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洁
“老妈,我想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为啥呀?咱也没有那么优秀!”“我想成为明星,将来赚更多的钱!”“孩子,你有明星梦,这很好!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明星的!”“听别人说参加这档电视选秀节目就有可能被演艺经纪公司选中,就有可能进剧组拍戏!”……
这是一个少年和妈妈的对话。其实,谁不想出名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颗耀眼的“星”?然而,星光大道并非一片坦途,除了需要天赋和努力,还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制约。一次选秀面试花掉数千元,往返外地排练节目请假一个月,参加一次演出耗资上万元……这不仅使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更让孩子疲惫不堪,甚至遭遇骗局。前不久,上海就有6个家长起诉一家演艺经纪公司,要求其退回所有培训费用。孩子有明星梦,这无可非议;家长望子成龙,这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盲目跟风极有可能遭遇“造星”尴尬,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
2019年4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那么,你对“童星造梦”持怎样的观点呢?
刘 洋(初一学生):我觉得童星不仅是一个代名词,更是一道美丽的光环,谁不想被它笼罩呢?像《家有儿女》里的杨紫、张一山,他们当年都是“红透了”的童星呀!小时候就拍电视剧,长大了不是更容易成名吗?如果没有童年的积淀,就难以有日后的成功。所以,我觉得成名就要趁早,只要自己具有一定的天赋和实力。儿时的我在文艺方面就有突出的表现,妈妈给我报了很多特长班。她对我投入很大,除了正常训练,还经常带我到全国各地参加演出。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掌声,也增长了技能。现在想一想,妈妈为我花了不少钱,而我的明星梦一直在路上,也许是自己不够优秀,也许是竞争太激烈了,不过我会坚持下去的。
赵美姗(初二学生):培养才艺固然重要,但并不适合每个人。相比之下,我觉得学习才是第一重要的,千万不能被“童星”蒙住了双眼。有些电视节目纯粹是少儿才艺大比拼,场面弄得挺红火,孩子也在舞台上得到展示。他们“炫”出了自己,也扮靓了舞台。然而,这光鲜的背后是汗水。当别的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时,他们正在排练室练基本功;当别的孩子在公园里散步、玩耍时,他们赶往火车站或机场,奔赴另一个地方;当别的孩子正沉醉在学习进步带来的喜悦时,他们却为表演失利而掉眼泪。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邻居家的安婧比我小四岁,从上幼儿园起就练钢琴、报表演班,还参加电视节目。其实,她的家境并不富裕,只是父母心气高,望女成凤。有一段时间,安婧到外省参加“造星班”,花了不少钱。半年后,安婧回来参加期末考试,结果分数低得十分可怜。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别不务正业了,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将来也只能跑龙套!”
陆 非(初二学生):我也是这个观点。孩子就要有孩子的样儿,为什么非得像大家那样物质化呢?而且,明星之路并不好走,不仅要接受专业训练,还要花掉很多钱。换句话说,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再有艺术天赋可能也于事无补。另外,还要参加比赛,有竞争就有失败,有失败就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一些孩子三分钟热血,一遇到打击就蔫了。而且,让孩子过早地走专业化培训,让孩子频繁地接触形形色色的世界,这对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在电视荧屏上,那些所谓的“童星”掻首弄姿、装腔作势,虽然能博得观众欢心,却丧失了童真和单纯。这是对成长的一种抹杀。
姜羽宴(初三学生):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不能只看到“造星”带来的負面影响。《童星大本营》就是一档大型少儿才艺成长节目,曾经火爆一时。为了参加节目,全国各地的优秀少儿聚集一堂,为观众呈现一道视听大餐。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一个“造星工厂”,通过比赛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指明了未来的成长方向。但是,能真正走到最后的又有几人呢?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大都多才多艺,综合素质非常好,但想要成为明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童星,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而不是绝大部分人。
黄诗宁(初三学生):我的观点却是不同的。童星怎么了?难道追梦有错吗?而且,我觉得从小就全方位地培养孩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生活变得多元,舞台变得宽广,我们需要以更加精彩的姿态去面对。让孩子在艺术之海里畅游,不仅有益于身心发展,对将来的升学考试、工作就业也是有利的。我的表姐就是艺术特长生,去年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她从小就有一个明星梦,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和演出。这不但没有耽误她的学习,反而助她一臂之力。听说,她正在某剧组里演女二号,受到导演器重。我觉得如果没有昨天的耕耘,就不会有今天的果实,祝愿表姐能在演艺事业上越走越远。对一些人来说,即使成不了童星,最起码也发展了特长,将来也能走艺考之路啊!
刘婧宜(初三学生):你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无论是家长还是观众,当看到孩子扮作成年人进行表演时,总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一次,我看到主持人采访童星,几个孩子不仅大谈怎样赚钱、如何消费,还聊起了时尚品牌。我真不敢相信那样的话竟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说的。而且,主持人故意引导,观众在台下喝彩。孩子毕竟是孩子,若在公众场合总是一副成人面孔,势必使人反感。平时,家长不要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更不必为孩子“出名”而煞费苦心。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与其在苦累中追逐明星梦,还不如过普通人的生活,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孙志启(学生家长):作为监护人,家长要把好第一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培养,不要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也是明星的料。作为选秀机构或电视台,通过造星来扩大收视率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比如,减少商业化的环境,减少成人化的内容,减少活动的时间……要让孩子知道,参加电视节目或社会活动后,自己并不是大明星,要以谦虚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炫”自己,不只是展示才艺,更是通过比拼找到自身不足,在历练中使自己不断完善和提高。
刘 永(学生家长):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这种心理,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就“出名”,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能把孩子“出名”看得太功利,更不能硬是将孩子推到“童星”的行列。
张 悦(社会工作者):嗯。作为家长,我深知外界环境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望子成龙没有错,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但也要量力而行。一看到身边的孩子登台演出了,一些人就羡慕不已。于是,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精心策划,希望孩子能走上星光大道。有的家长把目光锁定在童星经纪公司上,认为只要经过专业训练就能帮助孩子圆梦。其实,很多童星经纪公司都不太专业。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一些文化传媒公司打着“童星培训”的幌子,以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和家长的渴求欲。其实,它们根本不具备培训资质,承办的所谓选秀活动,也只是经济利益驱使的结果。
王倩倩(德育主任):随着一些童星火起来,一大波童星经纪公司也顺势兴起。当然了,这里面有很多是伪公司。经过包装,一系列“优惠条款”吸引了家长们的目光。于是,形体培训、跨省试镜、赞助出演等,把家长们给“套路”了。有些家庭为了把孩子打造成童星,已经花掉了很多钱,孩子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也变得圆滑世故。孩子是“走南闯北”,增长了见识和阅历,但也耽误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次,以法规的形式来规范和限定未成年人参加电视节目,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少儿电视节目或网络节目增加,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另一方面,家长过去重视孩子出名,而出现了精力跑偏的现象。《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突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注重节目内容的引导。这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我们打开电视机会看到很多少儿综艺节目,像《童星大本营》《小小演说家》《超凡小达人》等。一些孩子登台亮相,摇身一变就成了小明星,甚至成了一些影视剧中的主角。孩子在电视荧屏上“露脸”,这本无可非议,若家长的目的性太强,一门心思想将孩子打造成童星,那就不应该了。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过早地把光环罩在头上,不一定就是好事。而且,家长更应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支持他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