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丹,乔够梅,任 洁,程魏弟,贠妍卉,马玉婷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2.护理部;3.泌尿外科,甘肃 兰州,7305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威胁到人类健康。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每年膀胱癌新发患者数为43万人[1]。2015年我国膀胱癌发病人数为6.2万人,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2.88%,居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2]。根据国际抗癌联盟(NICC)的TNM分期法将膀胱癌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4]。目前,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是治疗MIBC的首选方式,术后形成永久性腹壁造口,以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为经典术式[5-6]。造口的出现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Nugent等[7]调查显示:大于80%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下。以往研究[8]表明,健康素养影响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因此,造口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对造口自我护理管理、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综述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明确造口患者目前的护理问题,阐述健康素养对造口患者的重要性,为提高尿路造口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尿流改道,其术式主要包括原位膀胱替代术,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而后两者术后将形成尿路造口。回肠膀胱术后造口:距回盲瓣10~15 cm,取15~20 cm的回肠段作为输出道两肠管侧侧吻合并闭合切开的肠系膜,双侧输尿管侧侧吻合后再与截取回肠近端端侧吻合,输尿管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右下腹做皮肤造口,回肠输出道远端在右下腹麦氏点内侧造口后形成回肠乳头[9]。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将左侧输尿管经乙状结肠系膜戳孔移至右侧,在脐与耻骨连线中上1/3处腹直肌外侧缘做一切口,将双侧输尿管经此切口迁出,末端并腔,外翻成乳头状与皮肤环形缝合,双侧输尿管留置F7输尿管支架各1根[10]。
目前,国际还没有对健康素养做出统一定义。早在1974年,Simonds[11]在国际健康大会上首次提出健康素养的概念,最初应用于全民健康水平的研究中。1999年美国医学会将其定义为:临床视角下对处方药物的说明、医嘱、其他医学材料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及采取相关行动前的基本阅读和计算能力等[1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个人促进和保持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反映,决定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去促进和维持健康[13]。《中国公民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指出: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适当的卫生健康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4]。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素养逐渐被国际公认为是维持全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策略[15]。Wannasirikul等[16]的研究中强调,在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中应该考虑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根据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数据显示,发达国家至少有1/3~1/2的患者不能获取、理解自身健康知识,不能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表明其健康素养水平较低。Heinrich等[17]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测定中提出,将健康素养作为疼痛之后的第六大生命体征,并采用名为“最新生命体征”(NVS)这一工具来评估健康素养水平。2018年,Linnebur等[18]将这一新型工具应用于青少年中,证明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呈正向相关性。Du等[19]通过对高血压健康素养相关文献的综述后得出,患者文化程度会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表明健康素养越高的人,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自护能力越好,治疗依从性越高。澳大利亚学者随机抽取131名老年人接受辅助性医疗干预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并进行两周的随访,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健康素养均有提升,同时指明,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人,其自我效能低,健康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死亡率高[20]。Williams等[8]通过对美国造口患者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出院后造口患者获取积极适当的社会支持性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其中,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患者是否能积极应对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
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偏向公共卫生视角,多以横断面调查公民健康素养、描述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主[21]。霍雪琴等[22]通过对290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素养的研究发现,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同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23]结果一致。国内学者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现况调查,研究[24]表明良好的健康素养是基于疾病的一种良好认知—知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采取有利的健康行为,自我实现水平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较高。Geng等[25]对中国729名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造口患者的应对态度、获得的正面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能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尹淑婷等[26]对4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的对比显示,在出院前未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自护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出院后6个月的干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由此可见,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是尿路造口护理的重要环节,其可以较大限度改善患者的消极态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从而进一步证明健康素养对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而正确的疾病认知信念作为健康素养的基础,对尿流改道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存在影响。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尿方式,排尿由可控变成不可控,终身佩戴造口,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出院后面临许多问题,包括造口的日常自我护理、造口袋黏贴问题、渗漏、气味、皮肤刺激、饮食、衣物、患者对造口的认知信念及应对方式等,以及造口术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影响[27]。最常见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是造口周围皮肤炎、吻合口疝、黏膜分离、退缩、脱垂和狭窄等,国外文献报道泌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至60.0%,国内为16.3%至53.8%[28]。造口患者严重的生活质量问题要求较高的护理专科水平。1958年美国学者Turnbull等[29]通过临床实践开辟了造口专科护理的先河,从此造口专科护理被发展和应用于临床实践。
Liechty等[30]在2011年提出健康素养是当今社会健康照护的主题,是全球健康交流的重要部分,因为低健康素养与不良健康结局、高健康素养与好的健康结局有密切关系。我国有关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迟,2005 年由郭欣和王克安发表的“健康素养研究进展”文章中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14]。朱继萍等[31]学者对10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基于健康信念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积极的健康信念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造口自护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国内有学者对泌尿造口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健康素养可以明显改善造口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研究[8]表明,患者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护能力有直接影响作用。所以,了解造口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与健康信念、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对提高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最终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造口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水平,是目前国内外造口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造口患者的护理理想状态是在出院前可以独立护理。但是,尿路造口患者的自卑心理使得不愿向别人表明自己的造口情况及生活需求,从而无法得到及时全面的社会支持。有研究[32]表明,健康素养高的患者,其对造口的自护能力越高,能更容易的获取、理解造口相关知识,并积极应对出院后造口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造口患者健康素养评估量表及健康素养护理模式。因此,有必要研究尿路造口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造口患者最佳健康教育模式,为提升患者院外的造口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