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豫,戴晓婧,华莎,曾群丽,陈向荣,连俊红,周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感染专区,湖北 武汉 430070)
从2019年12月以来,在武汉市出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国家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1-2]。我院作为武汉市NCP治疗的省级定点综合医院,收治了大量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中,部分患者机械通气后仍无法满足基本氧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就是其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3]。ECMO能够有效替代患者呼吸功能,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氧,实现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呼吸支持,但是部分NCP患者在使用ECMO后仍存在氧合较差的情况。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背侧肺组织的通气增加[4],可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减少死腔通气,增加氧合[5-6]。2020年2月11-25日,我院感染专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了3例危重型NCP患者,入院前均有发热,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浸润影,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采用ECMO治疗联合PPV,每天实施PPV 2~3次,约8~10 h。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病例1 男,53岁,因“全身肌肉酸痛5 d,发热3 d”于2020年1月29日入院,体温最高39.0℃;2月2日胸闷,呼吸困难,加大吸氧流量。因呼吸困难继续加重,于2月5日给予无创高频机械通气。2月11日19时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维持在70%左右,多次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最高为56 mmHg(1 mmHg=0.133 kPa)。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100%,但患者SpO2仍在78%左右;随即实施ECMO治疗,采用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即静脉-静脉模式(veno-veno,V-V)。SpO2升至98%,PaO2升至112 mmHg。经ECMO治疗4 d后,患者SpO2降至92%左右,PaO2降至73 mmHg,给予患者PPV(8~10 h/d)治疗。PPV后患者SpO2升至96%左右,PaO2升至89 mmHg左右,排痰量增加。现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虽然肺部功能仍未恢复,在ECMO+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下可以保证患者氧合功能。
1.2 病例2 男,65岁,因“发热并肌肉酸痛3 d”于2020年1月29日入院,1月31日出现胸闷,2月2日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无创高频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仍逐渐加重、肌酐持续升高。2月13日突发SpO2下降至65%左右,PaO2降至52 mmHg,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VV-ECMO。患者肌酐高至532 μmol/L,24 h尿量为80 ml,于2月14日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患者氧合逐渐变差后也实施了PPV(8~10 h/d),现患者病情基本稳定。
1.3 病例3 女,68岁,因“发热伴气促2 d”于2020年1月22日收治于入武汉市某医院,因病情进展于2月4日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胸闷、气促。2月5日出现呼吸困难,病情持续进展。于2月15日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不明显。于2月16日给予ECMO治疗。因患者肝、肾功能持续恶化,电解质严重紊乱,于2月16日行CRRT治疗。2月19日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基本恢复,但SpO2和PaO2再次出现下降,给予PPV(8~10 h/d),氧合有所改善,SpO2升至96%,PaO2升至85 mmHg,现患者病情趋向好转。
2.1 PPV的体位护理
2.1.1 医护人员准备 NCP患者属于强传染性疾病,ICU防护等级为3级,医护人员均穿正压防护服,戴护目镜及面屏。患者身上有多处置管,如ECMO插管、肾透析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测压导管、气管插管、尿管、鼻饲管及监护导线等。病区医护人员既往无此类经验,通过专家组会诊讨论明确了更换体位的操作流程;事先在清洁区,相关医护人员多次模拟演练,配合默契后进入病房实地操作。
2.1.2 患者准备 在体位变换前,全面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彻底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停止肠内营养30 min并夹闭鼻饲管。给予患者丙泊酚及咪达唑仑注射液镇静,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镇痛,若患者已经应用镇静、镇痛剂,则加大剂量以保证患者在体位变换过程中保持镇静状态,患者无躁动,可唤醒。同时整理患者管路,在实施俯卧位翻身前去除患者心电监护电极片和电极线,待翻身结束后立即将心电监护电极重新安装与背部相应位置。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将氧浓度分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调整到100%,实施体位变换。
2.1.3 变换俯卧位 采用6人搬运法实施体位变换操作, 1名医生在头侧保护好气管插管并担任指挥,1名医生和1名护士站在患者右侧负责保护ECMO管道,1名医生1名护士站在患者左侧负责透析管道、输液管道和其他管路,1名护士站在床尾负责ECMO机器。准备好3个枕头和1条床单,把枕头分别放在患者上胸部、耻骨联合和膝关节处,然后把准备的床单与患者身下的原床单两侧边缘对齐合并,两边往中间卷,卷到紧挨患者身体两侧不能再卷为止。根据指挥者口令,先将患者挪到最右侧,然后给患者翻身,将其放置在床的正中间。分工合作,撤除床单,调整患者下方的3个枕头软垫,分别位于上胸部、髂部、膝关节下,防止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连接心电监护、有创动脉压和指脉氧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一步整理各管路,妥善固定,使管路与身体平行并保留充分的活动长度,避免牵拉。
2.2 PPV时ECMO的护理
2.2.1 ECMO管道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俯卧位时,患者不适感增加,容易躁动,导致ECMO管道和气管插管移位脱出的可能性加大。首先,对患者ECMO管道用泡沫和高粘性敷料妥善固定,穿刺点加压包扎;对气管插管用固定带妥善固定,头偏向一侧并用头圈固定,利于观察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其次,变换PPV后对患者加强镇静、镇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保持患者RASS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在-3分。
2.3 其他管路护理 在体位变换前去除心电监护电极片,断开心电导线、指脉氧监测、无创血压的管路,夹闭鼻饲管、尿管等。体位变换时,ECMO管道、气管插管、透析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由专人保护。完成体位变换后,整理好各管路并妥善固定,防止扭曲、移位和滑脱。
2.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和痰液的引流情况。本组病例共给予患者32次PPV,患者平均PaO2从73.32 mmHg上升到89.24 mmHg,氧合指数从124.54上升到152.32,痰液24 h引流量从10.67 ml上升到16.74 ml,提示ECMO治疗联合PPV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并促进了排痰。
2.5 预防护理相关并发症 (1)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颜面部受压部位的变化以及管路的固定和通畅,尽早发现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适当调整枕头的位置,1次/2 h,予以受压部位处皮肤按摩减压,避免管道压在患者身体下方,注意俯卧位时低垂部位易出现水肿,防止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2)预防管路不良事件的发生:体位变换前后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按管路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定期检查管路有无松动、脱出、扭曲、堵塞等;最后检查有无反流、误吸等ICU常规并发症的发生。(3)出血的观察:ECMO治疗期间,持续使用肝素抗凝保持全身血液肝素化。而ECMO管道、CVP导管穿刺点均被患者压在身体腹侧,护士除了必须动态关注患者血常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凝血功能监测抗凝强度。每隔1 h两名护士配合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同时还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青紫,口鼻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尿管有无出血。1 h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防止脑出血。(4)PPV后气道湿化和吸痰:通过加强药物湿化、调节加热湿化器的温度和湿度来加强气道湿化,加强对患者的叩背或机械振动来协助排痰。
3.1 PPV体位变换时的要点分析 PPV在ICU临床上较为常见[4],但给强传染性疾病和ECMO治疗共存的危重患者实施,病区医护人员既往均无此经验。PPV体位变换的难点主要有:(1)医护人员均穿有防护服,戴护目镜、面屏,易起雾致视物不清等,导致实施操作时,影响精准度;(2)ECMO的管道和机器对于患者来说是最后一个安全保险,一旦在体位变换中管道脱出,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即使移位也会导致严重后果[7];(3)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很大,担心近距离反复接触患者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同时对体位变换可能导致管道不良事件存在明显顾虑。PPV体位变换的要点主要是:(1)通过专家组会诊讨论明确了更换体位的操作流程。事先在清洁区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多次模拟演练,保证俯卧位通气体位更换的准确实施;(2)为患者进行体位变换时要有一个负责人指挥并喊口令,密切关注各个环节,协调6人完成体位变换,同时万一出现不良事件要承担责任;(3)人员分工要明确,每次体位变换不可能是相同的6个人,因此每次实施PPV前,医护人员可提前模拟演练,按流程及分工明晰各项操作;(4)体位变换过程中将管路从危险等级按高到低排序,PPV前后按这个顺序逐一检查,保证安全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5)对模拟演练进行录像,不断规范更换体位的操作流程、改进操作。
3.2 ECMO联合PPV护理的重点 ECMO患者实施PPV时,关键在于2名护士配合每小时观察被患者压在腹侧的ECMO管道和穿刺点;注意有无穿刺点出血和管道移位、脱出及打折。同时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吸痰前先充分叩背,护士侧身下蹲吸痰,才能将吸痰管下到足够深度。通过PPV,患者氧合明显改善、排痰增加。
NCP危重症患者肺部损伤严重,部分患者会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难以逆转,死亡率高。ECMO治疗可提供心肺支持,为生存提供希望;但部分患者经ECMO治疗后仍然氧合差,实施PPV可改善氧合、促进痰液排出;但NCP患者进行ECMO治疗同时进行体位变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要准备充分,合理调度,可安全完成体位变换,进行有效的救治。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0.04.002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20)04-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