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标作为城市宣传亮点的可行性研究
——以天津为例

2020-02-12 02:05郭铁军刘思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津文化

郭铁军,刘思宁

(天津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当前城市形象构建及对外传播的重点已经转向文化建设,以建筑、城市雕塑为代表的视觉性文化地标是其中关键要素。文化地标作为传递城市精神的载体,引起许多城市规划部门的重视,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建筑、雕塑、自然景观等。

何为文化地标?有学者归纳为“能够突显一个地方文化特征与风貌的标志性物体”。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都是具有典型的文化精神的地标。成功的文化地标对城市形象构建和宣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化地标理论研究分析

城市文化地标建造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城市宣传推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是根植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殊国情的需要,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历史较短,如何在推广“美丽宜居”城市视域下认识文化地标的重要性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国内的CNKI数据库搜索,对如何运用文化地标建设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研究涉及较少。

面对当前文化地标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宣传推广不相符合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天津城区文化地标进行梳理分析,搭建一个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设计相对合理的路径和渠道,为“美丽天津”的形象构建及对外传播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文化地标的规划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文化地标对提升天津城市形象的意义

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充分体现了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发展新观念,为天津城市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可以看出建设“美丽天津”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地标作为一种以公共区域为载体的艺术形态,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附含的城市精神和象征意义,文化地标设计不仅体现在形式美感和应用材质上,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城市精神的理念。

天津已有文化地标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视觉形象,可以作为天津对外宣传的亮点,为“美丽天津”的形象构建及对外传播做出贡献,如五大道建筑群,已经成为游客来天津旅游必须参观的景点,对天津旅游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新建的文化地标不断产生,如在规划之初,便能考虑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精神面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地标构建作为天津对外形象宣传的路径分析

以文化转向为基础的地标形象构建,弥补对外宣传的不足。事实证明,影响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因素很多,从消费心理角度来看,优秀的城市形象对于消费行为有很好的刺激作用,是带动局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天津市在城市宣传和形象构建方面初见成效,但相较于北上广深等直辖市知名度依然有限。根据调查,自2010年以来天津市在国内的媒介上报道的总量近万次,但多以政治、经济、民生主题为主,相反对于城市文化和定位宣传报道的体量和频率不足,对于天津整体形象的构建影响不小。如何改变公众对天津现有形象关注度低的问题,本文作了以下分析。

(一)客观因素分析:自然条件与文化资源不足制约文化地标发展

通过对国内现有文化地标调查分析来看,大多以自然景观、历史古迹、建筑为主要形式呈现,由于天津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受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客观条件的制约,文化地标确立的范围受到影响。

首先,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局部邻近渤海湾,整体缺少视觉形象鲜明的山川、水域等景观,城市发展一直是沿海河而建,自然景观不具典型特征和优势。

其次,天津自建卫以来,历史相对较短,在国内大城市中也不算很长,这一历史原因,使得天津缺乏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天津虽然地处渤海湾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海洋文化。

最后,天津市在近现代的建筑形象构建方面多重视实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筑产业的风格变化,许多城市都全力打造具有现代设计感的高端地标建筑,成为新一代城市文化地标。但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一味追求造型而使一些空间无法利用,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与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城市建筑观念相矛盾。因此,借鉴其经验,在天津目前不适合耗费重金打造这类不可持续、耗能巨大的文化地标。

(二)路径分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构建与天津文化形象的契合

天津城市文化地标在项目论证、创作施工和运营管理上,要精益求精、定位精准,使其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天津已有的文化气质和内涵。主要从构思选题、表现形式、象征寓意、生态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多元的主题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互补

学者豪森施泰因在创造艺术社会学理论中指出:“不同文化阶层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心理对艺术的评价要求有所区别”。所以,只有将根植于地域性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语言,与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形态结合,才能产生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生命力顽强的作品。坐落于河西区广东路上的作品《共创未来》,此作品是为了纪念天津市危房改造工程而建的,作者选用了技术上最为复杂,设计形式难度很高的组合抽象造型方案,主体造型体现“家”的含义,既有视觉上的普遍性,又能引发共鸣,作为区域性文化地标,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2.具有现代感的表现形式体现科技创新的文化发展

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整个城市逐渐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面貌。反观文化地标更要体现科技创新的精神,契合这种文化精神的地标不仅体现在材质选择上,还要从视觉的现代感和形式的创新性两个范畴进行研究。矗立在文化中心的作品《水上月》就全方位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从抽象的造型精神,高超的不锈钢焊接工艺,都很好的诠释了天津文化中心的创新理念。

3.民族化的象征手法承载城市艰苦创业精神

艺术家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本质,按照黑格尔的美学观点,象征性是一切艺术审美的第一原则,其次才是意义的表达。如何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资源,利用象征性的手法,传达城市艰苦创业精神,也是文化地标宣传作用的重要体现。

天津是在古老的漕运文化之地建设起来的,这一艰苦创业的历程往往不为人知。在这一点上,如何体现具有开拓精神的形象,再融合特定的故事语境会更好。如矗立在滨海新区的雕塑《拓荒者》,通过对具有象征意义的牛和犁造型进行抽象概括,整体形态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能体现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样可以成为天津人的艰苦创业文化的最佳视觉体现。

4.故事文本的视觉化表现外向型海洋文化

处于环渤海经济地带的天津,无论从历史的传承还是现代的定位来看,海洋文化都应是主流文化。如何构建体现海洋文化的外向性和包容性的作品尤为重要。这类作品除了具有新颖的形式感和辨识度外,还要在故事文本和题材内容上进行精选,才能真正形成视觉形象与内容文本良好的契合。能够体现华夏民族自强不息,探索海洋奥秘的经典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如将其进行视觉化设计,打造成文化地标,不仅能够体现天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能体现海洋文化的属性。

5.科学化管理体系是生态环保理念的保障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保障,城市文化地标建设也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大量的城市文化地标构建缺乏详细的规划和论证,也没有建立可持续的科学管理制度,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一方面缺乏规划,建立很多地标性构筑物,挤占了有限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对于经典的能体现城市文化精神的作品,缺乏保护和管理,严重损害了经典形象构筑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规划。针对这样的情况,天津城市规划部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了详细的评估保护制度和维护管理措施,在保护传统文化载体的同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出一条新型节能的道路。

四、从天津本土文化出发对地标传播工作的建议

契合于天津本土文化的地标要从主题、形式等要素上与天津城市文化特征相一致,也要正确客观分析现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宣传体系,全面立体、完整准确地进行宣传。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标形象的传播,进一步提升天津在国际城市中的地位。

1.在国内重要媒体上,加大天津市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文化地标形象的推广,强化地表形象的视觉性、艺术性、直观性效果,可以围绕文化地标开展活动,如结合国庆进行的“快闪”和灯光秀活动,生态环保知识问答及摄影大赛等活动,将大众的参与性和宣传有机结合。

2.利用数字媒体时代的信息快速传播,结合快捷的自媒体平台,大力支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终端技术与设备安装,形成快速高效的公众传播渠道,如利用蓬勃发展的视频播放平台,“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着力打造城市地标中的“网红”。

3.应继续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有效维护好天津市地域性与多元性并存、民族性与国际性兼具的城市文化形象。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地标作为“城市名片”在塑造城市形象及对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与自然、城市、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融于城市系统并且能够提升整个城市本身的自我价值。

本文重点以天津为例阐释文化地标对“美丽天津”城市宣传的可行性。通过对天津市自然条件、客观现实、历史传承等因素的分析,为提高天津的城市形象宣传与地域文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通过创建文化地标,加强文化地标的宣传力度,探讨可行性方案的途径,提升天津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天津文化
如果天津有“画”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天津卷
《天津之眼》
谁远谁近?
天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