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2020-02-11 08:12华艺棋江西农业大学曾俊华张文宣黄楷新廖会花会昌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会昌旅游

文/ 华艺棋(江西农业大学) 曾俊华 张文宣 黄楷新 廖会花(会昌县农业农村局)

会昌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余脉交汇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古树名木保存较多,森林覆盖率达到79%。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田园景观秀美,脐橙、橘柚、葡萄、枇杷、杨梅等林果业发展喜人,是中国米粉之乡、橘柚之乡。传统村落错落有致,宗祠文化、宗教文化保存完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民俗特色鲜明。羊角水堡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畲村文化独具魅力,匾额、藤器、灯彩、唢呐、踩鼓、三角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点纷呈,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乡村旅游逐步兴起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会昌乡村旅游逐步兴起。白鹅狮子洞、周田紫云山、文武坝师公岩、小密天星寺等景区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筠门岭镇芙蓉村、杨梅岗水上乐园荣获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7 年12 月,会昌荣获“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称号,欢乐谷农庄荣获“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2019 年8 月,欢乐谷农庄、岚山园农庄荣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同时,小密、庄口、庄埠、永隆等乡镇依托脐橙、提子、枇杷、茶园等特色农业,不断吸引附近城市居民前来观光采摘。

但随着农房建设的发展升级,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坯房改造中,大量的传统民居、宗祠遭到拆除,新建筑外立面景观效果差,高度、颜色、材质等不协调,缺乏本地文化特色。一些乡村传统文化存在濒临消亡的危险。其次,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引领。景点所在乡村建房行为缺乏管控。同时,个别乡村旅游景点虽然有规划,但是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再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比较滞后。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也还不够完善。导游咨询服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有的地方没有专门的接待人员,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个性化和吸引力还不算强。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山林、土地、房屋等农村生产要素尚待有效盘活。

相对于其他县市,会昌县乡村旅游知名度不高,亮点比较少,缺乏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旅游形象比较模糊。乡村旅游缺乏示范带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知晓率低,全县尚无A 级以上乡村旅游景点和星级农家旅馆。旅游商品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销售渠道不多。

加快县乡村旅游发展

坚持永续利用,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一是开展全面的乡村旅游资源摸底调查,对于自然景观集中、田园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富的村庄,出台相关政策,采取保护措施,划定资源保护红线范围。二是加强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突出以乡村地域以及与农事和农家相关的风土、风物、风景组合而成的特色风貌;突出以森林、湿地、瀑布等自然景观与森林、地质景观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强新建筑外立面的管理控制。加强乡村建筑和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形成主题镇、专业村,一村一品,一地一景。严格控制新建筑外立面品质,强化风格,突出风情,发展风物,打造精品乡村建筑。四是加强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申报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办好灯彩、山歌、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好打糍粑、做艾米果等传统技艺。保持淳朴向善的民风。

坚持科学理念,抓好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一是坚持正确的乡村旅游规划理念。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永续利用的原则,要始终把保护村庄原有的格局肌理和整体风貌放在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首要位置,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真性。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得大兴土木,大肆拆旧建新,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畲族村寨和古村落文化遗存,不得随意改变乡村风貌,要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品。二是坚持全域旅游概念,高质量地编制好《洞头乡村旅游提升规划》。对于以旅游产业为发展导向的乡村,要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的管控,结合村庄规划,编制专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严把规划质量关,多方征求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树立大旅游理念,坚持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部门信息资源的沟通、协调与整合,注重乡村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坚持因地制宜,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要改善交通条件。推动会昌县城公共交通向近郊乡村延伸。完善通景公路,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乡土风味的乡村道路,选择和采用富含乡土气息的特色交通工具。加强停车场建设,逐步解决停车瓶颈问题。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旅游码头,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游船,完善乡村旅游道路标识系统。要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旅游旺县工作的整体布局,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游览安全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加快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要美化乡村环境。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推进旅游乡村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景区(点)房屋外观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提倡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践。

坚持优化品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导游咨询服务。充分发掘、搜集、整理本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资料,撰写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导游词,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景点讲解员、导游员。在无法提供专职导游的情况下,先培训一批本地兼职导游员、讲解员。二是完善餐饮配套服务。突出旅游餐饮的本地特色,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以赖公庙会民俗文化旅游周为契机,每年组织举办会昌地方传统特产和名吃展示、烹饪技艺大赛表演等活动;包装推出具有浓厚会昌地方文化的特色菜、土特食品以及本土饮品,形成规模和品牌。三是完善娱乐配套服务。确保旅游安全生产,规范、充实、完善舞蹈、高跷等娱乐项目,规范提升采摘、垂钓、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大力开发建设登山、亲水、度假等旅游娱乐项目。努力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发,打造具有会昌地方特色、吸引力强、游客喜爱的娱乐节目,培育建设特色演艺场所,推出摆字舞、山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演出剧目,扩大地方小戏的知名度。

坚持统筹兼顾,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力度。要整合相关政策项目资源。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强化旅游旺县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充分整合农村、农业、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旅游及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在安排道路交通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时,要向重点村倾斜,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能力。要激发创业激情。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创业典型,落实扶贫、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当地能人通过经营餐饮、住宿、游乐、手工业等项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跳出旅游抓旅游,突破农业抓农业,推动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要鼓励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兴办乡村旅游。采取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农户形式,鼓励农民以山林、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入股,破解乡村旅游产权问题。

坚持整合资源,强化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塑造好会昌乡村热情、淳朴、好客的形象,塑造“好客会昌•风景这边独好”的乡村旅游主题形象,精心包装并重点通过软性宣传推出新亮点,不断形成市场感召力和招商吸引力。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旅游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等多种方式,强化节庆活动引领,整合节庆资源和品牌,借助新媒体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要将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纳入到赣南旅游精品线路中,把乡村旅游景区点与邻近的赣州、龙岩、瑞金等城市和大型旅游区紧密联合,整体协作,以互补优势弥补区域性旅游产品的劣势,以多个亮点满足不同客源层的不同需求,以多元结构弥补区域性旅游产业系统上的缺陷。要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数次大型公关促销活动,邀请新媒体策划活动,使会昌乡村旅游形象在相关地区产生轰动效应。加强对旅行社等旅游批发商的推广力度,使会昌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能有效纳入到各大旅行社的视野中。加强对主流传播渠道的推广力度,适时、有序推出热点内容,吸引眼球;推出以会昌乡村为主要背景题材的专题片、书籍、文艺节目,加强互联网的推广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积极创建一批A 级乡村旅游点和星级农家旅馆,积极鼓励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对创建成功的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组织实施《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划分与评定》标准和《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乡村旅游区点、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指导,提升标准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发展和管理协调长效机制。

坚持创新思路,扶持乡村旅游商品发展。支持旅游商品研发,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会昌丰富的竹、木、藤、米、菌等资源,培育有活力、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对企业在研发、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物流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重点打造米粉、豆干、藤器、匾额、皮雕、竹荪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及较高知名度的乡村旅游商品,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商品生产、制作。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实用、精美、个性化等概念植入旅游商品的设计中。增强乡村旅游商品加工与生产者的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注册与保护。在品牌的“真”、“原”、“纯”上做文章,提高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力争把雪莲果、红豆杉、酸枣糕等小商品做成大品牌。培育产业化体系,扩宽销售渠道。通过农家乐、农户家庭自销的形式销售;与乡村集市、景区商店、超市等零售商合作销售;通过商品批发商、旅行社合作扩宽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店;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打造互联网+旅游商品。

猜你喜欢
会昌旅游
谭学念
我们一起“云旅游”
雪夜
醉菊
小A去旅游
让生命开出“鲜花”
旅游
会 昌 米 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