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佳 悦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关于起源于欧洲国家的建设性新闻的引介评说正在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也是我国新闻界所一直倡导的[1]。我国新闻界一直倡导的“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新闻报道方针,其主要含义就是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处理正面与负面新闻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新闻的“建设性”[2]。近年来,众多媒体都在尝试实践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比如凤凰网推出的“暖新闻”专栏,“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中国青年报》推出“暖闻周刊”,做有温度的新闻;《澎湃》推出的“暖闻”,旨在报道身边的好人善事;《人民日报》推出的“暖闻热评”栏目,用暖新闻带领读者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人民日报》的“暖闻热评”栏目为例,分析我国主流媒体在新闻建设性上的探索实践。
“暖新闻”本不是新闻传播学内的既定名词,但在近年来我国各大媒体的建设性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暖新闻”顾名思义,是关于暖心故事的报道。媒体通过对可以传递正能量的人或事的报道,尝试营造一种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3]。“暖闻热评”是《人民日报》评论版下的栏目,同时,也发布在人民网“观点”频道下。2017 年6 月23 日,“暖闻热评”开栏并发布了第一条暖闻。编辑在“开栏的话”中写道:为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暖新闻点赞,希望我们一起来呵护这可贵的暖意,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心与心靠近,让人与人相遇,让这个世界更温暖。由此可见,“暖闻热评”栏目的核心内容在于“你我身边的暖新闻”。
“暖闻热评”栏目自2017 年6 月开栏至2020年8 月,共发布157 篇文章,见图1。每月发布文章篇数并不固定,2019 年1 月发布最为频繁,一个月内发布9 篇;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及2020 年1 月未发布新闻,平均每月发稿3.9 篇,每年发稿50 篇左右。
图1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每月发稿篇数
“暖闻热评”的文章篇幅一般不超过千字,通过“人物”“事件”“点评”三个板块来呈现。“人物”即说明本篇新闻的主人公,通常由人物姓名及身份描述组成,比如“摩托医生”贺星龙、“苹果教授”孙建设、扶贫“老兵”隋耀达,简短几个字,既点明了事件的主人公,阐述了其职业,又能够调动起读者的兴趣;“事件”即简单概括该主人公的事迹,对“人物”部分进行进一步阐述,解释这些称号得来的缘由;“点评”则为整篇新闻的重点,展开来评述人物与事件,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暖闻热评”通过这些单一人物、单一事件,引发读者对于一些突出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读者以积极心态去面对社会事件。
“暖闻热评”开栏起,共讲述了157 个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个人,也有集体。这些主人公大多身份普通,却在工作岗位上,或是日常生活中,践行着自己的不平凡。
在这157 篇新闻中,大部分的故事主体为个体,以单一个体为“人物”点评的新闻有127 篇,占总体的81%;以集体为新闻主体的文章有30 篇,占总体的19%。在以个人为主体的新闻中,绝大部分人物是在工作上有所建树的。“摩托医生”贺星龙,是山西省大宁县的乡村医生,多年来骑着摩托车24 小时上门问诊,守护着徐家垛乡四千多人的健康;“最美医生奶奶”盛锦云,85 岁高龄依旧出门诊,传技术,做科普;“铁路工匠”李向前,从事铁路机车检修24 年,全部达到“零故障、零问题、零疏漏”的标准;等等。他们大多数只是寻常工作岗位上的一员,兢兢业业地完成着自己本职工作,虽然没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却是在平凡中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给同行业的其他人树立了榜样。除了行业标杆,个体“人物”也有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普通群众。比如在成都地铁4 号线车厢内将自己误撒的水擦干净的小女孩、脱帽向停车礼让行人的司机致敬的老人、及时按下电梯紧急暂停按钮救下摔倒乘客的地铁服务志愿者,等等。在以“集体”为主要人物的新闻中,有具体到12 位给武汉送菜的四川汶川龙竹村村民;有宽泛到一群普通的南京市民,他们为日本留学生亲切指路。在2017 年建军节的第二天,栏目以“军嫂”为主人公,借由一组名为《因为爱你,我和祖国做了情敌》的漫画,评述了军嫂的不易与无私。
“暖闻热评”栏目所发布的157 篇新闻中主人公的身份可分为如下几类:军人、医生、教师、科研人员、驻村干部、警察、社政(社会服务类)以及其他(篇数少于三篇的职业类型)。其中,以军人及社政人员为新闻主题的文章数量最多,分别为18 篇和19 篇,各占全部文章中的12%;其次是医生及科研人员,均为17 篇,各占全部文章的11%;驻村干部,教师及警察以13篇、10篇和4篇,分别占比8%、6%和4%。
“暖闻热评”所选取的主人公大多从事于容易聚焦社会关注的职业,如医生、教师、执法人员等。“暖闻热评”栏目选取这些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岗位的从业人员的一些暖心瞬间,以消除群众对这些职业的误解,缓解群众与从业人员的矛盾。
2019 年,几起医患矛盾的案例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2019 年10 月28 日,“暖闻热评”栏目发布了一篇关于“索道医生”邓前堆的新闻。“索道医生”邓前堆是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28 年来靠一条索道为百姓送医送药,诊治患者十三万人次,从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邓前堆自2011 年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之后,便屡次被各大媒体报道,人民网也曾多次报道过他。人民网在2013 年3 月11 日发布文章《“索道医生”邓前堆的苦与乐》,记录了邓前堆以两会代表的身份接受采访的内容。报道以邓前堆回答记者的提问为主体内容,话题主要围绕新农合前后乡镇卫生所的硬件设施的变化。这篇新闻条理清晰、言语客观,塑造了一个爱岗敬业的乡村医生的形象,但缺乏感染力,仅仅是塑造了一个形象单一的乡村医生,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观2019 年10 月28 日的“暖闻热评”,以《坚守初心终不凡》为题,在“人物”板块中点明该篇文章主人公为“索道医生”邓前堆,“故事”板块用179 字简述邓前堆的事迹,之后在“点评”板块赞扬了邓前堆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救死扶伤,将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此外还引用群众对他的评价,“阿邓在村里,一叫他就来,他来我就安心”,虽然语言平实,但一个心系村民的乡村医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图2 人民网文章《“索道医生”邓前堆的苦与乐》的词云
图3 人民网“暖闻热评”文章《坚守初心终不凡》的词云
从图2、图3 中看出:《“索道医生”邓前堆的苦与乐》一文中,突出了卫生室、看病、溜索、村民等词汇,是对一位乡村医生的客观描述;而在《坚守初心终不凡》的词云中,则突出了平凡、初心、坚守等词汇,描绘了一位平凡的坚守初心的乡村医生形象。这也体现“暖闻热评”这一栏目设置的初衷,“为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暖闻点赞”。
建设性新闻要求记者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只是做冷静的旁观者,强调对事件进行正面的报道,从而使读者产生乐观的心理建模[4]。“暖闻热评”所选取的人物与事件,符合建设性新闻的要求,也具备暖新闻的特点。“暖闻热评”选取正面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正面报道,引导读者积极、理性地面对社会问题。
“暖闻热评”栏目曾发表过一些系列专题,比如2018 年8 月1 日开始的“中国梦·强军梦”系列,是为配合建军节而推出;2018 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为契机,“暖闻热评”在2018年底推出了“最美退役军人”系列;在2019 年新年时推出“温暖二零一九”系列;在2019 年国庆节后推出了“最美奋斗者”系列;等等。
以“中国梦·强军梦”为例,2018 年8 月1 日,“暖闻热评”栏目开始推出以军人为主要人物主题的系列。从8 月1 日至8 月17 日,栏目共发布了6篇系列文章。编者在该系列首篇文章发布时写道:“倚剑长啸强军梦,铸就军魂向复兴。”时值建军91周年,这一系列用一个个军人形象,“让八一金星照亮前程”[5]。这其中有奋战在一线的“反恐尖刀”王刚,他从军26 年,历经15 次生死战斗;有在幕后奉献的空军试飞员“F1 赛车手兼工程师”张景亭,他用试飞探索新机性能;也有心系强军的科研先锋马伟明,他立志推动我国全电化舰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建军节推出这样的主题系列,既顺应了社会时代主流,也用建设性的新闻报道手段,引导民众将关注点聚焦强军事业,从而参与到强军强国的社会进程中。
除这些被编辑策划的系列主题外,还有一些在同一段时间集中出现的主题的新闻,如2019 年末以来关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暖闻以及2020 年下半年关于驻村干部的一系列新闻。这段时期各地涌现出很多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迹。自2020 年2 月12 日至4 月29 日,“暖闻热评”连续发表了14 篇与抗击新冠疫情相关的文章。除了几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这一系列还报道了入境人员集散点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武汉捐献物资的宜昌市五峰县乐坪镇村民、捐出工钱的火神山医院建设者骆明良、抗疫一线的武汉环卫工人、春节期间全家都上了战役前线的云南民警赵志万,等等。这些主人公并非身居高位,也并非做出了什么壮举,更多的只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正能量。“暖闻热评”所报道的这些暖心事都是普通人的善举,用“身边的暖新闻”这样的形式将这些暖闻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暖闻热评”栏目自2020 年8 月10 日至2020 年9 月4 日连 续发布 了6篇以扶贫为主题的新闻。这其中有各省基层的驻村干部,例如:主动申请下乡扶贫的“老兵”隋耀达,带领群众成立合作社,让62 户贫困户实现分红收益良性循环;致富带头人塔依尔·卡吾里外出务工赚到钱后带领同村的贫困户外出务工,还为村里修路、建学校,一心为村民铺就致富路;“苹果教授”孙建设,从1982 年起坚守在太行山开展科技扶贫,将果树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带进贫困村,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驻村干部与研究人员在一线的扎实奋战。在每一个贫困县,都有这样的心系群众生活的脱贫带头人,“暖闻热评”选取了这几位作为代表,将他们的事迹传播给读者。
建设性新闻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参与,二是积极。上文所列的报道都完成了“参与”,即参与到社会问题之中,但显然“暖闻热评”所报道的信息更加符合“积极”这一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给读者向上、向善的信念与力量[6]。
习近平在2016 年2 月19 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人民日报“暖闻热评”栏目,以群众身边的暖心事为切入点,选取典型的人物和故事,积极参与社会问题,同时也引导读者参与到社会进程之中,以积极的正面的报道方式,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进行建设性新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