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
2019,一年结束了。
它对全世界的“星战”迷来说,是特别的一年,是一个轮回的结束。
从1977到2019,跨越漫长42年的“天行者传奇”,随着《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上映,圆满画上句号。
对科幻迷来说,42,又恰好是宇宙一切的终极答案。
从我真正入门“星战”的1999年到现在,正好20年。我与“星战”的20年,对我人生的改变,却只有整个天行者传奇的不足一半而已。
对我来说,从2002年开始翻译“星战”作品以来,17年了。学生时代凭着闲暇时光和一腔热情建立的单纯爱好,没想到就此设定好了未来航向。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上映,我的名字作为译者第一次出现在片尾字幕上。与星球大战电影翻译的不解之缘,从此结下。从伯班克、旧金山、东京到伦敦,我沿着原力指引,追随命运的轨迹。
2019在忙碌中过去,回想一下,我作为星战迷也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了这特别的一年。
3月,作为“501军团”的成员,我穿戴白色冲锋队盔甲,在《星球大战:新希望》音乐会上,帮助“Make a Wish”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为喜欢星战的少年带去惊喜。
4月,在上海领养日,我们又以星战人物的形象,呼吁人们关爱伴侣动物,帮助更多流浪动物进入温暖的家庭。
9月,拜访伦敦松林制片厂。
12月,我带着三岁的女儿看了最早的一场《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提前点映。女儿很乖,睁着大眼睛看完了全片,没有哭闹,我不停地在她耳边,告诉她好与坏,对与错。电影里的小机器人D-O就像她,害羞又可爱,想要去认识陌生人,又总是害怕地躲在爸爸身后。在翻译D-O的台词时,我总是想象,如果是女儿,她会怎么说,怎么用简短又朴实的词汇,表达出她的情绪。
《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片尾字幕在熟悉的音乐声中不断滚动,绵绵不绝。陪伴过我们十年、二十年,或是四十年的点点滴滴回忆,在眼前一幕幕浮现。再见了,延续42年的传奇。一切等待和为它的喜怒哀乐都值得,因为它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一个传奇的结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回忆着无数次感触,已到年关。2020,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40周年。
《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角色海报
《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国首映礼城堡纪念图
《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国首映礼
在这部当年剧情最紧张的星球大战电影中,汉和莱娅被帝国抓住,拜师尤达大师的绝地学徒卢克缺乏耐心,中断训练,急于解救他的朋友们。卢克急急驾机离开,尤达大师和欧比旺·克诺比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欧比旺担心地说:That boy is our last hope。
No, there is another。 尤达回答道。世上的难题总有不止一个答案。希望永远会坚持到最后。
带着希望去面对,去铭记新的一年。两个月后,我就会开始《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新电影故事书的翻译。我会把这个故事带给更多的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下一代,会把热情和经验投入到更多新的冒险中。
乔治·卢卡斯的“导师”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一书中归纳了各个民族人类英雄神话的核心:“一位英雄从日常世界勇敢地进入超自然神奇区域;在那里遇到了传奇般的力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英雄帶着这种力量从神秘的历险之旅中归来,赐福于他的人民。”
我虽为一介凡人,但也可以从一个平凡的学生,因为偶然又或是必然的机遇,掉进很久很久以前那个遥远的星系,在彼岸遇到传奇般的力量,再把这神奇的力量带回到自己的世界,造福与回馈现实世界中的人们……
像绝地武士一样,延伸自己的感触,触及更远,担当更多。从初为人父,一抱女儿就哭,不知道拿怀抱中的小生命怎么办,到慢慢理解她,摸索正确的方式教育她、引导她,我和她都成长了很多,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亲密联结。
从上海到伦敦的航班上,我看着《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中的米尔恩和罗宾磕磕绊绊建立起父子之间的纽带,在黑暗中,无法自已地潸然泪下。
Per aspera ad astra。 历尽艰辛,方至繁星。
有时候,映射出乔治·卢卡斯那个遥远星系的蓝本,这个世界,反而感觉很遥远。如庄周梦蝶,两个世界互为映射,亦难分彼此。
不过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神话世界。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的意义何在?在这个世界,存在先于本质,没有什么天生的命中注定,选择去做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并不妨碍我们用神话故事来鼓舞自己,从中寻找力量。这就是神话的意义,无论在远古还是现代,人类一直都离不开神话。
最后许下几个心愿,因为梦想总会实现:
去一次星球大战庆典,去一次迪士尼乐园的“银河边缘”星战主题园区。
我会再次踏上发现自己的旅途。我希望旅途的终点是突尼斯,因为那里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愿原力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