗透的境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新闻工作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例如,新媒体要引导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不可把个人问题引申为整体问题、局部问题引申为全局问题,帮助广大受众群体树立辨别是非的认识能力,使广大受众群体能自愿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其次,有效整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载体,扩大宣传载体的正向功能,并控制其负面功能的影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防止各种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思想的泛滥,把党的各项主张与政策和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宣传载体有机融合;深刻理解“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向优势力量,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方略的完善。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改革和完善新媒体的管理体制,为新媒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以高质量、高标准为主旋律的宣传媒介环境。
从意识形态宣传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建构,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化强的人才队伍建设;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主要的谋生之道,而另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和幻想则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并且准备接受这些思想和幻想,因为在实际中他们是这个阶级的积极成员,并且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6]179“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其阐述的道理亦适用于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创新切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须要做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倾注更多的正能量。
当前,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已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方针、明确了任务,关键在于抓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落实情况。一支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化强的人才队伍要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大事,抓住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涉华的大事,对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判断和谋划,增强舆论宣传的力度,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各类意识形态的交流碰撞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打铁还需自身硬”,宣传思想工作领导队伍首先必须理论知识过硬;此外,一支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化强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把理论转变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模式,让意识形态理论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因此,在队伍建设中,要正确认识“三个必须”。必须坚持理想信念过硬,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坚持政治过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巩固”;必须坚持业务能力过硬,提高人才队伍工作者的宣传思想能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8]邓小平曾说过:“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9]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空讲道理”为主要模式只能被归类为“形式主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和信任度也会受到阻碍,甚至可能会滋长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和心理。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理念,深入人民群众当中,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及时掌握关乎人民群众的热点问题,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得到广泛的群众基础,使之成为社会共识和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与人民群众的感受深度契合,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体系更加完善,使得广大人民更加认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从而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作为一种社会黏合剂,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社会动员功能,是引导人们为某种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着人民群众良好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意识的树立。新媒体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以人民为基础,旨在打造一个信息公开、平等交流、良性互动的综合性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使广大民众更好地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