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人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大多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的危害,因此本文拟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拟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前、产时及产后病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予以合理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1]。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74例(观察组)、同期无妊娠合并症产妇17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两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长值、初/经产妇、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是否巨大儿、产后出血及羊水过多等情况进行比较。
2.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174例产妇,平均年龄(32±5)岁,其中73例初产妇(42.0%),101例经产妇(58.0%),高龄产妇(≥35岁)53例(30.5%),孕前体质量指数为(26±3)kg/m2。观察组易感因素中包括父、母亲或双方患有糖尿病、既往妊娠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既往生育过巨大儿、孕前患有胰岛素抵抗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对照组共171例产妇,平均年龄(31±4)岁,其中74例为初产妇(43.3%),97例经产妇(56.7%),高龄产妇35例(20.5%),孕前体质量指数为(25±2)kg/m2。两组平均年龄、高龄占比、孕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观察组分娩时平均孕周(39±1)周,92例经阴道分娩(52.9%),82例行剖宫产(47.1%),6例早产(3.4%);对照组分娩时平均孕周(38±1)周,65例经阴道分娩(38.0%),106例行剖宫产(62.0%),16例早产(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孕期合并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2例(1.1%)、羊水过多4例(2.3%),体质量增长(12±4)kg;对照组产后出血7例(4.1%),羊水过多4例(2.3%),体质量增长(13±4)kg。
2.4两组分娩的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 观察组分娩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 258±372)g,新生儿阿普加评分10分,低体质量儿3例(1.7%)及巨大儿4例(2.3%);对照组分娩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 160±506)g,新生儿阿普加评分10分,低体质量儿16例(9.4%)及巨大儿2例(1.2%),观察组分娩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1]。刘欢等[2]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其剖宫产、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转儿科的发生率均增加。
本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平均年龄较大,并且高龄占比较多,这与文献[3-4]报道结果一致。因此应对该群体进行孕前指导,合理控制体质量指数后再备孕,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早期筛查,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指出孕前体质量过重或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和巨大儿的发病率,认为肥胖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不利因素,它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期的体质量增加,从而增加不良妊娠结局[5-9]。但这仍需后期前瞻性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总结。
METCALFE等[10]提到关于临床决定分娩时间,这取决于母胎健康,还包括适当的血糖控制,他们认为在38、39或40周分娩可能会优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结局。本研究观察组分娩时平均孕周为(39±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258±372)g,比对照组孕周更大,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更低,这与文献[9]报道结果一致。张彦[11]指出糖尿病孕妇子代婴儿期体格发育及糖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李珍娟等[12]研究显示,分娩前体质量指数增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孕妇糖、脂代谢紊乱,从而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此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育的低体质量儿,似乎没有更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13]。有研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健康孕妇相比,其不良围产期结局风险增加,而且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及其后代未来患糖尿病和相关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14-16]。此外,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正在下降,许多育龄妇女在怀孕时可能患有未确诊的糖尿病或血糖异常,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对所有孕妇进行高血糖筛查。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在于早识别、早控制、早治疗,尽量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