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与设计跨媒体平台的教学体系
——以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2020-02-11 04:47宋子扬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跨媒体融合艺术

宋子扬

(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艺术与设计教育和文化艺术行业领域的发展,对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科的跨界交叉性、知识体系的综合完善性需求日益显著,跨学科、跨专业、跨形式的跨媒体实践教学是艺术和设计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在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艺术与设计跨媒体综合应用模式应与时俱进、务实求真,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科技手段、多元的艺术创作实践和协同的设计实验方法,为广大学生扎实基础、创新实验、提升跨学科和跨专业协作能力、增强优秀的就业能力,提供坚实、稳定、可靠的训练模式。

在现在多元变化的环境中,高校教学过程中也已经跟新媒介新手段难以分离,融合跨越在学校的教育中已经成为重要且紧迫的力量。学生被动学习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新技术、新媒介的改变中,才能使教育、文化与审美汇聚在一起,激发学生的作品创作的热情以及文化与内容的情感关联,实现作品的创作价值。亨利·詹金斯是跨媒体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发明者之一。他的研究核心从1992年的“文本盗猎者”到2006年的“融合文化”,再到2009年的“传播性媒介”,历经三个重要阶段。其中,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一书中主要阐述了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媒介融合、参与文化和集体智慧①30。他在《融合文化: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冲撞》中将融合文化诠释为一个媒介平台所有层面交互相融的新世界②。詹金斯明确认为数字革命即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变迁,也是一种技术变迁①3。同时,他从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得到最大的收益是他展现给我们的知识分子的角色模式:在所处文化环境中追求更为广泛的对话交流①3。同样,这也对我们现代教学的模式有了诸多的启示。

跨媒体是新型教育的关键环节,它不只是单科知识的累加,而是在多模态和信息化过程中解决艺术信息的单一化认知,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环节下的独立体验以及思维与实践逻辑上的高度关联。如何实现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实验材料、学科跨越的各自优势,跨媒体在提高实验效率发挥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关键性推动作用。

一、建立“承—创—专—合”的教学理念

艺术与设计跨媒体综合训练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能力与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传承创造能力以及交叉融合能力提出适合国情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

跨媒体综合训练中心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实践训练中独树“承—创—专—合”的培养理念:

“承”即要求注重文化教育与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深耕传统文化,加强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人才、技术优势,结合已经成立的汉文化产业园,广泛开拓汉代文化艺术实训研究项目,积极推动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即敢于教学中新思维、新事物的创新尝试,了解现当代艺术与技术动态,不断以实践操作作为能力提升的源泉,同时优化师资结构和创新举措,先后联合国内著名专家,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知识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对跨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并获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专”即强化专业技能和专项训练的要求,要求专业技能过硬,同时对理论素养和视觉修养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实际专项要求,围绕专项开发,建立有效的生态体系。

“合”即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多领域、多技能、跨媒介的综合能力。即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协作创新能力,不但对知识构成进行交叉融合,还对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改良,优化教与学的同频前进。

中心以教学理念为支撑,通过强化校内外合作,直接推动文化、艺术、创意、实践的发展。一方面,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实践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技能优势,充分利用综合训练中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分析最贴近商业操作的实际思想、方法与经验并引入教学实践,使专业教学与行业前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专业示范,使学生对新技术、新模态、新媒介、新语言产生直接印象,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创意与商业的共同体。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架构

经过前期实验教学基础的探索,总结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教学特色,初步形成了符合艺术与设计规律的“共同认知、专业普及、虚拟创新、文化传承、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内容上,跨媒体跨越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特别是在艺术学和设计学各专业之间、本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理工学科等其他学科之间,借鉴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长处和优势,通过知识结构交叉融合、创作实践的跨越综合,来弥补艺术学科单一实验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适当解决目前艺术与设计学科发展中知识体系优化欠缺等问题。

在形式上,跨媒体融合印刷、音频、视频、网络、数字互动等多种媒介形式,实现共享协同、多平台联动传播效应。通过拓展多种媒介展示形式,解决师生作品共同协同设计,现实空间展示局限问题;通过虚拟网络资源与现实资源的结合途径,节约成本,解决现有资源浪费和资源效益未能最大化利用的问题;通过虚拟共享交流学习,建立大数据库,使学生在平台上跨专业、跨学科交互学习,从而增强主动自学意识、扩展交叉学科知识、激励协同创新能力。

三、突出“三大平台”塑造“T型”能力人才

高等教育如何结合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特点,并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使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更加开放和有效,充分突出设计的跨学科特性以及综合表现能力,在实践中寻求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创造性思维,推动教学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这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教育教学起于具体实践,而越是处于底层的经验感官的参与性越多;教学视听手段的应用积累得益于间接观察,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事物的抽象认知在经验的积累中逐步深入并形成概念。加涅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是不同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③艺术与设计跨媒体平台的构建正是基于“经验之塔”的理论模式。从材料实践让学生掌握具体经验的同时,注重数字技术的叙事方式与影像逻辑,最终搭建艺术创作和审美应用的目标导向,实现“承—创—专—合”的教学理念。

根据美术学科与设计学科特点,并在前期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建立“虚拟交互、材料工艺、影像信息”三大训练平台,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创新能力较强和就业发展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强、跨界协同能力强、具有特殊能力的人才。

三大训练平台实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方式。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的局限,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针对不同学科特征,实现平台间多个功能模块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教学方式,提升专业基础认知的训练以及综合能力训练。通过引入信息图形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通过网络应用使得部分实验项目可实现远程操控,在实践训练中,学生综合性、实验性、前瞻性的实验能力得到增强。在跨学科、跨专业实践中,为相关学院进行逆向设计、产品设计,提供快速制造原型用以设计分析,学生利用综合训练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测算,实现项目的艺术还原和视觉分析。通过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跨媒体平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乏味和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为教学改革寻找出一条可以实现的路径。

四、面向院校的传播示范

中心在基础建设过程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在内涵和形式上大胆实践创新“承—创—专—合”的教学理念、“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构架,以及“三大平台”为社会培养训练“T型”人才的方式,不但在不同学院和相关实验中心内,还在周边学院及相关专业范围内,对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创新实践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传播与示范作用。中心除了具有支撑性的3个实验教学平台和10余个专业实验室外,还整合了“影视制作技能综合训练中心”、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汉画像石博物馆等艺术资源,为学院的相关专业提供实践教学和交叉学科的科研服务。

一方面,中心坚持深入艺术本质,摈弃“重技能,轻素养”的思维,支持具有艺术品内涵的原创作品的设计、塑造和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资源汇集、共同观察、比较、研究、试验,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反复推敲,细致打磨,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求得艺术特色的最大化展现,避免同质化、简单化,急功近利的产品研发。另一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艺术创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覆盖面、大幅度降低设计成本,提高传播效率。艺术与设计跨媒体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坚持“虚”“实”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统筹兼顾,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由单一视角向多视角、多维度发展,拓宽了各平台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不同视角解决问题、提高效益的办法。

中心在长期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已显现出成为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实践创新基地的特征,中心能够有效地服务徐州及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的人才已为所服务的行业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汉文化资源,通过与徐州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楚王陵、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博物馆等单位长期稳定地合作,通过依托江苏省特色专业——广播电视学和广告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共建项目“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影视制作技能综合训练中心”等实践创新平台,先后建立了1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化盘活闲置教研资源,创新培养和训练方式,对学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系列创新举措和初步经验也在相关基地、研究单位和研发企业中产生广泛良好的示范效应。

结语

艺术与设计跨媒体综合训练中心强化资源整合,是多个专业共享的综合训练中心。它在形式上跨越学科跨越专业,在实践中它跨越单一媒体表现,以一次设计,多平台展示为特征,节约了大量时间与成本,拓宽了艺术与设计的视野。综合训练中心资源整合与共享有利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解决资源效益低下的问题、有利于开创一种全新的共享机制。中心通过搭建教学与创作、创作与实践互动的教学实验平台,实现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的互补。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演示和重复,而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设立广阔的创造空间,用实验教学促进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性。突破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过分注重单一技能传授的弊端,在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中,培养“有思维、重创新、强能力”的艺术人才。中心的建立聚集了校内人文学科资源和部分理工科资源,共同协作,打破各专业、各学院、各高校之间、高校内外的隔阂和壁垒,汇聚更多专业人才,体现了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的交叉互动,增进了专业交流与合作。

注释:

①亨利·詹金斯.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②纪莉.在两极权利中冲撞与协商——论媒介融合中的融合文化[J].现代传播,2009(1):20-24.

③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跨媒体融合艺术
网络多屏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评《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新媒体平台上的沉浸式故事创作》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试谈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体叙事
纸的艺术
人工智能2.0时代的跨媒体智能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