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芹 张启耀 赵文年 何国林
(1. 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 乌鲁木齐县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36; 3. 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数量型畜牧业必将向质量型畜牧业转型[1],发展设施畜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而设施畜牧业就是质量型畜牧业和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2]。
2011 年,乌鲁木齐县备案登记的规模养殖场仅16 家;2014-2016年,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呈现大幅攀升趋势;2016 年6 月,全县规模化养殖场达到78 家,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95%,但整体规模还不大,特别是奶牛、肉牛、肉羊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所占比例仅达到总存栏数的25% 左右。全县已备案登记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涉及种禽场、种羊场、奶牛场、蛋禽场、肉禽场、生猪场、肉兔场及特色畜禽养殖场等。2014-2015年,成功申创国家级畜禽养殖示范场2 家、自治区级畜禽养殖示范场4 家。
自2014 年国内牛羊肉价格一路下滑,羊肉价格从2013年的60 ~65 元/kg 跌至2015 年底的35 ~40 元/kg,2016年上半年有小幅上涨,销售均价在45 元左右。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2017 年初,一大批规模化肉羊肉牛养殖企业纷纷出现亏损,导致规模化养殖场存栏数量锐减,全县规模化肉羊肉牛养殖场有近30 家,处于停产状态的有3 家,半停产状态的有5 家,季节性投产的有5 家,全年连续投产的仅有17 家。另外,2017 年乌鲁木齐县启动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受全区畜牧业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及环保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被注销。截至2019 年底,全县备案登记的规模化养殖场仅剩35 家。
2.1 规模化养殖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乌鲁木齐县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工作起步晚,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各类规模养殖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养殖设施及建设布局与当前要求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有一定差距。
2.2 畜牧业延伸产业链短 乌鲁木齐县出产的畜产品多以提供初级畜产品为主,畜产品加工相对落后,并且加工增值甚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适应能力差。县城地处城市南部,与乌鲁木齐定点屠宰场所距离远,屠宰成本过高,不便于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乌鲁木齐县没有规范的牛羊定点屠宰加工场所,牛羊贩子成为养殖场、农牧民市场销售的经纪人,一大批利润被各环节缩水,畜产品利润较低。
2.3 规模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 初建时,多数规模养殖场未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建场因陋就简或图方便,许多老的畜禽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
2.4 畜禽废弃物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到位 由于养殖场建设历史原因,大部分养殖场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要求,没有配套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并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环境污染。
3.1 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布局,结合乌鲁木齐县的畜禽资源条件,构建 “稳定禽蛋产业、发展奶牛产业、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提升特色畜禽产业” 的现代畜牧生产体系。板房沟镇和水西沟镇基本稳定现有蛋禽养殖规模,在永丰镇增加肉禽标准化养殖数量。在托里乡、板房沟镇、永丰镇和萨尔达坂乡各建设一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以乌鲁木齐市 “三大基地” 建设项目为契机,在牧民定居点周边和农区加快构筑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围绕旅游食品开发和市民消费需求,稳步提升特色畜禽业比重,做好观赏动物、马、驴、骆驼及珍禽养殖。
3.2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增加畜牧业发展投入,制定区域性倾斜政策,围绕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区、市的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加大养殖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鲜明的特色、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养殖业。同时加大县级财政扶持力度,将上级资金进行整合,实现择优扶强。
3.3 延伸畜牧产业链 一是加快无公害认证、商标注册。借助合作社和养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整合区域资源,以畜产品集中屠宰加工为平台和纽带,开展商标注册和产品包装分割及畜产品深加工。二是加强购销平台建设,建立稳定的畜产品销售通道。通过优势企业带动,建立订单销售模式。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资源互补,稳定畜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