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英,韦彩云,胡 雁,杜丽群,杨燕辉,朱 政,宁丽娟,黄妹青
(1.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 530023;2.复旦大学JBI 循证护理中心;3.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疼痛是指在人身体内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人出现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影响,是身体对不利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措施[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由于相关病毒感染及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存在,疼痛非常常见。长期持续性疼痛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2],特别是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免疫力低下以及本身存在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本研究对AIDS 病人因疼痛引起的躯体、心理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其相关性,为探寻AIDS 病人个体化疼痛关爱临床路径或管理模式提供基础数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3 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救治的255 例门诊或住院病人(确诊AIDS)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6 例,女69 例;年龄18~80(42.98±13.42)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研究前预设600 个编号,通过Sasprocplan 程序进行编码,再根据病人就诊或入院时次序对应为偶数的纳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实际需求,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躯体症状、心理状态等。根据AIDS 病人躯体症状自评量表[3],设置23 个条目,如疲乏、头晕、头痛等。再根据抑郁症筛查量表(PHQ‐4)[4]和AIDS 病人压力范围量表,设置26 个条目,如感到无法控制忧虑、感到紧张或焦虑等(26 个条目中,15 个条目为焦虑相关症状,11个条目为抑郁相关症状)。根据疼痛与否,将调查对象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按照病人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值为0 分、1 分、2 分、3 分),影响程度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中等影响、严重影响(赋值分别为0 分、1 分、2 分、3分),进行两组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人各项临床检查,如B 超、CT、内窥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②病人本人同意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病人临床资料等信息完整。排除标准:研究期间未能积极参与配合的病人。
1.4 伦理学考量 ①病人本人及直系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意义及具体流程的前提下,主观同意作为研究对象参加此项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对入选病人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体诊疗记录严格保密,尊重并保护病人的隐私。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或Spearman 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基本情况 255 例病人中111 例病人自述伴有疼痛,其中男78 例,女33 例;门诊57 例,住院54 例;年龄(42.4±13.77)岁;汉族(49.55%)和少数民族(50.45%)所占比例接近。以31~50 岁(54.95%)、初中及以下(66.66%)、已婚(包括同居)(54.05%)、无宗教信仰(92.79%)、未就业(66.67%)为主,大部分病人有儿女(64.87%),同住者以配偶(44.14%)为主,大部分病人患病期间为自己照顾自己(36.04%)或由配偶照顾(28.83%)。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病人的病例来源(χ2=0.199,P=0.655)、年龄(χ2=2.494,P=0.646)、民族(χ2=1.195,P=0.550)、文化程度(χ2=4.103,P=0.5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好。
2.2 躯体症状 111 例AIDS 疼痛病人出现躯体症状较多的疲乏(69.37%,含轻度、中度、重度)、头痛(69.37%)、食欲下降(69.37%)。
23 项躯体症状中,除消瘦/体重减轻和脂肪堆积外,其他21 项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躯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单位:例
2.3 心理症状 111 例AIDS 疼痛病人出现心理症状较多的是感到做事提不起兴趣(42.34%)、感到压力很大(41.44%)、感到心情低落(39.64%)、无法控制焦虑(39.64%)、胡思乱想(39.64%)、紧张或焦虑(36.94%)、悲伤(36.94%)、害怕恐惧(36.04%)。与非疼痛组比较,26 项心理症状中18 项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心理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单位:例
2.4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组的心理症状发生率与躯体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78,P<0.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与抑郁发生率呈正相关(r=0.759,P<0.001)。躯体症状发生伴随心理症状发生,焦虑症状伴随抑郁症状发生。
本次研究255 例病人中有111 例自述疼痛,疼痛病人占43.53%,与Solano 等[5]研究结果显示AIDS 病人疼痛的发生率为30%~90%相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IV/AIDS 疼痛组病人多项躯体、心理症状发生率高于HIV/AIDS 非疼痛组,AIDS 疼痛病人常见的躯体主诉的症状有疲乏、头痛、食欲下降、皮疹等,躯体症状长期反复的存在,有效治疗方案的缺乏,使病人饱受折磨,再加上病人需要面对社会对AIDS 的歧视、AIDS 传染性问题,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精神负担,这可能是导致病人存在精神、心理等方面症状的原因,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感到压力、感到心情低落、无法抑制焦虑[6]。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HIV 感染者/AIDS 疼痛组病人躯体症状伴随心理症状发生,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状态较为常见的是抑郁及焦虑,与唐艳英等[7]研究一致。过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可引起病人疼痛加剧,延缓病情恢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可导致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影响疾病和预后。与潜在的症状相比,疼痛对病人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持续疼痛会导致病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甚至导致睡眠障碍、焦虑、人格扭曲等严重后果[8‐9]。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由于相关病毒感染及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存在,疼痛非常常见。因此对其疼痛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同样疼痛强度的病人,采用同样的镇痛措施并非同样有效,这可能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不同有关[10],这就说明疼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随着疼痛医疗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已成为疼痛管理主要的参与者,是实现有效疼痛管理的保障[11]。护理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法,减轻病人疼痛,以提高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