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予昕
“宗教毫无用处。”
这是温森特在博里纳日矿区说的话,当时他还是一名传教士。
是什么使他有违身份?
那一趟在700米深处的迷宫地下城中的“旅途”:350米深的地方还凉飕飕的,到了洞底,跌跌绊绊爬过巷道,目之所及,是黑壁与一个个“黑煤子”,没有男女老少之分,他们都是用着发黑的遮羞布,都干着一样的体力活,都呼吸着刺痛的黑暗。又下一层,浑身赤裸的,用命在换五十分币的哪里像人,更像是被使唤又只能为钱卖命的牲畜。十五分钟黑洞里的吃饭时间,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粗面包……
温森特看到了那地底下的乌黑又浑浊的生活,那一刹那,他理解了博里纳日人的无知愚笨,也看到了镜子里自己黑乎乎的,被汗水、泪水、黑灰搅和的脸,想到了自己干净整洁的房间、洁净多样的衣物,在丹尼斯太太家里的待遇,那一刹那,又有多少自责、悔恨喷涌到心头:身为一个传教士,竟过着“天堂生活”,还要装作体恤百姓。温森特是做不到这样的,他无法欺瞒自己真实又炽热的心。他更渴望走入真真正正的生活,以平等的身姿去进行灵魂的促膝长谈。于是,他搬床给德克鲁克生病的孩子睡,于是他分衣物给博里纳日人。他再也不是说大话的伪善者,生活完完全全拆穿了一切。博里納日的日子是温森特对生活的重观与重塑,那洞察真实的明眸擦得锃亮。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率真、真实。
温森特就像个孩子,内心藏着丰富、饱满、炽热的情感。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认为自己是温森特,那个独一无二的、带着独特审美眼光的温森特,他一如既往的是自己。他是懂生活的人,他明白生活是阴晴不定的,他不畏惧、不逃避,他理解生活的每一个样子,敢于突破世俗的条条框框。因而你才能看到他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怜悯和痛心,他没有生活在宗教的天国里,而是生活在可以触及的被真实表达的生活里。
每一段体验成为经历,用一生体验方为生活。无处不需真正洞察、亲历、表达……
某种意义上说,梵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生活人”,融上那一腔稚气与梦想、美好与期待,他不愧为艺术人,更何况哪怕他不画画,他也是那个时代真实的观察者与吐露者。至于最终的悲剧,或许是超时代的真实与一心热血无人理解的悲哀……
(指导教师:戴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