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此前的iPhone 11系列,新苹果手机电池容量将缩水,“电量焦虑症”恐怕要爆发
iPhone12系列产品是蘋果公司“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一款5G手机,承载了无数果粉的“5G冲浪”期望。
而谈起5G手机,“续航能力”又是其最不可忽视的一项指标。高速率、低延迟、多设备接入等等特性,无一不对手机的电量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放眼国内,超4000mAh的电池已经成为5G手机的及格线,更有甚者如vivo旗下的iQOO Z1x,电池容量做到了5000mAh,还只卖1598。
对此次降级的电池,苹果给出的解决方案有如下两种:
1、降低芯片功耗:
宣称iPhone 12的A14仿生芯片比上代功耗降低30%,并不会影响整体续航;
2、升级充电技术:
此次iPhonel2全系列产品均支持无线充电和Magsafe磁吸无线充电。另外,快充功率也由18w提升到20w,理论上半小时可以将手机充电至50%。
库克果不其然又留了一手:出于“环保”考虑,12系列产品均不配备充电器。
也就是说,想要真正实现快充功能,用户必须购置相应的电源适配器。而在苹果商店上,这一产品的售价是149元,相应的MagSafe充电器则更贵,售价为329元。
要给库克写一首主题歌的话,第一句已经有了:库克库克库克库克库克库克,卖配件的库克。
抛开苹果的“卖配件”的资本逻辑不说,电量焦虑是实实在在摆在每一个手机使用者面前的难题。
受制于配件规模、机身重量和整体成本,5000mAh一直被认为是手机电池容量的硬门槛。在提升容量方面碰壁之后,手机厂家、配件商们都在积极寻求替代解决途径。
1、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快充技术一路飞速发展。
从OPPO以“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一病毒式的营销语占领了全国用户的心智起,各大手机厂商争相发布各自的快充标准,高通的QC、华为的FCP、SCP、三星AFC、OPPO的VOOC和SuperVOOC等等,仅仅过了五六年的时间,快充功率就从10w翻了十几倍。
到今年7月,OPPO realme公布了125w的智慧闪充技术:号称“3分钟即可将4000mAh电池充至33%电量”。
125w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来说,电脑的标准充电功率也就120w。
虽然苹果的快充还在20w徘徊,但手机行业老大哥对这一趋势的认同和迎合无疑又给快充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充电配件目前还算是个蓝海市场,快充趋势下,手机品牌厂商、第三方充电头品牌厂商争相通过技术升级推行具有更大功率、更安全、更便携的快充产品。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全球快充器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4%。
华强北的配件厂商快乐了。比iPhone12机壳来得更快的,是各式各样的原装平价替代的“快充头”。
2、杀出重围的共享充电宝
快充依旧受制于使用场景,真没电源也不能用爱发电是不是。当你在深夜12点抱着电量仅剩1%的手机等待找不到路的司机时,充电宝依旧是电量焦虑症的唯一救世主。
从最初被认为是“伪需求”、王思聪在朋友圈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开始,3年过去了,经历了质疑、洗牌、营销等残酷厮杀后,共享充电宝突出重围,已经融入了日常的生活场景。
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用户规模已达1.5亿人次,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9%。而就在之前的假期,共享充电宝在餐饮、商场等生活消费类场景日均租借订单同比增长了32%,相较非假日而言,更是增长了7倍之多。
甚至,行业内已经有公司在准备上市了:据浙江证监局披露,小电科技已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快充与共享充电宝虽然都属于手机电量解决方案,但它们之间却存在一个竞争逻辑——依靠时长收费的共享充电宝,其实并不太希望用户手机电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活过来。
同时,二者的目标市场也有着微妙的区别。
快充是用户化的,用户消费次数有上限。一般来说,随机赠送的快充头,或者通过单次购买,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共享充电宝是场景化的,收取的是用户的使用费。虽然单次费率不高,但和消费次数叠加起来,利润还是相对可观。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标配功率在5w,搭载所有类型的接口,基本适用于市面上所有智能手机。因此,一方面,从市场上来说,行业于一二线城市发迹之后,也具备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能力,未来的路将越走越宽;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产品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养成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提升充电功率并提高单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手机电池无法做出颠覆性革新的前提下,未来的配件市场的竞争很可能就在这二者之间打响。此后,这二者之间将爆发出更直接的竞争,还是融合为“快充充电宝”,又或者有公司试图在资本市场寻求包含二者的双重解法?
多米诺骨牌效应之下,答案尚未可知。(综合整理报道)(编辑/诺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