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南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发散思维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且是一个关键性阶段,人的创造力高低,归根是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水平高低。一个人的创新,无非就是想到了他人还没有想到的可能性,而在许多领域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斗智,实质上也就是发散思维能力的较量。所谓的出其不意,就是想到他人不会想到,不可能想到甚至是不敢想到的可能情况,做他人认为是不可能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显然这在思维的范畴上就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实质就是从一个知识点想开去,寻求各种不同的适合解决目前问题的答案和途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有规律的发散思维则并非易事。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花”这个字去组词,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地组出:荷花、兰花、红花、桃花、养花、种花……等许多词语,但是要一个学生说出这很多词就有困难;而且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也是没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找出发散思维的规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两个要点和培養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做法,就可以水到渠成的。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把住“异中求真”与“异中自主”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其另一些方面。如果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视角,另一个方位或另一个侧面来考虑问题、审视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其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求异,才有创新。
1.异中求真
异中求真就是在求异思维后,对众多个判断进行集中思维,求取其最佳的一个判断。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课文中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乌鸦喝水》中对乌鸦喝水方法的发散;《司马光砸缸》中对求助落水小孩方式的发散;《跳水》中对小孩如何从桅杆安全落下的发散等。需要注意的是,发散思维后一定要进行集中思维,求取其最佳和最真,如果仅满足于“发散”得越多越好,就违背了创造思维的内质。诚然,创造思维包含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发散与集中是统一体的。
2.异中自主
所谓“异中自主”就是在发散思维中,对于一些非客观标准的,而是主观感受的认识应允许其“独立自主”地存在。如教师上《跳水》一课文后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开玩笑不要过分;有的说做什么事不要意气用事;有的说对待特殊的情况要采用非一般的方法等,经过集中思维,这些答案都有其合理性,而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硬性“同一”的,因而应当允许学生有其自主的认识。比如教师上完《将相和》后提问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合——离——合”的故事,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谁?这样的主观感受自然不可能是同一的,因为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而廉颇能知错就改,所以,绝大部分的同学喜欢廉颇,而有一个同学却提出他喜欢赵王,他理由是因为赵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初用蔺相如时,他是个无名之辈,但只要他有本事赵王就任用他去担当大事;他立功后马上破格晋升,官位不久就和廉颇一样高。我今后到社会上去工作,如果遇到像赵王这样的领导就好啦!这位学生的见解的确是不同一般的,但却是一种非常鲜活真实的思想感受,只要经过集中思维后认为它是言之有理的,我们就应该允许学生“自主”,不必强求同一。如果过分地强调“同一”,则是非常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强化方法投入
1.把好课堂切入
每一节课,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实质就是思维品质的训练。这节课中,能否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创造性学习心理状态,这是一门学问。工作经验驾驶力强的教师,往往是遇事随机激趣,相反的,无从导入,致使整节课生硬乏味,对学生课中的发散思维培养更是毫之距,毛之别。究其源就是没有很好地把住课堂切入点。因此,要上好一节思维训练课,关键于激趣;只有激趣的切入,学生的思维才得到充分拨动。如旧课导入新课,课前课中游戏、唱歌、猜谜语及小节目表演等等活动都是属于激趣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抓准抓活了,学生思维也就有了展翅的空间。
2.注重问题设置
在进行教学中对思维训练要具有双重任务,即解决问题和校正思维方向,因此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学生所要解决的新问题。
3.激发学生参与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当学生只有一两种回答时,不管其想法是对是错,教师千万不要过早下结论,还需进一步激励更多的学生回答。因为,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即使正确,毕竟是少数人,并不代表其他学生的水平。学生之间的发散思维水平是千差万别的,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把学生的参与部分展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节抓好了,学生思维便活跃起来。
4.教师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理解是教师教学认知水平高低的反映,只有理解细化,才能拨动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意识。如把学生的回答归纳为三级水平,第一二级水平的学生占多数,第三级水平的学生占少数。如果教师不知道每一类的回答代表班里多少人,那么教师便可以问:“同意第一种说法的同学请举手,同意第二种说法的同学请举手,……”这样教师就会很快了解全班同学发散思维的发展情况。教师一旦掌握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情况后,就能正确地选择策略,引导学生概括,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位。
5.教师的策略
对于策略的选择,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的概括水平而定,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诚然,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两天时间的一两节课就可以做到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备好课,周密设计教学流程,循序渐进,才能教出成效;当然,发散思维训练方式可以单独在一节课中使用,也可以在一节课里和其他思维训练方式结合进行。总之,益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教学都是受到学生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