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引领打造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

2020-02-11 15:59:37杨明郑俊杨卫新
江苏农机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事全程服务中心

杨明郑俊杨卫新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为引领,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着力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努力打造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富民、股份制合体、村集体经济)。

1 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的内涵

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服务的概念,依托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打造“全程机械化”和“综合农事服务”的共同体。

1.1 推进全程机械化为开展综合农事服务提供了装备支撑

淮安区紧紧抓住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的契机,对照考核评价办法,认真分析创建基础条件,积极探索创建路径举措,将全程机械化作为重要支撑,把涉农项目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项目有机整合,推动多个项目在同一个点上布局、资金在同一个点上使用、示范典型在同一个点上打造,着力补齐粮食生产“耕、种、防、收、烘和秸秆还田”六大环节农机装备技术弱项短板,提升了全程机械化水平。目前已建成单批次粮食烘干能力60 t以上烘干中心17家(其中1家200 t)、标准化机库30家、工厂化育秧中心30个,新增单批次粮食烘干能力1 500 t,购置耕作、种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还田等农业机械446台(套),不但有力地助推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内15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1.2 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展了综合农事服务领域

该区坚持资金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运作理念,指导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服务平台实现村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同时有效整合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和其他农机服务组织的资源,通过订单服务、联耕联种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提升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创建以来,全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育秧机插服务面积增加0.53万hm2,新增其他农机全程作业服务面积约1万hm2。

1.3 促进产业化富民是开展综合农事服务的关键举措

淮安区先后整合省以上财政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 9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10万元,镇村集体、村干部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改以往布局散、项目小、效益低的现象,实现了项目共建共享、综合打造、多方共赢,放大了资金使用的乘数效应,降低了财政项目资金管理风险,促进了产业化富民。同时,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尝试应用稻瓜轮作、稻虾混养等新技术、新模式,走出了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4 建立股份合作制为开展综合农事服务探索了长效机制

淮安区充分发挥村集体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其他经营主体和个人以资金或资产入股,加快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进程。入股群众既得土地租金,又得分红股金,还能够得到在合作社打工的薪金,推动农民群众由“散”到“聚”的转变,解决了单家独户零散切块的农业生产质效低下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初步形成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健康发展长效机制。2019年入股农户4 295户(其中低收入农户595户),有541人在合作社参加季节性务工,人均年增收4 000元。

1.5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开展综合农事服务的根本目标

该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根本目标。“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党员聚在产业项目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项目上”,实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双增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2018年,建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6个村集体经济共增收210万元;2019年,建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1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 282万元。

2 打造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的意义

以全程机械化为引领,打造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农机化生产中大量存在的服务衔接不够的问题,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最大限度地将农机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整合在一个服务组织或平台上,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生产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使农机服务组织以最经济的投入联农带农,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1 有助于发挥三个方面优势

一是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发挥了农业机械化装备支撑优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发挥了财政涉农资金的导向引领优势,放大资金使用的乘数效应。

2.2 有助于解决三个方面难题

一是有助于解决“谁种地”“种什么”“怎么种”的难题,加速劳动力转移,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应用;二是有助于解决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难题,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有助于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难题,推动产业链由单纯种植向生产、加工、销售延伸,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2.3 有助于实现三个方面创新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优化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二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通过完善基础建设,优化环境,杜绝使用违禁农药,提倡绿色防控,减量使用农药化肥,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强化实绩考核的导向作用,研究重点工作安排,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挂钩,奖优罚劣,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3 推广综合农事服务“1+4”新模式的举措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要求,要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从2020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资金,用于“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省建成具有装备设施先进、服务链条完整、要素保障有力、运行管理规范、规模效益良好、示范引领明显的服务中心1 000个(其中省级300个、市县级700个),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推动江苏农机化转型升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淮安市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广淮安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1+4”新模式。

3.1 加强行政推动

淮安市将成立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推动机制。

3.2 强化示范引领

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建设标准,将淮安区打造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创建示范点。2020年全市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个,相关部门将及时跟进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统筹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3.3 加大扶持力度

各市(县)都要整合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三新工程、科技入户和其他相关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向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倾斜;同时,要落实信贷资金扶持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为农民购机提供优惠贷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3.4 强化管理机制创新

坚持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品牌化,引导服务中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诚信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补齐全程农机服务短板,突破全面农机服务瓶颈”的思路,积极引导服务中心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淮安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现代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推动全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农事全程服务中心
农事 处暑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50
农事 大寒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00
农事 惊蛰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 06:12:34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12-02 02:43:09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山东农机化(2015年6期)2015-01-03 08: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