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玉卓 姚源渊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等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了农民的健康。当前,中国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思想引导下,高度重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并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急需完善。
按照“以人为本、生态性、经济型和美观性”的原则,满足村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增加生态多样性,打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乡村独有的特色及标志性建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建设内容包括:农居改造、道路整治、水系整治、污水处理、景观绿化、标识更新、设施配套等,使村民的出行、生活、交往更为便捷,引导村民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村民真正享受到村庄建设规划带来的成效。
彦章村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东北部,距红泥湾镇5公里处,全村辖5 个自然村,五村分别为陈寨、彦章、郑庄、赵岗和王老虎庄,14 个村民小组,760 户,3100 人,耕地面积9036 亩。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雨802.9mm,年平均气温15.1℃,日照1972.6h,无霜期228d;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6m/s。土质多系老黑土、老黄土和少量砂礓石黑土、黄胶土。村内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生产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小辣椒、蔬菜、冬桃等为主。
脏、乱、差是大多乡村环境的现状,彦章村也是如此,村域内还有一条名为小江河的河流,枯水期水量较少,同时村内也有不少池塘,但卫生都较差,没有经过整治,村内整体水网构架丰富,因此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治理较为复杂。
通过对旧村现状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整治规划从现代化要求出发,推动旧村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旧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一方面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关注村落原有的肌理脉络,探索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将道路、建筑、市政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等作为整治的主要内容,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道路交通整治遵循安全、适用、环保、耐久和经济的原则,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通过整治改造打通主要道路的尽端路、死胡同,保持干路网通达顺畅。并应考虑消防需要设置消防通道。村庄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硬化路面一般按每车道3.5m 考虑。新建停车场均按生态停车场要求建设,规划新建大型生态停车场1 处,位于观光度假园区内,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在各个自然村设置多处临时停车场。
在乡村景观绿化方面以尊重农民意愿、增加农民福祉为宗旨,以经济适用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构建“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田园风光。
3.2.1 村庄绿化
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
3.2.2 宅旁绿化
主要指房前房后的绿化美化,应充分利用空闲地和不宜建设的地段,做到见缝插绿。可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林果,也可少量配植桂、梅、竹等传统园林植物或较易成活且抗逆性较强的植物,美化村舍。
3.2.3 水旁绿化
体现自然生态,体现乡土特色,对现状原生态植被适当进行清杂除乱,保护现有乔木,在重要滨水段适当补种亲水花卉或水生植物;美化滨水景观,选用耐水性较强的乔木、灌木或悬垂灌木等对硬质护坡行遮挡,或在硬质化岸线加树池、花池的岸线处理方式,既美化河道,构筑安全绿色屏障,又能给村民更多的休闲去处。
3.2.4 路旁绿化
采用乡土经济、养护方便、形式多样的乔木、灌木、花卉、农作物等多中形式搭配的多样化绿化方式,丰富道路景观,使路旁绿化色彩更加丰富。
村庄公共环境和村貌整治应根据村民需要,并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活动的特殊要求进行。由村两委具体负责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村庄环境进行拉网式检查。
3.3.1 清理村庄
对村内年久失修、较破损,临时性建筑和结构已经严重损坏的、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力的房屋和因为道路、环境整治及新建项目涉及到建筑,根据村里的安排,逐步拆除。对村头村尾、门前屋后的垃圾杂物乱堆乱放进行统一收集清理,为了避免垃圾及废弃物乱倒乱放,在农户处配置垃圾收集容器,采用“每户分类收集—村庄集中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以达到保持村庄环境卫生、突出规划区特色、保护规划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目的;对河流进行清理,首先将整个河流的垃圾清理,再进行沟渠的淤泥清除,要求村部对清理完的沟渠等配备卫生员,对其进行管理,避免再次污染。
3.3.2 整治街巷
在村庄内街巷统一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在主要道路放置垃圾箱,引导村民要求其及时清理建筑垃圾,禁止随意堆放,街巷垃圾通过环卫队伍清扫收集,用环卫车运至垃圾转运站,在由垃圾车运至市垃圾焚烧厂处理。在对外联系道路、主要干道种植遮荫较好的本土树种;其他巷道由村民结合自家门前空地种植花草,丰富宅间绿化。同时,在村内的主要道路建立路标和宣传栏,巷道则由各户架设路灯进行照明。
其整治范围包括农家房屋本身及周边环境。农屋立体绿化:结合农家民宅房前屋后空余地种植观赏花卉,另外在屋面及墙身增加绿化种植面积。使房屋变为整体美观、局部出彩的效果。 农家庭院绿化:利用农家房屋间的空旷用地,搭设瓜果菜棚、围筑菜园竹篱笆,达到见缝插绿作用。
有机疏理排水系统、清淤清污、选取当地特色材料进行房前屋后沟渠砌筑、河流采用自然护坡与石砌护坡结合,保留部分自然堤岸,或水生植物掩岸的水岸景观;加强绿化美化。
3.5.1 水质整治措施
清理河道淤积杂物,适当整理驳岸,完善水边绿化,还“水清流畅”;禁止将污染物倾倒入河流等,对污水进行统一的收集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3.5.2 驳岸整治措施
护坡基本为自然护坡,采用迎春花等悬垂植物对现状硬质护坡进行遮挡。有较好的美化作用。也可在岸边种植果树、迎春、油菜,乡土气息浓厚。另结合堤坝设计慢行道,建立慢行系统。
彦章村内有部分牲畜养殖场,养殖场的牲畜粪便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河水和地下水,污染大气,传播病原菌,影响村容村貌,因此对村域内的牲畜粪便的处理是村容村貌整治的关键一环。可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强化干部责任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推动畜禽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乡村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水土、乡村历史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实际出发,多方位考虑构思,真正做到“生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