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

2020-02-07 05:30王阳刘亭彦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王阳 刘亭彦

【摘 要】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我院所收治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8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躯体性评分、情感性评分、功能性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康复训练;残余头晕

【中图分类号】R76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93-01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患者头部位置改变后的眩晕症状,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与患者椭圆囊位觉斑上耳石脱落具有密切关系,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存在眩晕现象,但是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在上耳石复位后仍存在残余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此,本研究就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臨床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8)与参照组(n=28)。其中实验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女分布比是10/18。年龄分布跨度是24-76(50.89±10.87)周岁。眩晕病程时间分布跨度是0.2-8(4.75±1.06)年。参照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女分布比是12/16。年龄分布跨度是24-75(50.86±10.83)周岁。眩晕病程时间分布跨度是0.4-8(4.78±1.09)年。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年龄、性别、眩晕病程时间分布跨度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通过甲磺酸培他斯汀口服治疗。实验组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其一,取患者端坐位,头部水平180度转动,护理人员手指放置于其头部前侧,在水平转动期间始终保凝视手指。其二,取患者仰卧位,持续凝视头部上方某一点,左右最大极限转动头部[2]。其三,取患者端坐位,护理人员将食指固定在某一位置,要求患者凝视食指,固定患者头部,护理人员将手指上下移动,患者眼球随之活动。其四,指导患者在睁眼状态下直线走过房间,并弯腰、伸腰;指导患者在闭眼状态下直线走过房间,并弯腰、伸腰[3]。

1.3观察指标

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包括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满分分别为28、36、3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眩晕程度越严重[4]。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56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躯体性评分、情感性评分、功能性评分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2 结果

对比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数据(见表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躯体性评分、情感性评分、功能性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治疗多采用耳石复位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是,有研究显示,超过61.0%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后仍残余眩晕症状,针对此类患者,多采用药物或康复训练方式改善其临床症状[5]。对此,本研究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显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躯体性评分、情感性评分、功能性评分低于参照组。前庭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凝视练习、姿态平衡练习、视觉跟踪练习等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可将残余的上耳石打碎,并降低其上耳石沉积问题,促进其上耳石吸收,改善其残余眩晕症状。另外,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形式,能够针对患者的脊髓反射、眼动反射进行调整,进而帮助患者适应双侧半规管不对称问题,其应用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效果,本研究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残余眩晕症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因此,前庭康复训练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斌,段作伟,张海峰, 等.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1):860-862.

[2] 刘亚军.前庭康复联合抗焦虑治疗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0):133-134.

[3] 李红娟.前庭康复训练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后遗头晕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2):26.

[4] 兰娜.前庭康复训练在持续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333-334.

[5] 叶武汉,曾伟权.针灸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在治疗眩晕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