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埃及、巴西、日本、美国、法国、秘鲁记者 黄培昭 李晓骁 蒋丰 侯健羽 姚蒙 孟可心
“新冠肺炎焦虑症重创纽约华人旅游餐饮业”“从中国来的食材会不会传染病毒”“中国客户取消180吨龙虾订单后,新西兰计划将它们放回大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中国的餐饮业和传统饮食文化也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各国媒体和民众热议的话题。从《环球时报》驻美国、法国、日本、埃及、巴西、秘鲁等国记者近日的调查和采访看,中国饮食文化仍备受推崇,但各国民众希望的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健康风险,中国人应切断经营野生动物的牟利链条,政府应严格管理甚至叫停销售活物食材的“湿货市场”。
美国媒体:加强政府监管是根本
在美国,很多人因为听说有中国人和韩国人吃猫吃狗,就讽刺“亚洲人野蛮,什么都吃”。《环球时报》记者几年前刚到美国时,发现很多人关注广西玉林狗肉节的消息,并被问及:“中国人都吃狗肉吗?”好在,在国外,通常当地百姓在了解中国人并非什么都吃后,也就不再追问什么。
在和美国民众交流中,记者也总结了几类美国人不能接受的中国食材。一是猫狗这类离人们生活比较近的动物,美国的心态颇像我们古代哲学家孟子所说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二是动物的内脏、血液、皮肤、五官、手足等。记者曾特意留意过几家美国知名快餐店的炸鸡,真的是没有鸡皮。但也有例外,有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美国老人曾告诉记者,小时候因物资匮乏,也吃过鸡皮、猪皮、猪鼻子、猪脸肉,而这些老人的子女听到这些家族史时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但也说“可以理解”。记者还发现,有的家庭感恩节时会把火鸡皮专门留给老人。三是可能存在寄生虫、化学污染、来源不明的食材。记者所在的克利夫兰市邻近伊利湖,近些年亚洲鲤鱼泛滥,但当地人不吃鲤鱼,理由是“鲤鱼是杂食动物,体内可能会有很多寄生虫和重金属”。
由于现场宰杀动物需要清洗,经常是动物血水、排泄物、内脏和泥水混在一起,因此,国外把这类菜市场通常称为“潮湿的市场”或”湿货市场”。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说,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民众要重新审视传统菜市场,过去那种强调“新鲜”而现宰现杀的情况,在今天看来是“传统社会遗留的陋习”。著有《逼近的瘟疫》等专业书籍的美国防疫专家劳丽·加勒特近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呼吁,相关亚洲国家应尽快叫停出售“供食用的活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湿货市场”。她还提到一些与动物相关的传染病,如众所周知的与骆驼有关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与果子狸有关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美国人喜欢到当地正规超市买大型食品公司封装好的肉类、鱼类,这些食材通常经过检验检疫。美国正规超市几乎见不到野味。但同样,也有例外的情形。美国森林覆盖率高,平时在高速上常看到被撞死的鹿、獾、松鼠等动物,尽管有的州规定,谁开车撞死的鹿谁可以带回家去,但记者来美国多年,几乎没听说谁把死鹿带回家里吃了。美国有私人猎场,有的猎物可以带回家吃。因此,理论上来说,也存在着安全隐患。鉴于此,一些美国人认为,一味批评中国人什么都吃也是“双重标准”,更不能因为这次疫情就任由排华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这次病毒暴发,其他族裔不能因华人所吃的食物而厌恶歧视华人,因为其他族裔也有很多不能被别人接受的食材。文章强调应尊重文化多样性,特别是中国地域间饮食习惯也有差异,美国人应了解中国的复杂性。但文章也强调,“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才是更本质的问题”,像华南海鲜这样的“湿货市场”今后应加强管理。▲
法国名厨:两国食材都很广泛
在法国,一些社交网络上也有个别言论,直接将疫情归罪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如《费加罗报》有关疫情的报道后面留有网民的评论,有人表示“只有中国人这样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野味怪物,这样的饮食习惯非常可怕”。《世界报》相关报道的留言中,有网民表示“这样的野蛮饮食习惯危害了全人类”。在法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后,有法国孩子居然跑到中餐馆问:“你们提供蝙蝠汤吗?”但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些言论只代表了一小部分法国人的偏激想法,法国主流媒体呼吁不要因为疫情就歧视华人。
中国和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烹饪王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餐饮在法国是个巨大的产业。中餐馆在法国非常“火”,仅巴黎地区就有上千家。2019年1 月,法国哈里斯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2/3的法国人每个月都至少吃一次亚洲餐,其中主要是中餐。随着中餐馆越来越多,法国人的中餐口味也发生变化:过去中餐主要是广东菜、浙江菜,现在川菜、云南菜也很受欢迎,法国人对香辣口味开始来者不拒。
专门报道美食的法国同行蒙沙告诉记者,法国人口味很开放,特别喜欢亚洲与中国的饮食文化,只是不习惯吃中国人喜欢的鸭脖、海参、皮蛋,更不用说各种奇奇怪怪的野味。她还强调:“法国人并不歧视中国人过于广泛的食材,除对吃狗肉有特别的不满外,我们还是理解中国人饮食习惯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最早发现的病例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除了网传华南海鲜市场野味售价表,据曾在该市场附近生活的民众说,那里“脏乱差”,经常飘着腥臭味。蒙沙说,中国超市有杀活鱼的,有的菜市场常卖活鸡活鸭,而这样的现象在法国很难看到,因为法国的食品供应链都是准工业化的。她提醒记者:“自己宰杀家禽、牲畜甚至野味,难免直接接触到细菌病毒,而工业化宰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的危险。”
巴黎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的主厨和《环球时报》记者谈到东西方饮食文化时表示,法国人其实是欧洲人中食材最杂的,如猪牛羊的下水、鸭肝鹅肝都吃,连许多人不习惯的蜗牛甚至都是法国美食的之一,这充分说明法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到处寻觅可以入口的美食食材”。在美食历史研究者德巴艾克的笔下,法国的饮食文化建立在法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各地差异性明显、贵族王室和上流社会讲究生活情趣上,这与中国菜式的丰富性道理有相似之处。▲
日本学者:不应借“野味”牟利
一位日本朋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留学时看到中国人吃羊肉串,觉得没什么“违和感”,但后来看到中国人吃小龙虾,就感到很惊讶。他拍照后寄给家里人看,结果他的家人说:“你不知道吗?中国人什么都吃的。”但在中国居住、工作多年的青树明子看来,也有中国人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吃生鱼片,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有差异本身无可厚非。
很少有人提及的是,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中,存在着一个所谓“野蛮与文明之争”。日本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就把这场战争定位为“文明战胜野蛮的战争”。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食品上也存在问题,是极其不文明的。1907年,山方香峰曾出过一本名为《衣食住——日常生活》的书,书中提到日本人不喜欢中餐汤汁过浓、中餐里面的燕窝和鱼翅对日本人来说是“珍味”但不是“美味”、中餐主要是猪肉而日本人主要吃牛肉等细节。
日本国际政治经济学家浜田和幸近日在接受《日刊现代》的采访时表示,尽管日本人对有些地方的中国人吃蛇、蝙蝠、乌龟、小老鼠以及喝蜘蛛酒无法理解,但这是他们代代相传的饮食传统,比如有的认为这样能滋补身体。不过,这样的饮食文化让一些不良商贩为了赚钱,抓捕、出售野生动物,从中牟取暴利。
在日本,“中华料理”和“中国料理”并存,区别是:“中华料理”是日本本土化的中餐,从选材到厨师都是由日本人负责,味道也是面向日本人的,偏淡偏甜;而“中国料理”是力争保持原汁原味的中餐,从选材到厨师基本上是由华人负责的,味道偏重偏油。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留学生打牙祭,是由日本人带着去吃“中华料理”,而现在,是中国人带着日本人吃“中国料理”。一些经营“中国料理”的餐馆有红烧熊掌、热炒蜈蚣等特色菜肴。有些菜日本人是敬而远之的。记者有时请日本朋友吃饭,上猪舌、猪耳朵之类的菜时不敢直接介绍给他们,一定要等他们吃了以后连连点头说“好吃”,才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有的日本人知道后,脸色骤变。▲
埃及记者:不要老想着把它们做成菜
“病毒的传播或与特殊的饮食习惯有关。”巴西媒体在报道中国疫情时常写到这句话。巴西新闻网站“R7”还以“老鼠、狗和蝙蝠:发现中国最奇怪的菜肴”为标题,配以组图,展示“中国人特殊的饮食”。在巴西,《环球时报》记者曾被当地人指着一只小狗问:“你吃它吗?”这样的尴尬早在10年前记者在西班牙留学时就遇到过。当时有同学说:“西班牙的中餐馆附近没有狗,这很奇怪。你们中国人都吃狗肉吧……”在不少国家的人看来,“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都是中国人的“盘中餐”。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一书中写道:“在亚洲文化中,对食物一直十分重视,亚洲人强调的不是为了活着而吃,而是为了吃而活着”。他还提到,在古代,对中国、印度等大多数农业国家来说,都周期性地出现食物短缺,而且亚洲国家总的说来,饮食中比较缺少蛋白质……
记者先想的是:中国和巴西在饮食习惯上差异巨大,两国“吃文化”交流极为有限,普通人难免对中国饮食文化有偏见。但再一想,巴西人也吃猪蹄、鸡心之类的食物啊。同样,烤牛心,也是秘鲁高档餐厅的热销菜品。秘鲁有一道传统菜,将鸡爪、鸡胗、鸡肾和蔬菜放一起煮成汤,味道很好。秘鲁还有一道佳肴是烤腌制过的豚鼠肉,味道吃起来有点像兔肉。据记载,生活在安第斯山高原的居民已经吃了1000多年的鼠肉。现在,豚鼠肉的价格是鸡肉的两三倍。秘鲁人相当推崇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比如,过去很少吃鸡爪,但现在当地鸡爪价格很贵。秘鲁人去中国茶楼,最爱点的是“蒸凤爪”。
前几年中东MERS疫情暴发后,卫生健康专家建议,在中东地区要避免生喝骆驼奶和生吃骆驼肉。《环球时报》驻埃及记者曾吃过煮熟的骆驼肉,口感不太好,有点“柴”。骆驼肉是阿拉伯国家招待尊贵客人的首选。据说2015年3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出访中东时,在阿联酋和卡塔尔分别吃了烤熟和煮熟的小骆驼肉。当记者和埃及房东穆斯塔法聊起骆驼肉时,他却说:“听说中国人什么都吃,真是让人佩服。”记者听得出,他和很多阿拉伯人一样,其实是对此很不理解。2003年SARS疫情暴发期间,曾有埃及同行问记者:“是不是有中国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这才招致病毒上身?”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埃及《消息报》国际版记者塔哈说:“中国人应总结教训,控制欲望,尤其要敬畏野生动物,不要老想着把它们做成菜。”塔哈的观点在中东媒体上很常见。“中东在线”新闻网近日刊文称,“从SARS到2019-nCoV,17年过去了,人类并没有长记性,而是在为自以为是和对野生物种的肆意滥杀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