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学多元化对文学评论传统的影响研究

2020-02-11 21: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全球化汉语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汉语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承载体,语义、语境在当代文学著作评论中发挥出较大的价值效用。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多元化的宏观影响下,在文化的共生与耦合机制下也将呈现出文化特有的性质,但同时中国传统的汉语文学也需针对当前文化格局做出相应的反省,确保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汉语文学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本位价值。如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中的核心人物曹顺庆教授,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当代文学评论体系内缺乏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甚至在部分文学评论中,直接照搬、模仿西方成熟的理论,在长期的引导机制下,传统的汉语文学将面临着“失语”的境地。此外,汉语文学在评判过程中,多以中心、边缘为两个关键点。在长时间的信息反馈机制下,其将令文化的全球性与多元性之间发生断层,令中国汉语文学的传统性与通俗性面临着严重的文化阻隔。为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论的发展质量,应针对关键节点、问题点进行逐步分析与处理,利用既定的文化资源优势,令文学评论本身实现纵向化发展,以此来提升中国汉语文学评论深度。

一、综合化背景下汉语文学评论解析

1、全球化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体趋势,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在多个领域共同作用下,当自身发展无法满足领域预定发展需求时,则将以自身为中心向外进行有效拓展。如果将一个国家比作是一个领域的话,则可称之为全球化发展的雏形。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全球化与一体化、同质化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是国家文化融合的一种导向,但如果某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在全球化体系之下,形成一种上升式的发展趋势时,则国家将面临着同质化的风险,进而对原有的文化体系进行冲击。但从实际定义来看,全球化是国家发展的一种必然,其不作为文化影响下的一种主观意识,但也实实在在的影响国家自身文化的发展格局。如果单纯的将全球化作为国家文学评论的一种载体,则所得出的理论必然是夸大与空洞的。

2、多元化

从文学角度来看,多元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单纯的以某一类文学为基础,其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将形成一种宏观导向趋势,阻碍着文学文化、语言文化自身的发展。在各类文化耦合影响下,多元文化本身也将形成一类定性框架。但对多元化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各类文化之间实质上形成一种文化阻隔现象,其可表现为以汉语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彰显,同时也由全球化对整体多元文化进行着约束。如果在对文学进行评判时,过度的以某一种文化为主观评判,则将把文学评论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用。

3、汉语文化

从文化形成本质来看,汉语文化是多元化的一个延伸体,但与其它文化不同的是,汉语文化在文学评论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其是人们精神的外在彰显,在不断的文化碰撞、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准。对文学进行评论时,可由素材表现形式、教育意义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出文学中的多元内容,然后在汉语文化的比对下,精准查验出文学本身的演变过程,以此来对文学进行主观、客观层面上的评论。

二、汉语文学多元化对文学评论传统的影响

1、评论的“无根化”

在文学评论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则为评论本身的价值性,其受到多元化、全球化的影响,造成汉语文化在实际评论过程中,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文化价值,并加大汉语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矛盾性,同时也令汉语文化向边缘所发展。“无根化”主要体现在汉语文化本身的同质性发展趋势,在西方主观理论的带领下,汉语文学评论过程中,过于以西方评论框架为主体,即便是采用汉语评判形式,但也多以文化价值本身的导向为主体,即盲从、遵从着西方评论理论,其并未对知识体系、规范体系等进行本质上的改变。在对传统文学进行评论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其主张的“无求于异邦”理念,加速当代与传统评价的背离力度,进而为“失语”文化评论的劣势发展奠定基础。

2、中国与西方文学的耦合

传统的汉语文学评论形式,是从多个文化角度对文学本身的价值性进行探讨,然而,在抛开社会背景、个人因素下,汉语文学评价无外乎于一个定式化的框架,而在引进欧美化、现代化的评论形式下,其多元素文化评价内容的渗透,逐渐形成一种主流评价趋势,其也间接代表着我国传统的汉语文化逐渐被同质化。当此类影响时间逐渐增长时,传统文学文化将逐渐被取代,在定向思维形成的前提下,后续的文学评价人员将循规蹈矩的遵循着既定框架,如人员本身创新性匮乏,则必然造成文学评论的失范性,削弱传统文化评价在主体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3、理论与现实相脱节

当代评论学家在对文学内容进行赏析与研习时,多以固定的文学范本为例,在对不同文学种类进行赏析时,也只不过是将一个文本嵌套在另一个文本中,本身是在不断循环中进行的,其也间接造成评论的框架化。在长时间的理论影响下,评论学家将形成一种定式思维,或许评论学家客观性的认为文学评论与实践生活之间不具备太大的联系。然而,此种错误的评论导向,也是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种现实问题,如果思想意识背离实际生活的话,其将把人们嵌套在一个虚拟化、理想化的框架之中,进而造成文学评论本身脱离实际。

三、汉语文学多元化评论的意见

第一,为提升汉语文化在文学评论中的价值,应先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进行分析,并应加强各类文化之间的意识导向、文化语境等,进而对文学中的内容进行多维度赏析。意识导向中应包含文学作家的主观与客观意识的共生体,其是一种偏向于主观思维的,但同时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文化语境则包含内容较多,如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历史层面等,此外,考虑到文化语境在形成过程将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如通俗文化、社会文化、主流文化等,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应将其跳脱出传统文化思维的局限,依托于本土文化来映射出时代发展特性,而此种本土文化则是欧美评论体系中所不具备的,其是存在于我们自身血液之中的,是历朝历代的文化结晶,其可代表着一种的生命意识的转变,为此,在实际文学评论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中。

第二,文学评论中应对“传统”进行正确定位,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文学在评论过程中,需明晰传统文化、评论是否能真正发挥出本位价值。例如,“文以载道”作为传统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基准,其是汉语文学评论历程中的发展基础,然而,历经五四运动,“文以载道”的评论形式是否仍存在于文化评论体系中,则是当代文学评论家应该注重的。“文以载道”不仅是一种发展历程的象征,其更汉语文学评论体系中的核心建构部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评论学者更应注重中国传统评价文化的融入,本着不忘初心、不忘使心的意念,来建立具有汉语文化的评论体系。

第三,应建构规范化的融合框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为文学评论中,如社会大环境、价值观、人文观等,其均代表着一个大环境下的体系阻隔。单从文学方面来讲,在侵略战争、国际化发展的多重影响下,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汉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当然,中国也针对欧美国家成立单独的研究体系,在文化价值的深层次研究下,可更利于两国的深度合作。但受到国家本位文化的差异影响,如单纯的以某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作为基准进行研究,则其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将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也昭示着我国目前的汉语文学评论并未摆脱中西文化的束缚。为进一步加大我国既有文学的本为价值,文学评论专家应该摆脱传统评价体系的约束,从“质”的层面上深度解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并应将我国汉语言文化作为主体导向,加深自身对文化的理解深度,并建立一种宏观引导框架,以传统文化、汉语文化为基础,对文学进行深层次解析,进而提升整体文学评价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对文学内容进行赏析与评论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受到西方评论思想的引领,对我国文学评论体系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加大文学评论力度,我国文学评论体系应正视汉语文化的作用,依托于传统文化、语言文化等载体,充分发挥出文化本身的效用,以此来加大文学评论的质量性与有机性,为后续文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全球化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新旧全球化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全球化陷阱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