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央宗
(西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发展大国,农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境外农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农产品的发展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可以利用农业标准化的方式,打造属于我国的农产品品牌,生产出质量更高、信誉度更高的农产品,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本文针对用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农业标准化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通过加强市场调控,促使生产者能够完善自身的生产技术,同时不断提升生产标准,从而才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我国农产品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能够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1]。从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中可以看出,已经制定农业标准化相关标准与规定,并从发展水平、目标定位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构建三品一标的金字塔发展战略。
农业标准化对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农业标准化能够为开拓农产品品牌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以及流通中,通过标准化方式与措施,有效控制种子、投入品以及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外部因素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使得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市场经济发展可以看出,如果想要更好创建一个农业品牌,农产品品质是其中的基础保障。无论是在生产工作、加工工作还是运输工作中,都要采用超高的标准,来保障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与稳定性[2]。②农业标准化为维护品牌权益打下良好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许多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在此背景下,想要创造一个农产品品牌更是不易,保持并维护,品牌特性工作与品牌权益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基于此,可以通过农业标准化的方式,实现我国农产品事业的更好发展。农业标准化能够从外观、口感以及品质上,与其他仿冒产品相区别,同时为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提供保障。
3.1 确保标准选用合理性农业标准化工作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这也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条件。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相对较晚,因此,相应标准较低。在此背景下,使得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着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标准选用的合理性,要结合各个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与生产规模,分地区、分对象定位标准层次。以我国苹果产业为例,苹果产业的经营模式通常情况下分为3种类型,即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方式[3]。①如果采取以个体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标准化与统一化,这样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为防止发生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的方式,将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好,促使个体经营方式,能够逐渐朝着标准化与产业规模化方向发展。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②如果采取专业合作生产经营方式,那么要加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力度,将生产绿色苹果以及有机认证苹果作为重点,构建面向国内外的中端品牌。
3.2 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为促使农业标准化能够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引导与帮助。基于此,要将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①农业标准化要保证依法推行。有效的农业标准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才能确保其公平公正。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促使授权检测认证机构能够对相应工作做出更为公正的评价,否则农业标准化将流于形式,自身优势将无法发挥,不利于开展品牌建设工作。基于此,要结合农业标准化实际情况,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约束检测机构的工作行为,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②要结合法律法规以及条例等,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农业标准化往往构建在科学论证基础之上,基于此,政府部门要将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作为重点与关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流通。
农业标准化在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我国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