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日华,黄长明,董辉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73集团军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福建厦门 361003)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所有颈椎病的60%~70%,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伴一侧上肢的疼痛、麻木酸胀及活动受限等[1]。本院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通过手法配合枕颌带牵引联合双氯芬酸钠贴治疗CSR患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60例均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CRS相关诊断标准[2],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3岁,平均(62.37±7.24)岁;平均发病时长(4±2.37)个月。
60例均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配合颈椎枕颌带牵引联合双氯芬酸钠贴剂治疗,每2周为1个疗程。
颈椎枕颌带牵引:患者取坐位,采用江苏产JYZ-IIIB型多功能颈椎牵引床行枕颌吊带坐位牵引,牵引的角度依据患者症状缓解的颈曲角度决定,一般为颈前屈10~20°。牵引质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情况决定,首次牵引从3~5 kg开始,每日增加1 kg牵引重量,直至最大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15%~20%且使患者能够耐受、无项背疲劳为宜。牵引时间每50 s休息10 s,治疗每周5次,每次15 min。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其后,首先选用捏法、按法和揉法放松颈部肌肉,时间约5 min;尔后采取颈椎定位旋转扳法[3],患者颈部放松,最大限度向患侧旋转,医者一手拇指推顶高起且有压痛的棘突,其余四指轻扶项部,另一手用前臂掌侧或肘窝部托扶下颌,手掌按扶后枕部,在此姿势下,将患者头颈部向直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颅,切忌使用暴力,与此同时,另一手拇指向健侧呈水平方向顶推棘突,可听到颈椎一弹响声,感觉指下棘突有轻度位移,扶助患者头颈恢复中立位,再次放松颈肩部肌肉约5 min,手法治疗隔天1次。
双氯芬酸钠贴剂(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贴于患处,用量根据疼痛面积计算,每日1次。
临床疗效参照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4]评估。治愈:颈肩臂疼痛消失,上肢无麻木;显效: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感明显减轻;有效: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感缓解,但仍有颈酸、无力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疼痛采用VAS评分: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
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36例。治疗前VAS评分为(5.93±2.02)分,其中中度疼痛37例,重度疼痛23例;治疗后VAS评分为(2.16±2.45),其中轻度疼痛49例,中度疼痛11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复发者,1年后复发1例。
目前CRS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牵引、药物、针灸、拔罐、手法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单一手段往往疗效弱于联合治疗[5]。双氯芬酸钠贴剂作为第3代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临床上常用于缓解CRS引起的疼痛,配合枕颌带牵引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难以有效缓解增生骨质等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故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手法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适应人群广等优势,成为治疗CRS的主要方法之一[6]。Maigne等[7]通过实验发现,旋转手法可暂时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同时形成负压,将突出髓核吸引回椎间盘中心,改善椎间盘应力模式,进而缓解疼痛。李远栋等[8]也通过研究表明,中医手法相比于其他疗法具有疏筋解挛、温养筋脉、疏通经络的效果。故笔者采用枕颌带牵引联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手法治疗CSR,其治疗后颈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提升,疗效显著。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通过枕颌带牵引向脊柱施加应力,将相邻椎体间拉开一小段距离,使病变椎间盘压力减小的同时,还可产生一定的负压,有助于突出部位的回纳与复位,从而缓解了颈部周围血管与神经的受压症状及肌肉痉挛,加快局部水肿吸收与炎症消退,使颈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9]。同时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进一步调整颈椎关节的错位,恢复颈椎的应力分布和正常生理曲度,松解关节周围因长期受压而发生粘连的肌肉、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结构,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使颈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提升颈椎正常活动功能[1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验手法治疗虽未出现副反应,但目前对中医手法并无严格规范,且医者水平参差不齐,若手法用力过猛或方式错误,有造成脊髓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颈椎枕颌带牵引配合双氯芬酸钠贴联合手法治疗CSR效果好,颈部症状改善明显,且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