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创新团队
羊创新团队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在团队共同努力下脚踏实地做好研究与示范工作。在广泛调研调研基础上,完成了《河北省绵山羊种质资源调研报告》、《湖羊在河北省的适应性和利用情况调研报告》和《河北省肉羊种业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立足我省羊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河北省绵山羊主推品种为小尾寒羊、湖羊和太行山羊。制定地方标准2 项,对规范种羊场的管理,种羊生产性能测定起到有力技术支撑。
针对规模养殖场户的繁殖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集成了规模羊场批次化繁控技术,是引领规模肉羊生产革命性技术,该技术应用繁殖效率由180%提高至240%,对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基层,赴各试验站基地、规模羊场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羊场技术人员,积极为产业扶贫出力。提出了现代家庭羊场理论并进行推广,将现代养羊设施、技术、管理有机衔接,凸显家庭羊场优势,也必将成为肉羊产业有力支撑。
在河北省“质量、科技、绿色、品牌的四个农业”背景下,为了突出科技农业的作用,加快规模羊场批次化繁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规模羊场的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羊场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率。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集成了“规模羊场批次化繁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技术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为“2019年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
当前养羊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前几年的低谷期,近两年活羊价格迎来了历史高峰期,这对于养羊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对于规模羊场来说,也是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目前,规模羊场发展速度较快,但配套技术不足,多数规模羊场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低,通常规模羊场年繁殖效率在180%左右,以标准化养殖场两年三产或三年五产有着较大差距,从而导致规模羊场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母羊发情、排卵时间分散,致使试情工作繁重,劳动力成本增加;由于各种阶段羊只混养,无法实施精准饲喂和饲养管理措施,造成营养和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如何实现羊只批次化繁殖控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和早妊娠诊断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多样化,效果各异;以及人工输精操作不规范,导致人工授精率过低;输精器械、精液稀释方法多种多样,受胎率差异较大;早期妊娠诊断不够及时,导致母羊空怀时间延长,繁殖间隔长,饲养成本大幅增加;妊娠母羊、新生羔羊护理不及时导致羔羊成活率低等问题,加之规模羊场舍饲养殖,草料通常需要购买,基础设施、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较高,叠加因素导致规模羊场生产效益过低甚至亏损,制约了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手段,包括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早期孕检及同期分娩等技术,对绵羊的发情繁殖规律进行调控,使母羊达到同期发情,根据发情规律实施定时输精,使母羊的发情、配种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配合早期孕检措施,实现集中产羔,羔羊统一断奶、集中育肥、同时出栏,最终实现批次化生产。集成的“规模羊场批次化繁控技术”是肉羊养殖由放牧转向舍饲后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是肉羊生产的“牛鼻子”,羊场效益的核心因素。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肉羊繁殖周期缩短至6-8 个月,母羊的年繁殖效率提高到240%以上,还可提高公羊使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传播,大幅提高羊场的劳动效率,真正实现羊场生产的科学化、高效化、统一化。
2019 年,河北省羊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了青年湖羊、湖羊与杜泊以及湖羊与澳洲白杂一代青年羊批次化繁控技术示范推广,采用埋植海绵栓,进行诱导同期发情处理,埋栓第12-13 天撤栓同时肌注PMSG,不经试情,撤栓后48 小时进行定时输精,输精45 天后进行B 超妊娠诊断。分别于3 月、5 月、9 月进行了3 批次共计2943 只羊的配种工作,4 个批次母羊数分别为1096 只、1255只 和592 只,受 胎 率 分 别 为82.30%、89.00% 和85.64%。
“规模羊场批次化繁控技术”应用推广以来,不但解决了规模羊场工作繁重、复杂的问题,还解决了养殖户种公羊饲养问题,提高了良种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目前,本技术已经在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石家庄、保定及衡水市等地进行了应用推广,应用总羊数超过3 万只,阴道输精45 天后B 超检查受胎率达到70%以上,腹腔镜输精受胎率达到80%以上,大幅提高了规模羊场的经济效益。
我省是养羊大省,羊存栏量、出栏量及羊肉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9 位、4 位和4 位。近年来,我省养羊业发展迅速,但是,高速扩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规模羊场陷入了低利润甚至亏损的风险中,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以唐县为代表的集中育肥区养殖量大,高度集中,粪污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对周边地区环境保护及居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如何维持羊产业的平稳发展,维护活羊及羊肉市场的稳定,解决日益严重的粪污污染问题,是当前产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基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家庭羊场特性及经营要点,并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规模羊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规模羊场运营成本高。规模羊场由于养殖量大,饲草、饲料消耗量巨大。由于青贮、黄贮等粗饲料收割时间较集中,在本地种植量不能满足需求或缺少专业收割作业团队的情况下,规模羊场通常选择外购青贮或黄贮,长距离运输增加了饲料成本。以唐县地区为代表的集中育肥区,大部分养殖者以花生秧作为粗饲料,需求量巨大。花生秧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地区,容易霉变,不易储存,价格随季节性波动较大,长距离运输加之季节性影响,价格大幅提升,增加了养殖成本。二是养殖规模大而集中,粪污处理困难,环保压力增大。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促进养殖规范管理,推动产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尽管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粪污处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畜禽粪污的处理利用率仍然不足。很多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如:沼气池、有机肥发酵车间等,由于没有后续监督或政策引导,很多处于闲置状态或者没有充分利用,污染问题仍未完全改善。发酵床对改善污染有一定作用,但提高了养殖成本,养殖户难以接受,目前推广难度较大。三是专业人才短缺。养羊业起步较晚,相对于猪、鸡和奶牛等行业,生产水平较低。在人才培养及引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大部分规模羊场缺乏专业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方式。即便部分规模羊场培养出了专业人才,由于待遇相对较低,很容易出现人才流失问题。
现代家庭羊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将羊场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基建成本低、饲料成本低、人工成本低、工作人员专业性强及责任心强等优点。近几年来,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极具活力的现代家庭羊场。现代家庭羊场一般由散养户发展而来,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现代家庭羊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自然形成了“种-养-肥”一体化模式的基本结构,在经营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环境保护及粪污无害化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闭环循环养殖模式,具备强大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因此,家庭羊场将会成为未来羊产业的中流砥柱。
羊体系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始终立足于生产,致力于解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同其他岗站团队保持密切协作,攻坚克难,致力于推动全省羊产业不断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