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李春光 孙文杰 张艳
摘 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对比中外体育教学过程,从建构、解构和重构三个维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以期建构更为生态的教学观,指引体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让体育教学落地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教学;建构;解构;重构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23
信息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學领域也不例外。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信息化变革与优化是教育教学的重点课题。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单向固化的教育输出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预期,教改的着眼点应是学生素质的提升,教学过程的优化重构。从教育教学变革发展的历史规律看,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必将经历建构、解构与重构的三个阶段。改革原有的教育弊病,将教学的过程置于建构主义的视角下,以教学过程的优化重构带来教学的最优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教学过程、模式的改革弊病也是一目了然的。与其他国家的教学差异使得我国体育教学长期瘸腿于学科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体育素养能力的提升。在美国,体育教学的主题是探索与发展,以传授基本动作概念为基础,倡导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评价[1]。在日本,体育教学的主题则是学生的自发性学习、个性化培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与参与的乐趣。在德国,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及社会性行为。而在我国,体育教学导向为基本运动技能的讲授与练习,以传授基本知识技能为主,教学过程则是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决定教学内容,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继续练习,教师评价。
1 传统认知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建构弊病
1.1 教条化严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追求教学大纲的统一化、标准化,这也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同质化,缺乏校本特色,缺乏教学激情与创造性[2]。这种上纲上线的体育教学表现为考试内容上的局限,局限于传统的运动项目,教学考核始终围绕教学大纲。陷入了唯教材论。同时表现为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合理。课堂好坏不在于教师的创造性,而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评价教学以其是否执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为主要导向,聚焦于竞技运动项目,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诉求、学习兴趣等。
1.2 过于静态化一方面是学生与教师等级观念强烈,教师与学生群体界限分明,尊卑之别,上下之分。无法做到教学中的相互倾听与理解[3]。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为固化了的知识技能,探究性教学涉及不多。学生思维动机和线索探究的课题意识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尝试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完善的自主学习探究程序,习惯于师生问答,学生个体或者群体探索严重不足,验证性学习、小组评价归纳练习没有落到实处。
1.3 模式化弊病古代的教育学家和先哲们提出了教无定法的思想,无论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还是孔子的“知行统一”,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是基于时代基于学生学习诉求和教学实际,灵活调整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模式化是应试教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弊病之一。运动本身是活动的,而固化的运动模式却让其变得呆板。有学者形象地将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解读为教学鲜活灵活的阉割者。
1.4 教学单一化单一化集中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单一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而两种单一又综合作用于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目标基本为传授简单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4],忽略了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与体育个性化的发展。继而是组织形式,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采取的是同行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推行在带来教学的高效化与集约化外,也基于我国教育的实际局限如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有限、师资力量匮乏等,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苛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2 高校体育教学现有教学过程的解构
2.1 前期分析教学过程的有效解构与重构必须从前期分析入手。前期分析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分析的聚焦点是现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要素。重点解决好体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学习者的话语视角,明确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课本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造性培养[5]。教学过程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技能培养、学习情感体验等维度,基于学习者对体育学习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确定具体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以深入全面的前期分析找到高校体育教学现有教学模式解构的突破口。
2.2 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综合性的概念,不仅仅指教学环境,也包括师生,包括教学媒介等。当前对教学环境比较全面权威的界定是学者杨开成的“教育环境说”。其认为“教学环境是为知识构建提供各类信息资源支持的融合体”。信息化建设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解构必须要解决好教学信息到任务情境的转变问题,同时让教学媒体实现灌输工具到教学认知资源的转变。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设计,实现音视频、图文资料的创新多元呈现,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知,驱动其自主学习,从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高校体育教学中学习过程的解构与重构本质上是教师为主导到学生为主导的质的转变,实现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的转变。
3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重构的条件基础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的信息化变革,衍生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形态或者是模式,其是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创新融合的教学产物,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权限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建构的有效探索。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渊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两大规律。其一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6],突出学习者的能动性,让其主动建构知识,深化认知,巩固应用。其二因为知识框架与体系基本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完成的,基于其个体认知发展的特有风格,其学习也是灵活多样的,因此建构主义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之间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建设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必然是契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
4 信息化建设下体育教学过程的重构
4.1 信息背景下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以个体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在学生个性化指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自觉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教学分解为若干的教学单元,各单元以及总的学习目标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的学习进度由学习者自主决定。信息化建设赋予了个别化教学模式极大的可行性。在教學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优势,建构有教育性、实践性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与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自主实践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更多的是教学的辅助者与观察者。个别化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信息化教学媒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最好支持。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自主自觉化学习。个别化学习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提升拓展的空间,整个学习过程占据主导的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定教学目标,自控学习节奏,主体价值最大化发挥带来的是短时间内体育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4.2 信息背景下的集体化教学信息化建设也为集体化教学下的学生知识自主建构提供了契机。集体化教学并不是个别化学习的完全对立面。虽然以学生为体育教学中心,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也是逐渐弱化的,取而代之的是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以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讲述也成为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整理消化吸收的过程。基于信息化创设的有效情境支持,学生借助网络媒介如语音对话媒介、BBS等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学生处于协作与会话的教学环境,主体能动性和个体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并根据所学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展示,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协作对话学习。在集体化教学模式下,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构更为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以获得有效的真实的教学反馈,积极调整教学计划。
4.3 信息背景下的协作化教学以学习者为主导,给予学习者极大的教学自主权的教学指导理念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也衍生出协作化的教学模式。协作化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为纽带的学习。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庞大且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库[7],其能为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服务。学习者可以进行自由的信息检索,强化师生与生生间的协作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交互性与资源的共建共享性。其更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不再被动与局限。信息整体上呈现多样化的优势,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模拟与演练,实现了在线教学测试与教学咨询解答,实现了计算机指导下的系统合作教学,也构建了开放,民主的虚拟教室。
4.4 信息背景下的生态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创新
应用也表现为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生态化教学模式旨在搭建教学的脚手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脚手架的搭建、教学情境的创设、独立探索能力的强化、协作学习的强化、效果的评价。相较于前面几种教学模式,其更为综合。教学实施中以高校体育教师、高校学生为教学主体,对信息化教学系统进行消费与传播,从而达到教学中意义建构的特定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以生态建设为导向,追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主体因子生态场中生存与发展需求的满足。因此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关注学生体育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综合分析与判断做出正确的教学趋势预测,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确保生态培养目标的达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经验、信息存储能力、信息交换量等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性影响。这也是生态化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要素。信息化建设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重新建构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传统教学中也有可圈可点与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必须审时度势,把持基本的教学改革严谨性。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建构、解构与重构的正确打开方式必然是教学理念、目标与模式方法的推陈出新,必然是教学过程的学习者主体核心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学内容上的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双向互赢。
参考文献:
[1] 叶晓杰,闫杰.高校体育俱乐部市场化转型的角色重构与责任履行[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250-251+254.
[2]顾雪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28-129+131.
[3]张文.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MOOC革新重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9):24-28+32.
[4]吴大成.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119-120.
[5]楚海月,练志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缺陷与重构——以化解大学生身体危机为视角[J].新余学院学报,2018,23(03):136-140.
[6]牛美惠.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策研究[J].田径,2017(11):58.
[7]张琳.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构[J].陕西教育(高教),2017(1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