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曾树生的出走与“娜拉出走”之比较

2020-02-04 08:04程亚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

摘 要: 巴金笔下的曾树生和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都是因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而出走的女性,两人的出走在原因上、心态上、结果上有许多异同点。树生的出走比娜拉的出走有着更丰富更深层的原因。娜拉的出走呼唤着启蒙精神,树生的出走彰显出生命期待难以得到满足的困境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关键词:树生出走 娜拉出走 异同点 生命期待 生命局限性

如果说,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是在西方启蒙时代,选择“出走”的新时代女性的代表;那么,巴金笔下的树生则是在新旧交织的近代中国,敢于“出走”以追求自身幸福的代表。

曾树生这一出走的女性形象与易卜生笔下出走的娜拉有许多的异同点。二者都可以看作是新时代的女性,都追求人格独立。她们都试图挣脱旧家庭的束缚,试图实现自身价值,却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两人出走的原因、出走时的心态,以及出走的结果和意义有许多的异同点。

一、出走原因的相同点

在根本上,树生的出走和娜拉的出走都是由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娜拉不甘心自己成为丈夫的一个玩偶,她通过借钱的风波认识到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对女性的重要性;树生不甘心成为一个“花瓶”,不甘心作婆婆口中的“姘头”,不甘心自己永远被看作丈夫的“附属品”。娜拉和树生都不甘心在与丈夫的关系中总是处于“第二性”的地位。为了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两人离开了家庭,想要踏入更加广阔的世界,并且夫妻之间的隔膜和矛盾都是两人出走的直接原因。在夫妻关系的层面,娜拉因为丈夫不理解不认可自己替他借钱看病的行为而感到心寒,因為丈夫的冷酷懦弱而毅然出走;树生因为汪文宣“老好人”的性格以及总是“敷衍和拖”的处世态度而感到愠怒,最终出走。

二、两人出走原因的差异比较

树生与娜拉的出走都源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但是树生的出走却比娜拉的出走有着更丰富更深层的原因。

(一)婆媳矛盾导致树生的出走 首先,与娜拉相比,树生出走的直接原因不再局限于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矛盾,而更多的是因为婆媳矛盾。树生和婆婆之间的矛盾,不可简单地被理解为新女性和陈旧保守的上一代的矛盾。二人的矛盾,是“亲情文化的温柔陷阱”,是狭隘偏执的爱所形成的矛盾。汪母认为只有自己才会对儿子不离不弃,而媳妇分走了儿子对她的爱。在她眼中,媳妇不过是一个“花瓶”,是不愿和儿子一块过苦日子的,是迟早会远走高飞的。婆婆是在心里把树生作为一个想要压倒的对手。在年轻貌美而又经济独立的树生面前,婆婆无疑是处于弱势的。偏偏越是在与媳妇的比较中处于弱势地位,她越是想要证明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价值,甚至说媳妇不过是一个“姘头”。树生出走后,在写给汪文宣的信中说她至今还记得婆婆骂她是‘姘头时那种得意而残忍的表情。由此可见,婆婆的言行在树生的心中留下了很重的伤痕。树生不愿做一个任她辱骂的奴隶媳妇。树生的本性其实并不坏,也并非像婆婆所说的那样不能和文宣一起“挨过苦日子”。对于是否远走高飞,她曾经动摇过无数次。在情感上,她牵挂着丈夫的病情,牵挂着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子的本能。在道德上,虽然树生是一个想要追求新生活的新女性,但是她深受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影响,知道自己抛下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的行为不免有些自私。可是有时,意志的瓦解只需要一个瞬间,决定的做出也只需要一个瞬间。在树生的内心动摇痛苦的时候,婆婆大喊大叫的“滚”彻底击垮了她,是婆婆的尖酸刻薄直接导致了树生的出走。这是树生出走的导火线。

(二)动荡的社会环境 动荡不已的社会环境也是树生出走的直接原因。倘若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抗日战争,或许文宣的工资足以支撑这个小家庭的生活。纵然有婆媳矛盾的存在,树生或许还能忍受。这一家人的日子也许也会过得波澜不惊,平平淡淡。战争使树生看不到希望,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的丈夫和一个破败吵闹的家等待着她。同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心态和观念也带来了改变。在人心惶惶的战争年代,传统的道德观念显得不那么重要。为了保命,树生毅然跟随另一个男人远走高飞而不顾及自己的名誉。此时,只有活着是最重要的,名誉显然成为身外之物。我们应当对树生的选择有一种历史的同情。与娜拉安定的生活环境相比,战争无疑促使了树生的出走。

(三)生命期待不能得到满足 不过,树生的出走与娜拉的出走相比,有一种更深层的原因——她的生命期待不能够得到满足。她的出走几乎带有某种必然性。婆媳矛盾和战乱动荡都不过是表层的原因罢了。树生和汪文宣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树生追求自由和幸福没有错,汪文宣软弱的“老好人”性格也值得理解同情。所以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期待不能够得到满足。这也给树生的出走蒙上了一层宿命性和悲剧的必然性。

树生和文宣是有着不同的生命期待的人。他俩几乎就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追求差异太大了,而这必然导致两人的分离。

在生命活力上,文宣有着肺病,这也象征着他的生命逐渐走向衰竭,走向尽头;而树生正年轻貌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处世态度上,文宣是一个“老好人”,懦弱胆小,遇到事情只会“敷衍和拖”;而树生则勇敢刚毅,担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凭自己的本事赚钱,是一个追求经济独立的女性,而绝不是一个“花瓶”。在人生态度上,文宣是悲观消沉的,他认为前途是灰色的,甚至认为死亡便是终点,便是解脱;而树生追求着光明,她不甘心枯死在这个灰暗的家中。她渴望着幸福,渴望着外面的世界,渴望尽兴地活着。汪文宣不过是一个“老好人”,虽然善良但未免过于懦弱。他拥有的,是一个灰暗的生命。在母亲面前他是一个温顺的孩子,不懂得反抗;在妻子面前,他一味地沉默,一味地敷衍和拖;在同事面前,他信奉的是“为了生活只有忍受”。这是一个对生活已经没有期待的,悲观消沉的生命。树生拥有的,是一个炽热的生命。树生说她不能在那种单调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她的生命。她爱动,爱热闹,她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既然她对于生命的种种期待都不能得到满足,她怎会甘愿被这个灰暗的家庭束缚住呢?

树生有一种很清醒的生命意识。她深深地认识到,“人一生就只能活一次,一旦错过了机会,什么都完了”。因此,她不会为了担负一个“妻”的虚名而耗费生命。树生的这种生命期待是自觉的,她一直向往着更光明更美好的生活;与之相比,娜拉身上缺乏这种生命期待。她的出走不过是因为不甘心做丈夫的附庸,是为了追求经济独立而出走,而不是出于一种自觉的生命意识。

笔者认为树生出走的原因与娜拉相比更加复杂。树生的出走并不仅仅是追求女性自身的独立的体现,更是在婆媳冲突中,在战争背景下,她的生命期待未能得到满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两人出走的心理状态比较

树生和娜拉在出走时的心理状态也有许多不同。娜拉的出走是异常坚定和干脆的。在自己借钱帮丈夫治病却受到丈夫责骂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发生了迅速的转变,毅然走入外面的世界去寻求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树生的出走则始终伴随着矛盾和纠结。树生出走时的内心是很痛苦的。一方面,即便她对丈夫已经没有爱意,但对丈夫的怜悯和同情使她不忍离开;另一方面,她依然受着传统道德的束缚,受着良心的谴责。在她写给文宣的“绝交信”中,她反复说“我不是一个好女人”以及“但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瞥见树生出走的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她有着对旧家庭的留恋并承受着一种道德上的谴责和良心的责备,另一方面她又有着对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满足自我生命期待的強烈渴望。

四、两人出走的结果和意义比较

(一)两人出走的结果比较 曾树生的出走是导致她的旧家庭破灭的直接原因。她最后在寒夜里独自彷徨,站在寒夜的地摊前,听着陌生人的诉苦。巴金在小说结尾写道:“她需要温暖。”而尽管易卜生并未描写出走后的娜拉会怎样,但从鲁迅先生所写的《娜拉走后怎样》以及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推测,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手无寸铁”的娜拉尚且不具备在社会上谋生的技能。这两位女性的出走都走向了失败。

(二)两人出走的“意义”比较 如果说,易卜生通过塑造娜拉这一形象,告诉我们女性只有实现经济独立,才能摆脱对丈夫的依附,从而实现人格独立;那么巴金笔下的树生,则展现了实现自我生命期许、实现自我价值时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生命期许难以实现的局限性。树生出走的悲剧更具有某种宿命感、悲剧感,使读者感到生命期许难以实现的局限性。

总之,娜拉的出走彰显着女性的独立,呼唤着启蒙精神;树生的出走则进一步揭示了女性追求真正的独立的困难性,表现出生命期许难以实现的局限性,透露出对启蒙的隐约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姜哲.巴金《寒夜》中的现代女性意识[J].语文建设,2016(36).

[2] 张海轮.巴金《寒夜》思想的艺术表达解析[J].语文建设,2016 (32).

[3] 郭运恒.论巴金小说《寒夜》中的隔膜主题[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

[4] 尚刘曦.围困的城堡,围不住的心——浅析《寒夜》中曾树生出走的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0(5).

作 者: 程亚欧,西南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