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榜样 绽放新时代光芒

2020-02-04 07:17
绿色中国 2020年12期

劳动最光荣。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向劳动者颁奖,1689位全国劳动模范、804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获得者接受表彰。每5年评选表彰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这其中有24位林草行业的先进代表,他们14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0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是一个林草劳动者的群体。他们都是奋斗在林草一线的工作者们,虽然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但他们坚持和奉献、尽责和担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林草人的骄傲!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劳动故事,也展现出林草人俯身江河大地建设美丽中国的群体精神风貌。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24位劳动者的事迹集中展现给大家,希望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林草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凝心聚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编者按

引领时代前行的全国劳模

过去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国土绿化不断扮靓美丽中国,森林拥抱城市,森林环绕乡村,城乡居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国绿化贡献量在过去20年中占全球植被增加量的1/4,赢得全球点赞。这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取得都紧紧依靠全行业林草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每一位劳模都是一座精神丰碑,体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鼓舞着林草人的斗志。

顾广山 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阿乌尼天然林资源管护林场主任、经济师

1991年,從森警部队复员的顾广山毫不犹豫选择回到家乡,他要把在部队里学到的业务知识回馈生养他的大兴安岭。每年五六月份,顾广山总是带领职工一边防火待命,一边从事营林生产。他同技术人员一起跟班作业,做好技术指导,使补植补造工作的合格率超98%。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顾广山抓细抓实每一项工作。他常说:小林场,大家庭,每户都好才算行。在顾广山的动员下,林场10名职工集资建起了山野果加工厂。当年,仅收松籽一项收益30余万元。

张英善 黑龙江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乌马河森林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

生于林、长于林,爱于林、献于林,张英善的森林情怀,让他一生肩负了营林的使命。1984年,张英善响应国家号召,开办了乌马河林业局第一个家庭经营性林场,10年造林4500亩。1994年,张英善将验收合格的4500亩造林地一次性归公。他退休后的8年间,植树8万余株。每年春天,他都和爱人回到山上,补种树苗、义务护林。据测算,1公顷森林可以涵养水源约1000立方米,张英善种下的100多万棵树有300多公顷,在森林中托起了一座“生态水库”。

胥鲁新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乌伊岭森林防火办公室瞭望员

作为一名瞭望员,胥鲁新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乌伊岭区的森林防火事业。胥鲁新的工作地点在距林场15公里的山上,每到春、秋防火期,他都要提前进入山里作业区,在塔上一住就是一个月。胥鲁新常利用空闲时间钻研业务知识,每当发现火情时,他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多年的瞭望经验,及时、准确地预报出烟雾的角度、距离和形态,为指挥中心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为扑火队伍提示行进路线。胥鲁新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曾承诺: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通信纪律,保证通信、政令畅通无阻。

王长斌 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助理工程师

从事森林防火工作29年来,王长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森林卫士的钢铁誓言。王长斌加强专业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队伍管理机制、体能和技能训练,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反应迅速、战斗力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在体能技能训练上他以身作则,定期开展扑火战术演练,带领队员学习先进的防灭火技术和扑火安全知识,确保了这支队伍伤亡事故零发生。每次扑火,王长斌都亲自带队,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宋士宝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新林林场营林技术员

从抚育、造林,到整地、病防,宋士宝都干出了“工程师”水准。作为营林技术员,宋士宝一年四季都要在山场上忙,他熟悉施业区里的每个林班、小班的位置,了解每个林班的林相结构以及经营培育方式,成了新林林场的“活地图”。不管是在伐区拨交、采伐作业量控制,还是林地清查等方面,宋士宝都缜密安排、严格要求,保证了每年林场的造林当年成活率都达95%,三年保存率超85%。宋士宝还带领大家改革创新,解决营林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务实高效的优质技术能手。

付景峰 龙江森工集团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多年来,付景峰履职尽责、甘于奉献,用担当实干绘就了绥阳林区改革发展的壮美画卷。在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中,付景峰严抓森林抚育调查设计、劳动力、作业质量、验收、成本“五项管理”,制定了网格化资源管理体系。2015年以来,绥阳林业局更新造林5.2万亩,森林抚育146.24万亩。在森林防火中,他严抓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队伍建设、联防联控,深入一线指挥督战、检查指导。付景峰真心实意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带领职工群众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9年,绥阳林业局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2亿元,全局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

顾忠国 黑龙江省八面通林业局有限公司枯河沟经营所工人、穆棱市天合北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山下,人参套种沙棘、大榛子;山上,林下种植“充山参”。顾忠国从1985年开始接触人参种植,靠着刻苦与钻研,成为当地有名的“参王”。顾忠国还带领周围人一起种植人参,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种参经验编写成教材,定期开设培训课,先后培养出多名林下参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并成功培育出林下野山参“靓姿2号”等品牌。2014年,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顾忠国经营的人参种植项目成为林区转产工人转岗的重点产业。目前,八面通林业局已有18户职工参与人参种植。枯河沟经营所人气也旺起来,人口从流失到仅有40多户的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

肖冬样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护林员

生态护林员肖冬样扎根深山15年,主动挑起保护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重任。每次观察,肖冬样都会提前潜伏,用望远镜远远观察,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还不能发出任何声响。除每天坚持撰写观察日记外,肖冬样还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1万多G视频,形成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资料。秋冬季节护鸟,春夏季節肖冬样还担负着护林任务。背着一个水壶,带上一把砍柴刀和一个望远镜,一走就是一天,中午经常啃泡饼充饥。多年来肖冬样工作负责、任劳任怨,“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面对荣誉,肖冬样这样说。

陶凤交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昌化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

1992年以来,陶凤交带领姐妹们与天斗、与风斗、与沙斗,不畏艰辛、锲而不舍地在海边流动沙丘上植树造林。她们每人每天要挑9到10担60多公斤的木麻黄树幼苗,最多的时候一天得来回走50多公里。28年坚守,这群“娘子军”在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的循环中坚持了下来,摸索出先种野菠萝固定流沙再种木麻黄的办法,在树种死亡率一度高达99%的沿海流动沙丘上亲手种下了338万株木麻黄,占昌江县海防林面积的36%。“现在只要发现有枯死的木麻黄,我和姐妹们就会去补种。我们会一直坚持种树,一如既往地守护这片绿洲。”陶凤交说。

向志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林业局九○一林场护林员

向志雄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植树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线。每年3月-6月,他都会带领造林班组扎根深山。作为森林抚育班班长,向志雄以身作则,总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森林抚育工作一结束,他又投身到森林防火工作中。向志雄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深入各沟道,排除一切火灾隐患。向志雄还定期进入原始森林,到密林深处装有红外线相机的各个地点,收集影像资料,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工作。

胡林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拉龙林场副场长、助理工程师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胡林在种苗建设、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中尽职尽责,常年开展巡山管护、扑火救灾、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工作。胡林主动加强地企联系,以产业帮扶的发展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他鼓励并带动当地群众采收各类野生食用菌,带来直接经济收入460余万元,大力发展藏鸡、藏香猪等林下养殖产业和中藏药材产业,形成了“公司+院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各民族群众务工。

胡晓春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林局迎客松守松人

2010年,胡晓春成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迎客松旁矮小的管理房就是胡晓春的值班室兼卧室。每天早晨6点多,胡晓春就要开始对迎客松的巡护观测。从松树枝丫、松针、树皮的细微变化,到支撑架、拉索、防雷设施情况,胡晓春白天每隔两个小时检查一次,夜间随时起床查看情况。遇到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情况,每隔半小时左右就要进行巡查。胡晓春每年有超过300天驻扎在海拔约1670米的迎客松旁,10年来,胡晓春记录的守护日志就有60本,写下了超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

郭万刚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

“我们要一代一代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把沙化土地治理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郭万刚作为八步沙“六老汉”第二代治沙人,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到治沙造林的带头人,四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护家园、兴产业,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存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2003年到2020年初,郭万刚带领八步沙林场职工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

袁谋文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门票管理中心吴家峪经营部部长、技师

28年坚守旅游服务一线,袁谋文用耐心的讲解、灿烂的笑容温暖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被称为张家界旅游的形象和窗口。为更好地服务游客,袁谋文坚持练习英语、韩语,牢记工作中的服务用语,给身边的同事树立起榜样。2013年,以她名字命名的“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在武陵源区吴家峪口门票站设立。袁谋文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坚持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果“三必须”,为游客提供资讯、应急救助、受理投诉等全方位服务。工作之余,她还积极献爱心,帮助失学儿童,组织爱心团队看望照顾孤寡老人,为养老院老人义务理发。

全国先进工作者

凝聚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林草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总有一批又一批舍身忘我的林草人投身到火热的劳动实践中。

在这次受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有10位林草人。他们因为坚持和奉献,因为尽责和担当,因为进取和创新,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传承集合了中华民族长时间形成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彰显了林草系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有新目标、新任务。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学习榜样,赶超榜样,创造新时代的林草辉煌。

田国英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田国英于2010年被评为推广研究员,2012年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20年来,他坚持深入农业科研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科技资料,推动地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在发挥小麦、玉米、棉花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从单纯育种研究向科研多元化发展,开展了优良新种质资源研究、分子转基因应用技术研究、栽培配套综合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培训一体化研究等,多项农作物创造高产新纪录。其中,高山杜鹃的生理生化研究与资源的搜集、引进、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今年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期。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建了“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由田国英任队长,下设12支科技小分队,包括设施果树、花卉、植保、特种动物等,分别由国家、省市级科技专家带队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运用“新农村大喇叭”项目、社交软件、视频直播等为农民春耕生产服务。

纪清巨 河北省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

参加工作30多年来,纪清巨一直在基层从事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在枣树栽培、新品种选育和林木种苗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市级科技进步奖11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选育了枣树新品种“沧无1号”“沧无3号”“早熟梨枣”“冀星冬枣”等优良品种,推广“沧无1号”“沧无3号”10万亩,“冀星冬枣”2万亩,“早熟梨枣”5000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纪清巨积极争取种苗工程项目,2003年以来,共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了5处林木良种基地,提高了全市林木良种使用率,在肃宁、海兴、南大港等地实施了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繁育良种苗木1000余万株。

近年来,针对沧州市盐碱荒地面积大,绿化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纪清巨先后选育了“海杞”“盐杞”“海柽1号”“盐山1号”等抗盐碱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他在盐山县建立了全国首个抗盐碱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新疆、山东等地引进小叶白蜡、小叶垂榆、大叶垂榆、沙枣、172柳等40多个品种,提高了当地盐碱地绿化水平。201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李东魁 辽宁省国有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护林员

一间茅屋,一匹老马,一方硬汉守护万亩松林。对于护林员李东魁来说,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林场阿尔乡护林点,是拼搏近一生的战场。1987年,李东魁从部队复员退伍,被分配到阿尔乡护林点做护林员。在这漫天黄沙之地,不通电、不供水的大风口,护林点起初是一处地窖,屋内透风漏雨、四季潮湿,墙角都长了霉斑。林区远离人烟,购置生活用品和粮食蔬菜,要去5公里外的集市,冬季大雪封山的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李东魁始终坚守在护林员岗位上,默默守护着8500亩森林,行程超过20万公里。

作为一名护林员,他不仅要制止森林中垦荒、乱砍滥伐等毁林行为,还要承担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预警任务。由于林区属沙地,而且范围极广,崎岖难行,林场为李东魁配了一匹马。时光如梭,陪在身边的老马换了一匹又一匹,安家山林的李东魁却始终如一。一年365天,李东魁大部分时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这位忠实的护林员,创造了连续30多年无森林火灾和重大涉林案件的奇迹。

孙建博 淄博市原山林场战略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

“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孙建博扎根基层一线34年,把贫困落后的原山林场打造成全国林草战线的一面旗帜。1996年,孙建博上任之初,原山每年几十起火警,负债4009万元,职工13个月发不出工资。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孙建博认识到唯有改革,才有出路。他坚定信念、冲锋在前、大膽开拓,带领干部职工通过发展旅游、酒厂、苗木基地等工副业实现翻盘。不仅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支付补交了养老保险、报销了医药费,还归还和消化了全部借贷款,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林场保生态、企业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一场两制”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原山林场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原山林场的改革发展历程,为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2018年1月,孙建博被授予共和国第三位“林业英雄”。

袁昌选 贵州省天柱县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员、高级工程师

油茶是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想借助油茶发展产业的贵州省黔南州天柱县却因嫁接技术未突破、资金欠缺等因素,导致13个乡镇的油茶品种老化,亩产茶籽仅5公斤。为让老油茶林焕发新生机,袁昌选率领团队穿梭在天柱县18万亩老油茶林中观测选种,最终确定3株稳定性好的油茶作为种源,在全县推广种植。2009年,这一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同时,袁昌选又从省外引进153个油茶良种,通过嫁接改良,最终确定8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目前,嫁接4年的油茶亩产已达19公斤,是原来的近4倍。

1993年,从黔东南州林业学校毕业的袁昌选被分配到天柱县林业种苗站。2000年,他与油茶结缘,由此拉开20年不弃不舍投身油茶基础研发的序幕。一路走来,袁昌选手把手地将油茶标准化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技人员和贫困群众,先后培养了500名嫁接能手、3000名农村技术人才。2019年,天柱县成功脱贫摘帽,油茶产业带动1.2万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100元。

党晓鹏 青海省林业草原规划院规划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23年来,党晓鹏一直工作在青海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及荒漠化沙漠化监测、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设计一线。他多次深入三江源区的各大林区和沙漠腹地,为三江源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调查规划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党晓鹏先后5次参加青海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涉及调查样地1.2万多个,4次参加青海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涉及25个县(市、行委),总面积47.67万平方公里。为查清柴达木盆地及三江源地区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和危害情况,他连续5个月带队深入流沙区、戈壁进行调查,提倡因地制宜,实行科学治沙。

他负责完成了青海省枸杞专项调查、青海省重点野生植物调查、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方案等工作,独立调查及参与编写各类规划、方案、设计等大、中型项目百余项,提出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式全方位绿化模式,坚持“水、土、路、树、技、管”一体化推进,探索出一条高原寒旱区节水灌溉、保墒整地,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造林绿化路子。2017年,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蒋齐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南部山区的荒山秃岭变成林海青山、盐池地区的沙漠逐年隐退变成绿色草场。”30多年来,蒋齐扎根于宁夏扬黄新灌区、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从事小流域综合治理、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植物保护培植、沙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及示范工作,用青春和汗水点绿了家乡片片荒滩。1996年,他和同事通过10年努力完成荒沙治理300多万亩,改良后的草场单位产量比“七五”末增加了1.4倍。

2006年,蒋齐担任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2013年建立了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他带领治沙团队采用适宜密度营造人工柠条林,可增大植被盖度和生物产量,总结甘草、银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以及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苦豆子的加工及提取工艺的改进等一批技术体系。他参加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6部,被授予“钱学森沙产业开发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和自治区313人才。

赵新录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可可西里管理处森林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

可可西里,青藏高原腹地一片4.5万平方公里的野生动植物宝库,寒冷、荒凉以及人迹罕至是这里的基本特征。20世纪80年代开始,贪婪的淘金者进入可可西里,直奔“软黄金”藏羚羊绒而来,致使藏羚羊数量从20多万只一度锐减至不足2万只。1996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的趙新录主动申请加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巡山队员的行列,开始了他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职业生涯。从此,赵新录的青春与成长都留在了这片无人区。

23年里,赵新录在这片土地上行走80余万公里,一年中的8个月赵新录都在可可西里巡山或驻站。他和战友们组织破获“7·14”特大盗猎藏羚羊案件,收缴716张藏羚羊皮;组织破获“11·20”“12·13”等多起特大盗猎案件和非法运输、买卖藏羚羊皮等野生动物产品案件;参与破获“5·9”“4·17”等盗猎、非法捕捉、倒卖和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107起。如今,三江源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水资源涵养能力提升,草地覆盖度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藏羚羊已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近10年可可西里再也没有听到盗猎者的枪声,高原野生动物有了一片宁静的生存净土。

陈和义 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区长

在泰山上工作近40年,每年驻山工作时间超过300个日夜,连续20多个春节在山上度过。这一连串数字,是陈和义工作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陈和义扎根泰山、任劳任怨,先后主持规划设计泰山梅园、天外村游园、桃花峪水系等重点项目,建设了彩石溪等多处新景点,策划实施岱顶环境提升工程以及环幕影院、北天街、云巢行宫等改造工程,提升了景区环境品质。他主持栽植树木10万余株,对泰山的植被进行优化重组,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对泰山1.8万株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定制养护,其中数项保护成果获奖,一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他首创旅游景区党建统领下的“保护、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机制,南天门管理区被评为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科学有效的旅游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为每年400多万游客筑起安全屏障,管理经验被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多次推广。2016年,在他的带领下,南天门管理区党支部作为全国旅游景区行业的唯一代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人事教育科科长、工程师朱鑫

贵州省册亨县巧马镇孔屯村是镇上民族杂居最多的省级深度贫困村,这里的很多群众喝着浑浊的水,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2018年,朱鑫主动投身到这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下决心帮助群众摆脱贫困。他先后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兴义市乌沙镇等多个村镇,考察学习林下养殖种植成功案例,精准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他主持申报了2019年青年人才资金科研项目,争取各方项目资金190.9万元,投入村产业发展中。朱鑫积极探索胡蜂养殖和魔芋种植等林下经济项目,成功培育胡蜂蜂王3000群,惠及贫困户115户。

朱鑫还发挥专业所长,帮助孔屯村实施森林抚育1197.6亩,争取国家项目投资13.7万元,全部转化为当地村民的劳务收入,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为村里争取到43个生态护林员名额,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43万元,争取国家项目投资8万元,在孔屯村三岔河饮用水源地周边实施小微湿地建设,种植芭蕉芋50亩,每年有效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7.5万元。两年多时间里,孔屯村的贫困发生率从45.25%降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