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而生翱翔在海天之间

2020-02-07 02:50金波常琳
军工文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沈飞罗阳研制

金波 常琳

“舰载战斗机歼15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英雄本色!”当谈到我国第一架舰载战斗机歼15的时候,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有着这样的感慨。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鲨”。

坚定贯彻战略决策确定研制思路方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发展航空母舰的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相关单位开展了舰载机的前期论证工作,确定了歼15飞机研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研制思路。

立足现有,确保飞机上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突破舰载关键技术为主线,突出研制工作的重点,确保按时完成研制任务。集成创新,适应未来作战需求。适时综合集成国内先进的机载航电和武器系统,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加强机舰协调,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舰载战斗机服从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加大机舰协调力度,实现舰载战斗机研制与辽宁舰的建设同步完成。强化综合保障。同步开展综合保障工作,全面贯彻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要求,确保尽快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锻炼队伍,奠定未来发展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舰载机研制、试验、试飞和保障体系,同步开展舰载机试飞技术研究和试飞员队伍建设,掌握技术、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为后续自研航母舰载机的发展奠定基础。

歼15舰载机是由航空工业研制的我国首款舰载机,舰载机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极高,跨行业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研发流程、标准规范体系、机舰适配性试验/试飞方法、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基础几乎空白。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歼15的研制,没有研制规范和技术体系可遵循,也没有设计基础和使用经验供参考,一切从零开始突破。航空工业沈飞和航空工业沈阳所在歼15舰载机研制过程中,坚持自主创新,屡克技术难题,将无数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经过艰苦卓越的拼搏奉献,从一张白纸的设计、一个零件的生产,到攻破重重难关,实现了舰载机的零突破,铸造出戍卫海天的国之利器。

整合现有资源合力创新攻关

与陆基飞机不同,舰载机的起降条件十分苛刻,仅有陆基机场1/10长的起飞/着舰跑道。在如此短距离的跑道上,飞机要能够顺利起飞,给气动设计和起降装置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

针对此特殊情况,沈飞公司提早开展飞机试制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项研制团队,在沈阳所并行开展协同设计和工艺准备。研制团队为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全新的三维数字化手段进行设计和协调,实现飞机设计100%产品数字化定义、100%虚拟装配、100%产品数字样机等新突破,实现设计与工艺并行。与传统三代机相比,工装减少60%,工装返修率由300%降至20%,提高了设计质量,缩减了研制周期。

在厂所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网络连通和设计与工艺平台运行,保证沈阳所设计制造数据集、制造数据集和相关工艺文件及时传输到沈飞。同时,沈飞公司提前进行关键件和长周期零件的原材料采购准备,并组织部装工艺人员对数模进行初步工艺性审查;完成飞机工艺总方案、装配协调方案等综合性顶层文件编制。

相关参研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采取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实施并行工程和项目管理,有效化解研制风险,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创造了我国军机研制新纪录:从设计发图结束到首飞,仅用时20个月,与以往军机型号研制周期最短纪录相比缩短3个月。

厂所合作显身手 屡克难题创佳绩

舰载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飞机尾端的拦阻钩。舰载机的着舰速度远高于陆基飞机,导致起落架着舰时所受的冲击力巨大。同时,特殊的海洋环境,要求舰载机的起落架既结实、又轻巧,还能耐腐蚀。这就对结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如此艰巨的考验,研制团队提出了在国内研制新型高性能、耐腐蚀材料的目标,并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历时三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突破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的技术体系。经过一系列试验的考核,确保该材料能够安全可靠地应用在歼15的起落架上,为舰载机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材料研制技术水平。

歼15研制团队攻克研制生产难题。一是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制订了协同工作规范、产品数字化建模规范、产品设计方案、适应数字化要求的装配协调方案、工艺容差分配方案、零件及工装加工和验收规范、数字量协调规范体系规范;完成了厂所环境建设;建立相关工艺资源库、加工参数库和标准件库;开展了全机数字化仿真装配研究。二是应用整体壁板展开及成型工艺技术。完成了工艺适应性分析、可展开产品数模设计、特殊壁板展开数模设计、壁板成型模拟仿真、成型工艺基础及模拟试验。三是攻克折叠肋组合机构制造技术。制订工艺方案,模拟典型结构形式,配合完成测试试验,完成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四是改进风挡、舱盖骨架组件制造。改进装配协调方案、完善面向制造的风挡和舱盖骨架工程数据集、风挡和舱盖骨架铸件数字化设计;完成多项铸件生产、模具设计和制造;完成工艺攻关和产品装机应用。五是攻克折叠翼装配技术。完成了制订装配协调方案、装配顺序图表、零件制造及部件组装生产计划、工艺验证试验件设计、折叠翼数字装配设计。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研究与系统实现、机翼折叠机构组件制造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及应用、厂所协同设计制造集成系统开发及规模应用等获国防科技进步奖。

研制歼15是一场创新技术攻坚仗,其研制成功开创了中国军队装备的一个新时代,实现我国舰载机研制技术创新的新突破。面对关键结构件生产任务需要攻克的技术、质量、进度三大难关,歼15研制团队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立功竞赛,以党员为核心开展创新攻坚,为攻关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代战机 一代人才

一代战机一代人才。歼15研制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时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坚守一线,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夜以继日地奋战,取得了型号研制的全面成功。作为舰载机起降训练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直至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他却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2012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总结宣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11月2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罗阳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黨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向罗阳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责任使命,创造一流业绩。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还有另一位英烈——“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也为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2016年4月27日,张超驾驶歼15战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因突遇故障,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是全力推杆到底、挽救飞机。他的战友曾说,张超肯定知道,歼15飞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生死关头,而张超却做出了一个“最不应该”的选择——那奋力一推,是他意图制止机头上仰,避免战机损毁所做出的最后努力。

以罗阳、张超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献身航空;不辱使命、勇克难关;英勇奋战、敢于胜利;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飞鲨精神”,这份在研制中激发、凝聚、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让“飞鲨”振翅高飞的不竭动力。

歼15舰载机的成功研制,是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和“航空报国”精神的集中反映,更是几代航空技术深厚积淀的累累硕果,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舰载机“飞鲨”团队,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能力研制自己的舰载机。歼15飞机的成功研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是总装备部和海军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及全体参研人员不忘航空报国初心、牢记航空强国使命,自主创新的共同成果。这不仅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也是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圈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沈飞)

猜你喜欢
沈飞罗阳研制
51岁外卖大叔给700万骑手办春晚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以航空史编修筑牢航空企业文化根基的实践与研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变 脸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温暖的拥抱
实名举例提醒法
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
沿着罗阳的足迹寻找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