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瑞宝
【摘要】学习古诗词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诵读。通过大声地诵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含义,将知识的学习变成审美的愉悦。诵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诵读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语言魅力,大体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而在诗词教学中如何通过诵读教学,让学生赏析诗词中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这是一些语文教师的难题。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诵读教学主要通过以下策略:1.正音朗读,把握节奏;2.引入背景,深入体会;3.创设情景,读中品味;4.教给方法,指导诵读。
【关键词】诗词诵读;教学方法
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的精髓,灵魂的所在。一首首古诗词是连接古今的隧道,是跨越千百年的文化盛宴。穿梭其中,感受历史风云的变幻;感受大好河山,壮志凌云的豪迈;感受生不逢时,抑郁不得志的无奈;感受人生得意须尽欢,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那通过什么方式与古人对话呢?当然是诵读了。
诵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读书方法。学习古诗词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诵读。通过大声地诵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含义,将知识的学习变成审美的愉悦。在反复诵读中,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诗词意境情趣的直观感受。将文化的接受变成艺术的熏陶。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诵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常用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中各个年级诗词教学呈现在教材中的都强调了诵读。通过诵读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语言魅力,大体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而在诗词教学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赏析诗词中最精彩的部分,而最好的赏析手段就是以诵读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正音朗读,把握节奏
学习一首新的诗词,要正确掌握诗词的读音。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的方式,把诗词的音读正确。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不增减、不颠倒、不重复字词,力求读通顺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如,教《浪淘沙》时,在读诗时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曲、簸”的读音。“曲”在这里表示弯弯曲曲,读第一声。“簸”有bò和bǒ两个读音,可提供字典义项,引导学生据词定音,即用作名词时读bò,如,簸箕。用作动词时读bǒ,如,颠簸。“簸”在里应该读bǒ。因此,在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准字音,以便更好地理解诗的意思。
除了要正确把握诗词的读音外,还要把握它的节奏。诗的声音节奏更应该具有音乐性。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的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或平缓、或悠扬、或沉重、或轻快、或激昂、或伤感、或沉郁,这些都可以通过节奏表现出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动而进入作品的场景和诗意中。而让学生感悟诗的韵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诵读。在诗词教学中,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诗词的节奏,在读中韵味尽显。
二、引入背景,深入体会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诗人所写的诗通常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感而作的。通过研读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对诗词的理解,使自己更好地进入角色,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诵读的时候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与理解。笔者在诗词教学时,会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知道诗人写作的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分享、交流,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诵读。如,《江南春》诗人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出衰败的趋势,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效仿南朝不惜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代的统治者,不要不理民生,否则将会像南朝一样,毁于一旦。如果不去了解时代背景,怎么会知道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如,《独坐敬亭山》写的是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如果不了解李白当时的生活,就不会知道诗人是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因此,在诵读时需要深入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三、创设情景,读中品味
在诗词教学中学生离不开诵读,读是诗词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诵读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中诵读,激发思维,品味意境,感受诗词的文化魅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段背景音乐、一段视频录像、一段饱含激情的诵读,铺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形成诗词诵读的心理期待。
如,在教《长征》这首词时,先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知道红军所处的艰难险阻和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再播放《飞夺泸定桥》夺桥的片段。教师在背景音乐中进行充满激情的范读。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创设读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同位读、找好朋友读、小组读、赛读、有人领读,其他人齐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意愿。通过诵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律美,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审美的愉悦。
四、教给方法,指导诵读
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唯一桥梁,学生除了有充分的时间诵读外,读的方法至关重要。只有提高读的效益,提高读的质量,才能挖掘诗词丰富内涵,发挥文本的潜在功能。笔者在教诗词时,会给学生诵读方法的提示,明确地提出这首诗的诵读要求和方法。如,《长歌行》誦读方法提示。诗人用凝练的语言,用一连串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劝人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诵读的时候,细细领悟诗词所蕴含的哲理,喜悦、激昂处还它喜悦、激昂,伤感处还它伤感,让自己的心和诗人共鸣。
教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诵读方法提示:友情是宝贵的,淡而长远、香而清纯、细而连绵、烈而沁心,诵读诗词时要细细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传递的情感,体会诗中独特的韵味,或用重读、或用轻声、或适当延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参考文献:
[1]刘宪华,于永正,陆恕.主题阅读三人行[M].开明出版社.
[2]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型研究[M].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汪秀梅.诵与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M].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