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娇 田佳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公园的建设具备鲜明的特征。①国家公园具备天然性和原始性的发展特点,围绕天然景观形成了更加独特的视觉艺术。②在国家公园景观资源的珍惜性和独特性上,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往往较为罕见,并且呈现出了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对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1-3]。
国家公园指的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场所,是一个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根据1974 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认定的国家公园标准,国家公园指的是在面积不小于1 000 hm2的范围内,具有优美景观的特殊形态或特殊地形,具有国家代表性,并且未经过人类开发、聚居或建设的生态地区。因此,国家公园的建设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在实施生态开发的同时,需要本着适度开发的原则,达到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全面保护,为公众提供一个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场所。
人们对国家公园的认识取决于1872 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自此,全世界共有100 多个国家设立了1 200 处风情各异的国家公园,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深度探寻。
当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在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上逐渐形成了主张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移植的“垂直管理” 学派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 “二权分类” 派。就国家公园建设而言,国内的专家学者从国家公园立法、保护机制等层面上,探寻建立和形成了新的法律制度。
3.1 建设机制单一 当前,国家公园的建设仍然以纵向补偿为主,缺少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历程中,缺乏稳定的法律保障和充足的财政投入。同时,在生态保护激励机制的确立上,生态保护的发展举措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经济落后和财力缺乏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滞后性。
3.2 生态文明发展的压力 在国家公园建设中,设计师往往没有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的全部功能,对于国家公园中的物种迁移、水系交换缺乏探索,使国家公园成为了人工化的孤岛,绿地的分布也较为琐碎,极大地弱化了绿地应该具备的装饰和实用功能。
3.3 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在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中,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公共财产资源,尚未建立明确的使用主体。再加上政府对于国家生态保护的关注、教育和宣传不到位,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缺乏,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关注不足。
4.1 引入国家政策,推动国家公园体系多样化 在国家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引入国家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监督和指引作用,充分保护当地人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的公共监督和发展水平。以云南省为例,早在1996年,云南省就引入国家公园的发展概念,率先展开了对国家公园这一理念的全面探索,对国家公园建设新型保护地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全面分析。2006 年,云南省政府加大对国家公园建设策略的全面规划,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批准在云南开展国家公园试点。2007 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云南成立。2013年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4.2 构建主体框架,实现经济和自然效益统一 当前,针对我国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和生态效益之间出现的问题,广大生态保护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保护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在统一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明确的生态保护区域分级,通过更加全面的管理模式,保证国家公园的商业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可采取国家帮扶政策和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的模式,整合国家公园的现有资源,并结合公园实际区域,划分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物种栖息地,使自然公园能够和自然保护区达到全面融合。在管理责任集权上,通过对生态资源的全面规划,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国家公园生态治理体系能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统一起来,使国家公园的景观更加和谐、当地群众更加收益。
4.3 完善运营机制,优化产业布局 国家公园不同于其他自然保护区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够确保国家公园的文化资源达到有序供应,加速实现对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因此,生态保护工作者应该立足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谋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进一步夯实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平台。在森林公园的经济产业结构上,要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域,以大规模的治污防污活动,形成集聚特色化的生态产品价值体系,进一步奠定国家森林绿色发展的价值体系。例如钱江源国家公园在自身运营机制上,深入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向,借助于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打造独特的自然景观,使钱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了一个集绿色、生态、休憩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4.4 多方向发展,加强对生态景观的保护 从整体上说,国家公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含3 方面。第一,国家公园的建设是为了保存和保护景观资源的。第二,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助于研究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相关问题。第三,设立国家公园有助于推动旅游观光产业可持续发展[4]。促使国家公园在发展变迁中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和全人类性的自然文化保护运动,可对自然景观进行长期保护,进而汇集多样的保护力量,达到对空间系统的生态化塑造和发展。同时,建设国家公园限制了伐林、采矿、设置电厂、农耕、放牧等行为,可有效保护生态景观。
国家公园作为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成果,通过一系列规划和部署,可加速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将人文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保持原生态的景观植被美感。除此之外,加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家公园建设,还应从生态环境最脆弱敏感的地方做起,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达到对国家公园的科学规划,推动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