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饭桌上的聚散与生命的往来

2020-02-05 06:18秦听
读者欣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话剧团妮可山姆

秦听

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文化周”的参演剧目,香港话剧团的《盛宴》于2019年11月在上海的上剧场开演。《盛宴》以山姆和妮可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从他们相识、结婚到生儿育女,围绕饭桌展开的54场戏,浓缩了一家5代人的重要人生时刻,每一场戏都诠释着家人之间的温情与生活中的冷暖。

剧中8位演员饰演了20多个角色,5代人的生活,近60年的岁月,通过110分钟的表演,集中而有力地诠释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故事。全剧凭借创新的戏剧格局及独特的叙事语言,打破了长久以来“家庭戏剧”的写实框架,以具有现代感的演绎手法,呈现当下人们的焦虑及生活中的危机。

这部剧能赢得满堂彩是没什么异议的——摹写生活的文本、精湛的演技、灵活的调度、本土化的演绎和触动人心的生死议题,作品在令人动容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盛宴》的剧本,由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丹·勒方创作。2012年,根据该文本创作的剧目在美国上演,之后被美国《芝加哥时报》赞誉为年度最佳戏剧,并获纽约戏剧委员会最佳剧本提名;201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依据该文本创作了《大餐》;2018年,香港话剧团根据该文本推出的《盛宴》感动了无数观众,并获香港舞台剧奖年度优秀制作。

“排戏的时候我都哭了,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对生离死别的感触太深。”《盛宴》的导演、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陈敢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第一次接触剧本时就感动不已,编剧以非常简单的笔触勾勒出深刻的人生片断,这些细节让人感动、反思和回味。

舞美方面,与《大餐》宜家风格的布景不同,《盛宴》在舞台上摆放着简洁的木制桌椅,打造了垂着丝绸布料的写意空间,这样的舞台设计也更符合中国较早时期家庭的就餐习惯。表演方面,《盛宴》的每一次换场几乎都是在一两秒内完成的,通过灯光、音响、演员的表演完成时空转换,而且这种转换贯穿了整部剧,这是一种新颖而令人惊喜的表演方式。

回到故事本身。不得不承认,餐厅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仔细观察饭桌上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对话,可窥见这些人物的生活状态、矛盾和诉求。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团圆,但饭桌的功用决定了这里具有流動性的本质。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通过饭桌上的相聚离别来折射生命的过往,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

在《盛宴》中,中年的妮可发现山姆出轨,在他们的婚姻摇摇欲坠之际,山姆的父亲意外去世,之后妮可重新回到了山姆的身旁;山姆和妮可年老后,儿子和孙女象征性地来探望他们,喧闹着来到餐桌前,未等年迈的山姆和妮可吃完饭,儿子和孙女就似完成任务般迅速撤退……当这些生活场景被搬上舞台,会让观者心生悲凉,但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生活真实的一面。

《盛宴》为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喜悦、矛盾和伤痛,更为我们展现了残酷的生活真相:婚姻、家庭中的互相伤害不可避免,面对伤害,大多数人以“遗忘”的姿态勉强维持,所有的伤害,其实从未被好好对待。

无论是《大餐》还是《盛宴》,似乎都具有公理般的前提:每个人都要有“家”的概念: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多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盛宴》的导演陈敢权说:“在家庭生活中,仍可依赖一切无声的爱和承诺去维系家庭关系。”

真的是这样吗?在《盛宴》中,两位主角的孙子萨米有过一次猛烈反击。他在自己母亲去世后向家人咆哮,指出他们从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的母亲,他披露这个家庭名存实亡。萨米的自杀,更像是对传统家庭观念的一种“宣战”。他的反叛让人震惊,更发人深省:“家,究竟是什么?”

《盛宴》的结尾,妮可为有了曾孙而喜悦,然而曾孙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妮可,最后只是把她当成一位婆婆说了再见。亲情关系被否定,舞台上只剩下妮可孤身一人……

《盛宴》的创作人员意图通过一个个冰冷的家庭图景来宣扬家庭的温暖。演出期间,剧场观众频频落泪,相对主创们的创作意图,《盛宴》带给观众的对于生活和家庭关系的思考,是更珍贵的剧场体验。

故事开场时,我们怀有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通过《盛宴》近两个小时的表演,观众迅速了解了生活的真相,并被告知家庭生活中有众多的误解、伤害和痛苦。当了解了生活的真相后,我们该如何继续?通过演员们的表演,让观众对生活产生警觉和反思,《盛宴》做到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话剧团妮可山姆
再出祁山
创建西岸话剧团 打造新时代群众文化品牌
舞台上的雷锋形象奇观
糊涂的维修工
猜猜我有多爱你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
爱恨一念间
The snoring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