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2-07 05:30穆飞李海涛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疗效

穆飞 李海涛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的30例患者(传统开腹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用时短于传统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及住院时间优于传统开腹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治疗效果确切,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腹腔镜手术;肝切除;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78-01

微创外科技术是现代医疗各个领域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而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核心内容,在外科学诸多分支学科中应用广泛,受到专家学者高度认可[1]。尤其在肝胆外科,腹腔镜切除手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虽视野良好、操作空间大,在及时确切控制突发性出血方面具有一定安全性,但因其创伤性较大、恢复期长仍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发展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得以迅猛发展,在肝脏小病灶多种切除操作中可行性较高。本研究采用对照分析法,旨在探究肝脏占位性病变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的2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设为腹腔镜组,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6-65(47.8±3.5)岁,原发性肝癌7例,肝良性肿瘤9例,肝血管瘤10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7例、B级9例;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的30例患者,设为传统开腹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5-64(47.2±3.8)岁,原发性肝癌8例,肝良性肿瘤11例,肝血管瘤11例,肝功能分级A级18例、B级1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且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明确恶性肿瘤未发生肝外转移,符合相应手术指证。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和患者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传统开腹组  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对术区常规消毒、铺巾。确定手术切口位置,逐层打开腹部,在直视下完全游离肝脏,进行病灶切除相应手术操作;冲洗创面并予以止血处理,妥善留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1.2.2 腹腔镜组  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对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下缘打开1cm左右切口,建立气腹,腹内压13mmHg;使用直径1cm套管将腹腔镜从切口穿刺入腹,探查腹腔内病灶情况明确切除术式;取适当位置打开2cm、0.5cm操作孔,分别置入超声刀、抓钳;第Ⅱ-Ⅲ段病变采用左外叶切除,游离左外叶、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切断左肝周围韧带,解剖肝门,游离门静脉矢状部,夹闭并切断左肝动脉和门静脉属支,使用超声刀沿病灶边缘做标志线;第Ⅴ段病变,解剖第一肝门,对肝动脉、肝管、门静脉骨骼化,沿门静脉右后支分离肿瘤,使用超声刀在肝脏膈面沿肿瘤边缘做标志线;恶性肿瘤遵循根治原则,使用超声刀切开肝实质,夹闭相应管道防止胆汁外漏和出血,将病灶组织完整剥离并切除;清洁创面,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退出器械、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用时(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和治疗费用(元),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相关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相关资料采用率表示,t、x2分别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例腹腔镜组患者中部分肝切除12例、左外叶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例;30例传统开腹组患者中部分肝切除14例、左外叶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2例。如表1所示,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中1例发生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3.85%(1/26),低于传统开腹组16.67%(5/30),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x2=8.925,P<0.05)。

3 讨论

肝切除术是肝脏占位性病变治疗主要手段。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需完全游离肝脏,将病灶充分暴露后再行手术切除,虽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因其具有较大创伤性,往往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近年来,腹腔镜技术迅猛发展,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逐渐普及,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一般仅需打开3个小切口,即可在腹腔镜探查下完成病灶切除操作,无需完全游离肝脏极大地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病灶位置选取最理想的手术入路与切除方式,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和微创性[2]。在腹腔镜观察下实施手术还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准确性和切除成功率。由于切口较小,对病变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患者恢复进程加快,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随之降低。研究数据显示,腹腔镜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綜上,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3]。

参考文献

[1] 张瑞,徐钧,陈智,等.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1):69-71.

[2] 张立献,张伟,王国珍,等.腹腔镜下不同肝切除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2):119-122.

[3] 刘晓,杨连粤.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2):110-114

猜你喜欢
腹腔镜手术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