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黄瑞,赖齐贤*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6; 2.浙江农科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
农业规划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浙江在全省开展了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以县域规划编制为切入点,推进“多规合一”,以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现有文献中,农业规划研究多从农业规划理论、分类及其编制等方面进行研究[1-3],而农业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则相对涉及较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规划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农业规划设计,探讨总结农业规划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对各地开展农业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对于农业规划的定义,各专家学者亦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刘福仁[4]认为,农业规划是在一定地区内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条件,议订出在一定时间内有科学根据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总体设想和总体部署,并规定农业生产总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发展指标、发展速度、比例关系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放等),以便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去有步骤地实施;卢布[1]认为,农业规划是涉及农业问题的行业性、专业性规划,是对农业的全面、长期的安排和部署,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的生产基础,以及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潜力与可能性,拟定具有一定年限的、有科学依据的农业发展定位、发展设想、轮廓指标、投资安排及主要实施措施等;刘新华[3]认为,农业规划是将农业要素(农、林、牧、渔等)与第二产业要素(加工、制造、建筑等)及经营理念,第三产业要素(旅游、餐饮、住宿、教育、文化等)及服务理念有机结合,统筹安排于农业生产发展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促使农业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农业规划势必要发生转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以满足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持续发展。
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头等工作大事,协调各方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短板,凸显农业农村增长潜力。
认真解读乡村振兴的内涵,挖掘农业农村的多重功能和多重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及党的建设,并突出文化的连接作用,在任务期内高水平实现多个建设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农村环境。
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防止千村一面同质化发展。
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城镇” “农民—居民”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之一[5]。近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两山”理念,加快实施“大花园建设”,以高质量建设“诗画浙江”,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乡村振兴。织里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形成特色产业,符合乡村振兴时代背景的农业规划,为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3.1.1 发展概况
湖之滨有个水乡集镇,以丝织、麻织为主的织品刺绣十分发达,因织造业的兴盛,“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故名“织里”。由于北靠太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塘浦圩田、桑基渔塘”系统,将原先的泥沼改变成一片沃土,织里镇自唐宋以来就粮、丝、渔生产发达。织里人从未曾辜负过这个“织”字,自20世纪70年代末,得国内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群众自发性的家庭花制品产销起步,逐步向童装产业转型。经40年的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2002年被誉为“中国童装名镇”,2017年童装产值达450亿元。每天织里都有新的故事,新的变化,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织里镇在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
3.1.2 织里镇SWOT分析
湖州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机会与挑战并存,一些制约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将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只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形成特色,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湖州的旅游经济一定会展翅腾飞,并为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的率先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优势。织里镇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且国内多条黄金旅游线在此交接,交通优势使有望成为该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之一。“太湖、古村、湖漾、湿地、古生态”等生态优势明显,鱼米之饶、耕织之殷、市集之盛、商旅之广、造船之胜、人文荟萃、书香蔚兴、刻书称甲等闻名遐迩。近年织里镇经济发展迅猛,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劣势。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足;政策规定滞后,运行环境欠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机遇。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好机遇;浙江省开展“大湾区”“大花园”建设机遇;吴兴区探索“旅游+”发展模式机遇。
挑战。与周边地区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与北太湖旅游区的竞争。
3.2.1 规划理念
织里镇的“织”是从丝、麻、棉纱等到布或衣物演变过程的重要形成步骤,织里镇亦因发达的纺织业而闻名。所以织里镇的农业规划以“编织”的设计手法,通过传统农耕与现代城乡的对话,农业和旅游的融合,“编织”乡村田园空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转型,重点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织里农业转型、产业升级为目标,统筹织里生态、文化、产业、文明、旅游等元素,串点成丝、串丝成面,编织整合,汇成语句,打造成为湖州市生态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样板区。
3.2.2 规划定位
依托织里的生态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主导产业,重塑传统溇港圩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打造一个集“绿色生态农业+溇港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童趣亲子度假”为一体的南太湖“水韵·童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时,结合浙江省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的全国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省部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为全国实现乡村振兴积累经验、做出样板、提供示范,充分利用织里镇自身优质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湖州乡村振兴示范区”。
3.2.3 空间布局
织里镇打造“一核·三环·四板块”的空间布局。一核即太湖溇港国家级旅游景区;三环即溇港水上游览环线;四板块即织梦——溇港文旅体验板块,织忆——民俗记忆活化板块,织渔——生态湿地观光板块,织趣——亲子童趣休闲板块。
3.2.4 具体规划建设内容
本规划分为溇港文旅体验板块、民宿记忆活化板块、生态湿地观光板块、亲子童趣休闲板块。
织梦·望湖:溇港文旅体验板块。板块特色:南太湖风光、溇港水系、鱼米文化、田园人家,依托南太湖发展观光旅游业。发展思路:以溇港田园文化为核心,以农业景观化、民居风情化、环境优美化为抓手,沿南太湖自西向东打造“沿湖生态村”“美丽乡村4A景区村”串村成线,带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营造一幅水墨田园式文旅体验板块。具体建设内容:溇港文化主题体验园,建设圩田水车体验、游鱼捕捞、缫丝展示、桑蚕科普、采桑叶、农业运动会等不同主题体验园;风情文化街,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主要以经营大众消费的特色小吃,小食品为主;滨湖乡村民宿集群,委托专业运营团队经营民宿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鹊桥花海,通过“古桥+花海”营造“桥上花海桥下醉”的景观意境;濮溇渔市,在原有濮溇村农贸交易市场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乡村创客集聚区;设立乡村创客基金、提供涵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全程双创孵化服务;乡村康养社区产业综合体,建设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织忆·乡传:民俗记忆活化板块。板块特色:农业基础好,自然风光优越,文化历史厚重,体现耕读文化、船拳文化、蚕桑文化、剪纸文化等。发展思路:湖州织里镇民俗记忆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苏湖熟天下足”的商贸文化为一体,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为特色,以乐活为目标,体现农业多功能性,围绕当地的地域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资源与农业结合,打造农旅融合的民俗记忆活化板块。具体建设内容:特色蔬菜种植园,对织里本地特色蔬菜进行保种性种植,保护本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种植业;拳船水上巴士,拳船水上游线的驿站码头;创意稻田画,运用农科院彩色水稻、油菜等新品种打造创意稻田画,增加稻田景观价值;乡愁记忆活化园,建设手工DIY、刺绣工坊、剪纸体验馆等,进一步体验织里的文化;创意农业体验园,建设民俗风情园、水果采摘园、蚕桑乐园等,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切身感受农业生产。
织渔·漾影:生态湿地观光板块。板块特色:鱼米水乡、田园人家,农业基础好,生态湿地等自然风光优越。发展思路:湖州织里镇生态湿地观光板块由生态湿地、水产养殖与电商、蔬菜种植等基础产业并融合三产服务业共同组成。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湿地为纽带,以旅游为特色,体现农业多功能性,围绕当地的生态湿地原有环境、历史文化及特色民俗等资源与农业基地相结合,打造农旅融合的生态湿地观光板块。具体建设内容:陆家漾湿地公园,对陆家漾良好的自然风光及周边水产和农业的开发;湿地科普艺术馆,建湿地科普艺术馆科普湿地保护、环保意识和知识,为陆家漾湿地生态发展提供后续基础;太湖蟹电商产业园,依托曙光村良好水质和大面积鱼塘,利用生态养殖模式,结合多项休闲娱乐项目打造开心渔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设施化人工育苗,避免不良气候因素对育苗工作的影响,使苗健壮、规格齐整、成活率高;共享田园社区,依托共享经济,建设共享菜园,解决当地及就近地区蔬菜需求,并结合多种延伸项目和旅游,实现农旅融合。
织趣·童庄:亲子童趣休闲板块。板块特色:童装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结合该区块拥有水稻田、油菜花等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依托区位优势、共享资源,延伸纺织产业链条,特色农产业发展,融入“亲子童趣”等主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依托童装产业特色和良好的自然景观,突出织趣童庄主题,定位于亲子教育、童趣体验的主题民宿聚落以及稻田景观。具体建设内容:水上童话游线,建设两个童话色彩的码头;亲子童庄民宿群,依托童装产业特色,突出织趣童庄主题,打造以亲子教育、童趣体验为定位的主题民宿聚落;农业教育主题园,以农事、渔业、手工、表演为载体的体验式、游乐式和旅行式教育营地;童庄稻乐园,结合自然风貌、农垦历史等因素,以稻田画、油菜花、七彩花田、游船水系为主题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稻乐园;童庄渔乐园,打造以捕鱼、捉蟹、挖蛤为主的渔乐园(图1)。
图1 织里镇建设内容分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列在首位,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
织里镇在进行农业规划时,基于特色农业(水产)、自然环境(溇港圩田)、历史遗迹(水乡古村落)、优势产业(童装),提出了“文旅农养玩”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即以太湖溇港文化资源、水乡田园自然资源、古寺古村文化资源为基础,融合“文旅农养玩”五大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渔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养生度假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童趣玩具产业,构建全民、全域、全体验的生态人文休闲生活目的地。按照打造集“绿色生态农业+溇港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童趣亲子度假”为一体的南太湖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定位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文旅农养玩”五个方面进行产业引导。
重塑溇港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溇港文化,恢复其肌理,延续溇港景观的原真性,打造溇港特色体验的创意旅游项目。
保护水漾圩田,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水源生态性,充分发挥南太湖鱼米之乡的优势,促进南太湖生态螃蟹品牌、南太湖生态粮油品牌等建设。
挖掘民宿记忆,传承乡愁文明。延续民俗记忆文化特色,赋予鱼米文化、船拳文化、剪纸文化等新的时代特征,开发创新度假产品,构建具有特色的村落文化体系,让游客与村民和谐共处。
紧跟时代潮流,延伸童装产业。突出织里镇童装品牌特色,围绕“童”字,做足文章。以儿童为主要客源对象,通过童趣、儿童玩具、童装秀等方式,推动旅游发展,进而带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更好地践行引领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农业规划应因地制宜,做到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兴农为农的农业规划,使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以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