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 陈亭亭 胡安梅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疾病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住院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调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睡眠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P 【关键词】耳鼻喉科;疾病;分析;心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210-01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窗口,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经过门诊,医院门诊中最大的科室是耳鼻喉科,耳鼻喉科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同时患者的来源比较广泛,病情也较复杂,显然耳鼻喉科护理工作量较大,其临床中很少时间给予患者心理护理[1]。本研究对耳鼻喉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住院采取不同护理措施,门诊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24例,年龄在16~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2±3.09)岁,其中耳病患者16例,鼻病患者11例,喉病患者18例。住院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在1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l±3.45)岁,其中耳病患者15例,鼻病患者15例,喉病患者15例。给予2组耳鼻喉科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结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耳鼻喉科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临床常规检查,根据常规的流程给予患者护理,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了解,做好各项记录。确保患者就诊环境舒适。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的耳鼻喉科住院67例患者心理护预,在患者入院之后及时进行护理帮助,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通常耳鼻喉科患者病情较复杂,同时其疾病具有多变性,这种情况将引起患者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2]。另外,针对部分症状突出患者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例如耳鸣患者,耳鸣患者本身的存在明显的不适症状,再加上耳鸣会导致日常生活、工作遭受严重影响,所以心烦、焦虑情绪严重,对于这一类患者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安抚患者情绪促使其意识到配合医护操作对于症状控制的影响,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2)健康宣教。要求耳鼻喉科成立专业评估小组,评估患者疾病程度,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常见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多种宣教形式,包括讲座、视频、宣传册等,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可以积极面对疾病。(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对耳鼻喉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安抚患者,热情接待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关心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开导患者,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给予患者相应的温暖和关心,消除患者的孤独感[3]。 1.3 观察指标 1.3.1 对耳鼻喉科患者焦虑状况进行测评 主要采用焦虑自评最表(SAS)对耳鼻喉科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包括项目,采用l~4级评分法,焦虑状况评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 1.3.2 对耳鼻喉科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 主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满分为50分,总分高于35分表示睡眠质量差,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耳鼻喉科患者SAS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耳鼻喉科患者S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护理后两组耳鼻喉科患者S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耳鼻喉科患者睡眠情况对比护理前,两组耳鼻喉科患者睡眠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两组耳鼻喉科患者睡眠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2。 3 讨论 临床耳鼻喉科的患者较多,很多环节需要检查,经过临床研究显示在耳鼻喉科中,其疾病的特点具有多器官性、多變化性、多交叉性等等,同时耳鼻喉科患者存在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情绪将影响患者于护理人员之间的正常沟通,进而对临床诊疗及患者的康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临[4]。另外,耳鼻喉科疾病具有突发性,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疼痛,尤其患者对陌生环境会有恐惧,使患者大大失去安全感。显然需要对耳鼻喉科患者心理护理”[5]。本研究给予观察组耳鼻喉科患者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包括疾病宣教、针对性护理等等,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睡眠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给予耳鼻喉科患者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给予耳鼻喉科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悦,牛建伟.针对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分析[J].医药,2016(10):00165-00165. [2] 柳斐.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6):243-244. [3] 陈莉.门诊耳鼻喉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护理对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62-262. [4] 付春琴.对78例耳鼻喉患者心理护理路径的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30):13-14. [5] 蔡彦芬,莫小路,陈锦绣.对行手术治疗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7(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