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乏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2-05 13:19包永华朱晓英葛燚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根治术

包永华 朱晓英 葛燚红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认可,但根治性切除术作为一种破坏性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避免的二次创伤,导致高代谢和氨大量丢失,往往存在代谢减弱和免疫功能降低,且胃癌患者极易发生能量摄入不足,营养与代谢失衡,直接影响术后恢复[1-2]。因此,在胃癌患者康复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小创伤、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已成为研究热点。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是将营养支持疗法、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3-4]。有临床研究表明,运动疗法结合营养支持,能明显降低骨骼肌分解代谢[5]。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与运动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胃癌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确诊;有胃癌根治术适应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预计生存时间<1年;术后合并严重功能性胃肠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采用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83岁,平均66.39±3.41岁;病理类型:腺癌25例,鳞癌8例,鳞腺癌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4岁,平均67.52±3.43岁;病理类型:腺癌24例,鳞癌7例,鳞腺癌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讲解胃癌根治术相关知识及护理重要性,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给予相应心理辅导,术后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及手术切口,做好术口换药、日常生活、营养支持及环境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 实时营养支持

(1)干预时间:术前3 d~术后3个月;方法:以规律饮食时间、控制摄入量、丰富营养素供给为主,并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及手术情况及时调节;营养计划: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共同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后,规范患者饮食摄入量、次数、种类。干预内容:①术前3 d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②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3 h给予患者口服10%葡萄糖500 ml。③术后1 d内,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同时补充全力肠内营养制剂40~50 ml。④术后2~7 d,术后2 d予半流质饮食,60 ml/次,1次/2 h,全天总量<500 ml,术后3~5 d,在半流质饮食基础上,少量多餐软食, 逐渐增加高纤维、高蛋白等营养食物,控制进食量为200 g/次。⑤术后8 d~3个月,改为普食,并给予患者每日所需热卡量,计算公式:热卡量=66.4730+13.751W+5.0033H-6.7550A,W为体重,H为身高,A为年龄。

(2)运动疗法

1)超早期(术后1~3 d):①呼吸运动(深呼吸、扩胸运动),翻身(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叩背促进排痰;②抬臀运动,10~15个/次,2次/日;③足泵运动,10~20个/次,3次/日。

2)次早期(术后4~7 d):全身活动(床上坐立、自主侧身),床边活动(床边坐立、双腿着地),床周活动(坐在椅上、扶床行走、逐渐室内行走),腹部按摩(自我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早期(术后8 d~出院):抗阻训练,包括屈腕举哑铃、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

1.3 观察指标

(1)胃乏力及胃肠道反应情况。

(2)胃肠功能指标情况,包括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

(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过滤机(频率: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放置在-20 ℃保存待测;采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胃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的比较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胃乏力、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的比较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情况(g/L)

3 讨 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普遍存在肿瘤消耗大、营养基础差、能量摄入不足、营养与代谢失衡等不良现象而影响术后恢复[6-7]。临床普遍认为摄入足量的氨基酸并进行抗阻训练,可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增加全身瘦体组织,增强肌力[8-9]。因此,医护人员应尽早开展合理的营养支持联合个性化的运动来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进程。

实时营养支持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并能维持胃肠道功能和结构正常,通过严格控制摄入量,保证营养素支持,使胃肠道尽早恢复消化生理功能,逐步过渡到软食及普食,使机体营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胃癌根治术不同阶段提供的营养物质能刺激肠黏膜,改善其通透性,维持肠道完整性,可作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的较佳途径[10-11]。运动疗法可增强呼吸深度及频率,使膈肌上下移动,对胃肠道有较好的按摩作用,从而使胃肠道蠕动加强,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12-14]。本次研究在根治术不同阶段给予营养支持辅以运动疗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快,能增加患者基础代谢率、骨骼肌质量和力量,提高肌肉蛋白的合成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胃乏力及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能最大程度保护胃肠功能,降低患者应激炎性反应。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完整性遭到破坏,机体内神经与体液水平受到影响,引起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抑制胃肠道神经丛,而兴奋状态下的交感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该物质与平滑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导致胃肠平滑肌收缩、胃动力严重不足,从而表现出胃乏力症状及免疫功能紊乱[15-1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实时营养支持联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纳入样本量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调查。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根治术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