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棋
受疫情影响,今年央视“3?15”晚会延迟到7月16日举办。晚会接连曝光山东即墨部分海参养殖户违规使用敌敌畏农药,“汉堡王”存在缺斤少两、擅自改变食品保存时间等问题,频频出镜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考验了广大消费者脆弱的小心臟。前些年,相继曝出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毒豆芽、皮鞋胶囊等食品安全问题犹在眼前,这次的敌敌畏海参、变质汉堡又占据了各大新闻头条。难怪有网友纷纷调侃,中国人已经百毒不侵,把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自我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难道我们真要每天去微信上看那些“怎样教你分辨真假羊肉”“如何识别毒豆芽”科普段子,要人人成为食品安全专家,才能守住自己舌尖上的安全?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食”恶不赦也需要“重典”“猛药”。在欧美国家,食品安全是一根高压线,只要企业敢触碰这根线,轻则破产,重则锒铛入狱。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法律,但相比欧美国家,不管是处罚力度还是执行力度,都还有一定差距。“略施小惩”的举措并未真正让违法企业伤筋动骨,也没有引起其他企业的敬畏之心,导致类似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食品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在笔者看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三方面的监督约束。
企业自律是基础。食品安全不是检出来的,也很难单纯依靠政府管出来,总不能在每个饭店后厨都派一名市场监管干部去监督。只有依靠企业自律,做良心食品,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有保障。现在为什么有企业愿意铤而走险生产有毒、问题食品,就是觉得有利可图。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一旦形成,食品安全问题就易发生。媒体曾报道,德国食品卫生监督局在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面包生产商的生产车间发现了老鼠和蟑螂,马上勒令其停产,并召回所有产品。之后,各大超市纷纷与该生产商取消合作,不再销售其产品,最终企业只能彻底倒闭。政府甚至都未使用处罚手段,仅靠社会的诚信机制,就让企业“死无葬身之地”。只有在整个社会建立正向循环反馈机制,让良心企业真正受益,让黑心企业寸步难行,才能推动企业严格自律,也才能从根本上筑牢食品安全的底座。
政府监管是关键。政府部门监管对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必须将责任二字始终“置顶”,进一步依法强化和规范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与狠劲,该严惩的严惩,该重罚的重罚,该取缔的取缔,彻底斩断不合格食品流向消费市场的途径及利益链条。对长期依法依规的生产者、经营者,通过挂牌等方式给予鼓励。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生产者、经营者,要提前预警、及时纠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实现在控、可控。具体监管过程中,要学会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大数据的触角延伸到全市每一家餐厅、每一个厨房,用区块链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进行跟踪追溯,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社会监督是保障。食品安全是严肃而普遍的社会议题,需要靠全社会共同织起安全保护网。央视“3?15”晚会影响力很大,但毕竟只能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唤起社会大众一年一度的关注。新闻媒体应当更多地将镜头聚焦田间地头和市民餐桌,更多地关注这些生活小事、民生大事,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开展食品安全的公益宣传和舆论引导。广大市民也应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意识,发现有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经营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投诉揭发,坚决抵制一切不安全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地将每个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好,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对食品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把控,才能让广大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