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020-02-11 20:27杨如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杨如丽

(金陵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 2111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都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教师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根据“三全育人”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使命和担当。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体育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认识和实践基础,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接班人不能离开体育。新时代有新要求,要有新作为,思政工作亦如此。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课程思政概念及相关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课程思政,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高校的思政课程、通识类课程等所有课程横向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意识地进行教学的生活中设计,营造教育氛围,把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课程的性质不变,课程所教的内容不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适应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高校设置各学科、各课程都要发挥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作用,使高校各个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所有课程共同育人的“同心圆”,及“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二、新时代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好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协同,创新思政育人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的目标,是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技能教育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和身心和谐统一发展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1、推进高校体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贯彻体育课程目标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是高校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新时代高校体育要从课程目标的新理念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在五大目标基础上,积极探索充实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力度,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逐步创新中发展,这需要体育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道德品格与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2、推进高校体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新时代高水平人才,一定要紧紧围绕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能培养高水平人才这一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体育课程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向,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新时代人才善于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磨砺出自律和坚毅的品格,是我国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思想政治品德。

三、新时代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高校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全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决贯彻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

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传授体育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目的。高校体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育人、育才的思想融入课程教学,发挥体育学科强大的育人功能。围绕育人目的,探讨在教学中施教、传道,使学生从身体、思想、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指导教师、学校开展好体育工作,更深层次的将德智体的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1、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为进行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基础

搞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运用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和实践案例,把育人和育才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教育功能的融合发展。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挖掘提炼各体育专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教案等重要教学资料中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在优秀、精品课程建设中对课程思政的元素充分体现。在课程建设中要围绕体育强国梦,教学生坚定信念、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传承、围绕体育锻炼教拼搏精神。

2、体育主管部门在课程建设中的明确具体责任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院部,开展集体备课会,树立老师育人的意识,从教师抓起,促进思政溶于课堂,思政走进课程的目标。对于各专项体育项目课程而言,在修订教学大纲的方面,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实现铸魂育人的功能,培养国家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在改革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方向示范课程、教研改革课题申报上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热情。在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的说课、微课等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方面培训,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在相关的业务学习方面下功夫,要定期参加培训、讲座等方式,通过学习培训,让教师教学中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利用精品课程申报、评选等手段,培养教师创新合作的教学能力。

3、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上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标准

完善教学评价,将评价时更注重学生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家国情怀和体育精神等方面,关心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方面的评价在占有很大比重,以学生出勤率、技能考试完成情况等作为成绩评定要素,轻视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时表现出的运动参与的态度、个人核心素养的养成、团结协作及组织沟通的能力等都作出多方面客观评价,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堂内容要求和评价之一。在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团队合作、关注自身的成绩同时是否帮助别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行为等,彰显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结语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非常时期,通过体育课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入脑入心,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标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需要有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也需要体育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将授课内容挖掘出来思政元素,采用科学、合理、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出来,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体育铸魂育人作用,将与体育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到每个人的心里,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将创新能力、奋斗精神、爱国情怀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意志品质的健全和体质的强健,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