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复发情况观察

2020-02-08 08:16王振新黄建宏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管紫杉醇标志物

王振新 黄建宏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和化疗的手段治疗,但因乳腺癌常于早期发生转移而导致预后效果欠佳[1]。故而,探寻治疗乳腺癌的更有效方法,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紫杉醇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临床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是乳腺癌的常用术后化疗方法并具有确切效果,但研究提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及副作用,患者治疗耐受性较差,部分严重患者还需要中断化疗[2]。近年来随着紫杉类药物制剂工艺的改进及探索而研发出多西紫杉醇,其具有与紫杉醇相同的作用机制,具有更高的微管结合亲和力,抗瘤谱更广且抗癌活性更高,但其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资料较少[3]。故而,本研究深入观察了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成年者;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者;③无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认知功能障碍,随访困难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数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年龄30~65岁,平均(48.69±3.72)岁,Ⅱ期者18例、Ⅲ期者15例、Ⅳ期者7例;观察组40例,年龄31~68岁,平均(48.71±4.03)岁,Ⅱ期者16例、Ⅲ期者15例、Ⅳ期者9例。2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别,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化疗方法

化疗前均进行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前3次化疗均于化疗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第4次于化疗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进行化疗:175 mg/m2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40 mg/m2;观察组给予75 mg/m2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40 mg/m2进行化疗。2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 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

取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静脉血,4 ℃低温离心后分离血清待检。酶联免疫法(ELISA),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美国罗氏公司生产,型号Elecsys 2010)检测CEA、CA125、CA153水平。

1.4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疗效的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表示。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t=11.432、18.876、3.703,P<0.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组别CEA/(ng·ml-1)治疗前治疗后CA125/(U·ml-1)治疗前治疗后CA153/(U·ml-1)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15±2.018.92±1.1272.45±6.0342.58±2.7667.25±5.7946.13±5.28观察组16.18±2.136.23±0.9872.43±5.2130.17±3.1167.23±4.0242.08±4.47t-0.06511.4320.01618.8760.0183.703P0.474<0.0010.494<0.0010.493<0.001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2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χ2=0.238,P=0.626)。见表3。对照组1年复发3例,观察组复发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P=0.305)。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5]。流行病学研究[6]统计,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健康问题的第一大危害,特别是城市白领。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7]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目前,化疗药物的治疗和乳腺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晚期的重要手段,但会诱发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和神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故而,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紫杉醇由提取紫衫属植物得到的天然药物,能够与微管聚合而形成无活性的稳定微管聚合物,进而发挥抑制肿瘤增生、分裂及抗肿瘤的作用。研究[8]发现诱发细胞凋亡与紫杉醇的作用具有密切关系,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可达50%以上。现临床多采用蒽环类药物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文献[9-10]提示联合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紫杉醇单药治疗。吡柔比星属于新型蒽环类抗癌药物,能够对DNA 双螺旋链直接嵌入,进而抑制DNA聚合酶并阻止核酸合成,使瘤细胞终止于G2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1-12]。但研究[13]发现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降低患者治疗耐受性。

多西紫杉醇是来自于欧洲的紫山针叶,对比紫杉醇具有可再生性质且并不会产生耐药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较好。

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机体分泌的一些特异性物质,对肿瘤的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能够更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这也与上述结果相符。多西紫杉醇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15]。多西紫杉醇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对照组1年复发例数较观察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乳腺癌患者进行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并不会增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微管紫杉醇标志物
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微管在意识和麻醉中的作用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豆科植物微管参与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提高半合成紫杉醇得率研究
细胞穿膜-靶向双肽修饰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胶质瘤评价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