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吕静
摘 要:随着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实现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如何摆脱贫困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习近平的摆脱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摆脱贫困思想的集中表达,是对马克思摆脱贫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的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现存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小康社会;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62
随着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实现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如何摆脱贫困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脱贫治贫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因此,深入研究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思想对我们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初步形成
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摆脱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1 对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贫困潦倒,生活状况十分悲惨。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种形式,无论在哪一种都是资产阶级处于剥削的位置,无产阶级都会处于贫困的状态,从这也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贫困是异化劳动造成的,只要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无产阶级都会处于贫困的状态。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摆脱贫困思想。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贫困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贫困产生的历史根源仍然存在,贫困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贫困的产生,但贫困也不会一直存在。
1.2 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摆脱贫困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政策。
毛泽东的贫困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他认为,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导致中国贫穷的重要外部因素。毛泽东指出 “东方国家的人民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些国家被西方国家剥削的很贫困。”所以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1949年后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中国贫穷落后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摆脱贫困的政策,他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
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贫困问题,系统的阐述了贫困工作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时开展以贫困问题为中心协调开展扶贫工作,走多元化的扶贫模式,中国贫困治理事业取得重大收获,全国5000多万人口脱离贫困。
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秉承以人为本的脱贫思想路线,贯彻以人为本的脱贫治理理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扶贫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贫困工作快速推进,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增长,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
2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也是习近平主席脱贫治贫的主要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1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的形成背景
贫困是每个国家关心的重点问题,更是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所在,由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国家摆脱贫困问题的进程也不平衡。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需要消除贫困这块短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摆脱贫困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摆脱贫困的效果。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如何带领最后一批人走出贫困,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在未来摆脱贫困的道路上,中国需要继续发挥大国优势,不仅需要在本国走出一条摆脱贫困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更需要承担自己在摆脱贫困问题的国际责任。
2.2 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核心:精准扶贫
习近平主席特别重视群众脱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实地走访贫困地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摆脱贫困的讲话,形成了系统的全面的摆脱贫困的思想体系。习近平的摆脱贫困思想体系的形成不仅是国际发展形势的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虽然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扶贫工作仍然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仍然需要夯实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小康社会的实现的提供物质保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的扶贫开发情况时,第一次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郑重承诺。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考察提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熟知的名句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习近平主席指出,“扶贫开发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和“四个政策和五个一批”等政策都体现着按实际情况分批次分种类的精准扶贫理念和措施。
扶貧是一个系统工程,精准扶贫是核心原则,它包括农业的基础地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医疗卫生的完善等,因此扶贫开放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精准扶贫的方针的指导下,不仅要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要从思想上、教育上摆脱贫困。解放贫困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习近平反复强调摆脱观念上的贫困和教育上贫困的重要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仅仅实现物质脱贫是不够的,我们要从思想上,教育上摆脱贫困,树立文化自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也就是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集结这三个方面的全部力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摆脱贫困的道路。
3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的摆脱贫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实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每个人,每个家庭全面实现的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即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最低要求,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最低标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两极分化严重,极少部分仍旧处于贫困的状态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事实。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决战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摆脱贫困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精准扶贫是摆脱贫困的關键步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现在正处于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认识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协调开展,让贫困地区同其他地区共同实现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2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共同的梦想,只有实现了这个基础目标,才能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要脱离精神上的匮乏,实现物质和精神全方面的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民族摆脱贫困,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更需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3 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的摆脱贫困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摆脱贫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摆脱贫困思想的一贯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摆脱贫困思想是以习近平核心的党中央在多次实地走访贫困地区的经验总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以精准扶贫为创新理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摆脱贫困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习近平的摆脱贫困的思想不仅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为国际脱贫治贫提供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向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8.
[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48.
[4]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年6月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2).
[5]闫涛.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N].人民日报,2015-6-25(2).
[6]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