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及问题

2020-02-11 21:18:4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仪器实验室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实训教育的主要场地,已经逐步发展为集科研和教育为一体的基础创新及人才培育基地。实验室管理水准的高低对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教育水平、创新水平以及科研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摆脱高校实验室陈旧管理手段与管理观念、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准、真正发挥实验室作用的必然趋势。实验室管理创新,首先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转变陈旧的手工管理模式,创建规范化、合理化管理体系,其次应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实验室各种资源,创新实训与实验教育模式,推动科研与教育成果的成功转化,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现阶段,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最大程度提升实验室资源使用率,推动实验教育活动与知识创新向前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育提供服务,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转向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应用在高校实验室的优势

1、优化实验教学效率

利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所有实验教师、实验项目以及设备仪器等数据录入管理系统当中,按照学校教育科研大纲,每个学期初始阶段由实验室管理部门运用管理系统安排学校自主性实验、教学实验以及科研实验,将实验任务、实验人员与实验设备等内容充分集中,统一管理与规划,这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效益和效率,落实了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实验指导教师可随时查看个人实验、项目实验与学生数量,查看自身考勤记录与工作量。同时,实验室教师还可借助网络在线观看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状况、批阅报告、公布实验成绩、观看学生考勤记录等内容。而学生则可利用校园网络随时随地按照自己学号与密码登录管理系统修改个人信息数据、查看教师评语和成绩。

2、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

高校实验室对应的管理部门利用校园网络,面向所有师生供应开放式平台,所有用户均可随时阅览管理系统页面,检索实验室使用状况与各实验室设备仪器应用现状。精准的掌握实验室各个时间段所进行的实验,并明确哪些实验室能够对外开放,从而及时将信息内容推送到管理系统当中,供有关人士预约使用,落实了实验室最大层度开放和资源共享,也提升了实验室仪器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利用系统能够准确分析学校实验室设备仪器,防止实验仪器重复采购与投资建设发生盲目现象,为实验室的新建提供根据,有助于高校实验室服务地方、教学、人才培育以及科研等功能的切实发挥。

3、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

将实验室仪器设备名称、使用状况、型号规格、采购日期、单价、环境要求、生产厂家、存放地点、性能技术标准以及所属实验室等参数精准输入管理系统,达到实验室设备仪器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促使设备仪器在管理、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高校分管领导能够利用校园网实时掌握设备仪器采购、分配与使用情况,实施设备仪器管理的合理化决策。仪器设备管理相应部门可借助互联网和各个实验室与仪器使用者实时保持联系,随时随地查看各实验室设备仪器所有信息数据,落实对学校所有设备仪器的动态化管理。设备仪器硬件资源的共享程度会伴随信息数据的及时接收而大幅度提升。实验室管理者还可利用互联网掌握各个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并及时展开管理与维护工作。

二、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实验室中的问题

1、管理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足

现如今,多数高校在自身实验室管理层面认知到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然而,在信息技术具体使用中,仍然欠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进而导致信息技术难以在实验室管理当中发挥其应用作用。管理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对学生们的管理并未达到科学性要求,基本停滞在陈旧且机械化的管理框架中,导致教学秩序显现出一定不足,管理难以达到理想成果。另一方面,在学生群体对实验室学习所秉持的态度层面,缺乏一定严谨性,对实验室应用要求掌握不够充分,缺乏重视度,导致在具体使用时较易发生各种问题,对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造成负向影响。部分学生甚至在实验室学习当中带有恶作剧心理,加之学生个体的好奇心,导致实验室软件与设备在应用过程中较易出现损坏的现象。在实验室课程教学结束后,学校实验室管理者需要投入较多精力、时间还原与调试实验室设备与仪器。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足。

2、现有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高校实验室管理逐渐转向信息化发展,我国多数高校处于转变和完善的阶段,而在此阶段中难免会遇到部分难题,现有资源整合便是其中之一。信息化管理将传统分散式管理体系转变为集中式管理,这针对实验室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在面对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内部现有资源,如人员、房屋以及资金等,对于现存实验室资源实施重构与整合,优化资源分配,使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提升设备仪器使用效率等问题。在现有资源整合过程当中,不仅要融合高校真实状况,基于全局视角,考虑高校实验教育和科研工作要求,而且还应兼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育等多层面需要,确切解决资源需要和投入间所存在的冲突及矛盾。而这一问题,对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极为棘手的难题。

3、系统软件升级问题

伴随计算机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等终端的升级,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和软件发生于浏览器、操作系统不适配的问题,多数高校实验室所应用的管理软件,在其设计初期仅仅是针对某一特定操作系统或浏览器,若浏览器或操作系统产生变化,就会致使不兼容的状况发生。然而,软件设计公司难以及时对系统软件实施及时更新,导致实验室正常教学受到阻碍。若厂家对于后期维护与改进无法及时跟进,在较大程度上会致使高校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被淘汰,最终对高校实验室执行信息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在高校实验室的对策

1、建设综合管理平台落实业务流程一体化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非新兴事物,是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诞生后逐渐研发形成。信息时代来临,多数高校也逐渐研发与运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系统更新与完善速度也持续加快。因而,高校应把握这一契机,在运用企业研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应加快自身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速度。综合管理平台是将高校实践、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业务流程及重要管理事项作为基础,管理内容包含实验室建设、安全管理、开放预约、教学管理、设备仪器管理、日常办公以及数据统计上报等功能板块,并衔接实验室主管、教务管理、设备管理等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开放式综合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开放与应用为有关部门、岗位工作者间信息交流以及业务合作提供便利,可有效提升实验室运作与管理成效。

2、建设知识管理库

知识创新指的是借助科学实验活动与知识管理系统,在知识获得、加工处理与转化的同时,持续探究新规律。实验室历经长期的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实验,累计海量实验数据与教育资源,数据挖掘与数据库技术为这些信息数据转化为知识,供应了可行、有效的技术路径。学校可按照相应专业的实验特征,将数据库内数据信息根据一定主题实施分类整合,在借助数据库OLAP 技术为学生群体实验活动提供支撑。

3、提升实验室管理者业务能力

信息技术引进高校实验室工作中,是国家教育领域的进步。信息化管理即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实验室展开日常维护与管理,促使其管理渐渐是西咸高效能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的运用,不但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具体呈现,而且也有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高校科研和教育工作发展,落实教育资源共享与科学分配。实验室管理者的素质与思想对实验室发展和建设具有直接影像,对学校师生实验室使用率具有间接影响,对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及实施状况也存在影响,更为一定意义上决定了高校教育及科研水准。因而,高校或教育部应加大实验室管理者培训力度,强化其专业能力与业务素质。此外,学校还应引进具备先进管理观念与把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使其真正参加到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运用在高校实验室当中,是实验室管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展创新的必然趋势,创建管理信息系统,落实信息化管理,强化实验资源整合并落实实验室、仪器、教学及人员等统一管理,对于提升实验室设备仪器使用率、资源共享程度以及教育质量监督等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还能提高管理水准与效率,对高校理论教育、科研工作以及经济建设均具备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仪器实验室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