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清蛋白的影响

2020-02-06 01:27张宝柱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肝功能肝硬化

张宝柱

(西峡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河南 南阳 474500)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出现病变,可造成患者机体能量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营养失衡。肝硬化是肝脏的高发疾病之一,除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外,随病情加重,还可进一步损害肝脏,甚至需进行手术切除部分肝脏来延长生命。对于肝硬化手术患者来说,手术可加重营养紊乱,不利于预后。因此,有必要给予肝硬化手术患者营养支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清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肝硬化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3~73岁,平均(55.12±4.87)岁;Child-Pugh分级:A级11例,B级27例,C级9例。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44~75岁,平均(57.93±4.63)岁;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26例,C级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肝硬化;(2)符合肝切除术指征。排除标准:(1)肝性脑病;(2)恶性肿瘤;(3)酒精性肝硬化;(4)严重感染;(5)妊娠或哺乳期;(6)精神异常;(7)肝癌;(5)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肝硬化肝切除术,术后进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术后24 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由深静脉管道持续滴注适宜的营养液,非蛋白质热量105 kJ·kg-1,每日补充氮量0.2 g·kg-1;按照生化结果调整胰岛素和电解质用量。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术后12 h内通过肠内营养泵由预置鼻空肠营养管加500 mL生理盐水,若无肠胃反应可于术后24 h滴注肠内营养液(瑞素),初始20 mL·h-1,逐渐增至100 mL·h-1,术后1 d给予半量,第2天起给予全量,16~20 h内完成输注;肠内营养补给,每日补充氮量0.2 g·kg-1,每日补充非蛋白质热量105 kJ·kg-1;经外周静脉平衡水电解质。两组营养支持均持续4周。

1.4 观察指标(1)肝功能:干预4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2)血清蛋白:干预4周后,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水平。(3)炎症因子:干预4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

2 结果

2.1 肝功能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2 血清蛋白观察组TP、ALB、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TP—总蛋白;ALB—白蛋白;TF—转铁蛋白。

2.3 炎症因子观察组IL-21、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IL-21—白细胞介素-21;IL-10—白细胞介素-10。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具有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从而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营养的支持疗法[1]。相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患者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和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全身炎症和分解代谢反应;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患者体质量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肠外营养;技术操作和监测简单,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临床早期研究认为,开腹手术患者术后24 h小肠蠕动和肠鸣音即可恢复,尽管腹部手术可对患者小肠蠕动及吸收造成一定影响,但术后6~8 h即可恢复正常,且吸收功能已能满足机体正常需求,这是有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最早理论依据,与丁兆艳等[2]研究结果一致。此后,有研究发现,给予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蠕动,强化消化液、胃肠激素分泌,进而加快胃屏障功能恢复,降低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3]。由于肝脏血流70%由门静脉供给,肠内营养支持可使肝门静脉血流增加,并使肝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升高,进而改善肝肠循环,为肝细胞修复、肝脏再生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4-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ALB、TF、IL-21、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给予肝硬化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黄政等[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给予肝硬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患者肝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肝功能肝硬化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植物三萜皂苷代谢中糖基转移酶蛋白特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