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务实——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12月28日,2019(第四届)国企管理年会暨(第五届)国企管理·财务管理创新峰会在京召开。
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届年会由《国企管理》杂志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创新世界周刊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国资国企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0多位管理干部、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学术专家现场交流互动,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汇智献策。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日前作出重要部署——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会议强调“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新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2019国企管理年会,正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历史阶段这一特殊当口,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企管理》杂志总编辑孙明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先后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
孙明华以说文解字的方式,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到一线的调研感悟,对年会主题“笃行务实”进行解读。他认为,笃行务实的实质就是“专注”。习近平总书记讲:“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是对“笃行务实”最好的解释。
白景明说,明年的财政政策对国有企业来说,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财政政策红利。减税降费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2019年1月到11月,减税降费总额已经达到两万亿。2020年,减税降费依旧是财政工作重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将留给国企改革更多的空间。
黄群慧说,7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化大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现在已是世界第一。在这一过程当中,国有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国企改革和国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围绕“新起点 新目标 新征程”等八大议题,本届年会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研讨。
把握形与势
围绕“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主题,朱光耀、季晓南和黄群慧做主旨演讲。
朱光耀在分析当前国企改革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时指出,在世界經济下行、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国企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善于化解外部压力,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向前发展汇聚更大动力。党的领导、制度的保障、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形成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这些都是动力保障。
季晓南表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拟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在破解制度性障碍上,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国企改革的推进还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一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清晰;二是国有企业高管的身份定位不明确;三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霸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授权经营不到位;五是去行政化不充分;六是激励和约束不对称;七是社会责任和承担更多的社会事项不对称;八是国资监管权利责任关系不太顺畅。
他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一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股权结构调整优化;三是积极推进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四是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五是积极推进企业高管薪酬的市场化;六是积极推进破产关闭制度的实施;七是积极推进去行政化;八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的统一。
黄群慧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更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他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五个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推进国有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导向,服务于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更好地服务整体国家使命和战略要求。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可以更加明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民生目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制造强国战略等国家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更好地满足协同推进改革要求。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四维分析框架,分别是价值导向、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以及战略柔性。
抓住关键期
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要求抓紧制定新三年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本届年会“主题报告”时段,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建国、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等专家,围绕“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历史阶段”先后做主题报告。
彭建国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企改革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任务最重。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深化、往哪个方向走?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认识问题。就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有八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一问改产权还是改机制?二问是否要设时间表?三问试点先行与普遍推开如何权衡?四问真改还是假改?五问如何认识、把握放权与监管?六问如何催生改革内生动力?七问守规行事和容错机制如何协调?八问如何正确处理中央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
李维安提出,公司制改革完成之后,“国有企业”一词应逐步被“国有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上市公司”所取代。他认为,企业改革难题、深层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治理问题。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他提出六条建议: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公用事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坚持由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的总逻辑;在公司治理合规性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是改革发展的方向;市值管理是管好国有资本的核心体现;强化期间费用管控,完善债务预警机制;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ESG披露迈进到绿色治理披露阶段。
市场化改革
围绕“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这一主题,《国企管理》杂志出版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才大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李锦,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才大颖认为,国企品牌应该是有能力、有思想、有眼光、有担当、有活力的品牌,他提出打造“五色”品牌: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发力顶尖制造,打造金色品牌。二是重视文化引领,勇担国家责任,打造红色品牌。三是提升战略视野,聚焦细分市场,打造蓝色品牌。四是转型绿色智造,聚焦生态提升,打造绿色品牌。五是推动模式创新,聚焦开放共享,打造橙色品牌。他建议,国企品牌建设需要对标诊断,要基于产业定位建立战略对标企业,系统开展对战略体系和实施体系的诊断。此外还需系统规划、强化落地,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文宗瑜提出了“两个混改”概念。一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主要是开放,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主要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两个“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互支持相互推进。他认为,当前对两个“混改”深入推进存在几个误区。一是国有经济领域向外资民资开放主要体现为国企引入非公资本的误区;二是国有企业控股民企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方式的误区;三是国有企业要通过混改支持民企并帮助民企的误区;四是国有企业遵守竞争中性原则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误区。
李锦提出了国有企业混改路径四部曲:引战、改制、激活、提高。他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4年,我们在2019年底看到“引战、改制、激活、提高”的国有企业混改逻辑链条形成,这是目标倒逼式的改革链条,由最终目标层层倒逼,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催生正确的途径,也是正确的路线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新创造、新探索,是试点试出来的新经验,实践出真知,试点试出新局面,值得庆贺。
靳东升从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房地产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资本市场、区域经济、产权保护共十个方面,分析了2018年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同的提法。针对国有企业改革,2018年底提出的工作部署非常详细,2019年由实向虚,没有提出具体2020年应该怎么做,但是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制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他认为,国资国企改革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确保改革思路更加清晰。
高質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涉及发展规律、发展追求、发展水平的系统性重大革命。在2019国企管理年会“尖峰时刻”时段,华润燃气等6家企业,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领先的秘密。
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史宝峰介绍说,华润燃气在发展过程中,针对下属企业数量过多、总部管理幅度过大的实际,采用无边界管理模式,通过打破组织壁垒,促进内部资源协同共享,较好地激发了企业活力,解决了国有企业的管理难题。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锁会介绍了公司所构建的“全员、全面市场化、全面量化、全过程”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核技术应用龙头企业,中国同辐利用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管理体系优化,并推动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广州交投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铁峰介绍了公司创造的大型交通工程关键节点多功能综合社区开发新模式。该模式开创性地应用“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开发”理念,走出了“盘活存量土地、反哺交通建设”的新路子。
针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思才介绍了中材建设属地化经营模式,公司通过管理属地化、市场属地化、资源属地化、文化属地化等重点举措,创新全员市场开拓理念,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财务资产部主任李海群介绍了电益链能源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国网上海电力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基于优化、整合、创造的原则,围绕数据挖掘、价值创造,构建智财务-电益链体系,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华展示了公司“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变革情况。通过这一变革,提高公司资源的配置效益,最终实现涵盖全范围、全流程、全价值链、全员、全级次预算管理体系。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京能集团等10家企业分享了管理创新经验,并与专家精彩互动,共同为高质量的稳增长贡献智慧。
在“高峰对话”时段,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一主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徐小连、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学伟、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世明、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涛、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威威、北京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刘笑驰,共同探讨了如何全面深刻理解并切实践行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莹芬,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祁怀锦主持了本次高峰对话。
2019年,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被赋予了强大的意义。下一步,如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在以“活力改变国企”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中,国新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连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资金部副总经理周建明、国家电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副主任孙世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财务资金部总经理李泽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财务与会计研究室主任张金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德发表了独到见解。《财政科学》《财政研究》编辑部主任邢丽主持了本次沙龙。
会议还举行了2019国企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仪式。
编辑/秦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