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文本修辞阐释
——由篇章命名到语篇修辞建构

2020-02-03 03:32刘佩琳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红萝卜深层萝卜

刘佩琳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近年来的小说修辞研究中,广义修辞学渐渐成为了批评实践中的主导性理论和方法。它以话语层面的修辞技巧为阐释起点,向文本层面的修辞诗学和人精神层面的修辞哲学延伸,建构起“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三层面论和立体研究模式,为文本批评提供了融合语言学、文学及哲学的跨学科研究路径。

本文以《透明的红萝卜》初始发表的版本为依据,借鉴广义修辞学“三层面”理论,通过形式研究来阐发文学的深层意蕴,将思想阐释建立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之上,以核心修辞元素“红萝卜”为研究起点,探讨文本核心事件中“红萝卜”的修辞语义如何推动文本叙述以及小说主题发展的,为文学话语研究尝试另一种解读方式。

一、红萝卜:篇章符号化修辞命名与主题凸显

(一)篇章标题的语法结构

“透明的红萝卜”作为篇章的标题统领着整篇小说,也是主题核心所在。在分析“透明的红萝卜”语篇修辞之前,先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标题的语法结构。

图1 “透明的红萝卜”成分分析Fig.1 Componentanalysis of“The Transparent Radish”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透明的红萝卜”为两层式的定中结构,第一层为“透明+红萝卜”;第二层为“红+萝卜”。从结构划分中可以看出标题中心词为“萝卜”,在组合的粘合度上与表示种类颜色的“红”语义最为紧密,而修辞词“透明”与“红萝卜”不符合常规认知的语义搭配正彰显出小说篇章修辞所在。

(二)核心语符“红萝卜”的认知分析

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认知维度。本文将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以小说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概念和修辞两个认知层面对“红萝卜”展开分析:

1.红萝卜0:概念认知层面——食物“红萝卜”的符号要素分析

概念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的、基本的方式,为认知主体提供对象世界的符号性表征,是形成主体认知经验的前提。[1]考察词汇的理性义是了解词语概念认知的的主要方式。

从词汇语义的角度来看,它集中体现在固化为词典基本释义。“红萝卜”是一个偏正式合成词,由修饰性语素“红”和中心语素“萝卜”组合而成。

《现代汉语词典》对“萝卜”的释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主根肥大,圆柱形或球形,皮的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是普通蔬菜之一。[2]

为了方便分析比较,本文将上述“红萝卜”这一能指符号的概念认知层面以及文本表层的意义标记为红萝卜0,其核心义素为:[+可食用+圆球形+红色]。

2.红萝卜1:修辞认知层面——食粮“红萝卜”的符号要素分析

修辞认知层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修辞认知是一种主体化的行为,是在审美语境中经过认知主体参与和重建的审美化修辞世界。进入修辞认知层面的词汇语义,不再拘于概念义或理性义,而是上升到比喻义,具有了临时修辞义。[3]因此我们对“红萝卜”的所指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表层概念认知,而是应该研究符号修辞认知层面的所指意义,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走出概念化的世界,打通修辞认知模式”,“通过认知主体诗兴参与,重建审美化的修辞世界”[1],在话语层面与文本、作者进行修辞化、审美化的交流过程,也是探究“红萝卜”的修辞认知层面能指意义与客观主体的符号化解码过程。

从篇章标题看“透明的红萝卜”,修饰词“透明”一词在文本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理性意义分析切入,《现代汉语词典》对“透明”的释义为:(1)(物体)能透过光线的;(2)形容公开不隐藏。[2]据语境内容,可以得出“透明”的核心义素为[+物体+不可见]。

结合上文得出红萝卜0的核心义素为:[+可食用+圆球形+红色],那“透明的红萝卜”的核心义素为[+可食用+不可见],可见它不仅代表了食物,也隐喻了精神食粮。将“透明的红萝卜”设为红萝卜1 。那么红萝卜0、红萝卜1语义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红萝卜0、红萝卜1语义关系Fig.2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radish 0 and radish 1

(三)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层面的主题凸显

从文本叙事来看,“红萝卜”的叙事地位很低,文中关于“红萝卜”的正面描写很少,“透明的红萝卜”更是昙花一现后便再无踪迹,但是“红萝卜”却以隐喻的形式贯穿了整个故事,表现出故事的主题性。

由图2可以看出,“红萝卜”这一符号是双层次呈现的,在横轴上由A到B,是沿着因果逻辑关系而展开的:围绕着“偷萝卜→丢萝卜→找萝卜”的故事发展脉络。从纵轴上看,由0到1是表层概念认知围绕着有关萝卜的行为事件逐步隐喻的过程,从概念认知层面的生理的饥饿到修辞认知层面的精神饥饿,是一个隐喻的修辞化建构过程。在文本深层中表现出了时代性的精神空虚状况以及人对于精神食粮的追求。这种精神上的“饥饿”,不仅是病态的,也是难以填补的。

由此可见,文本篇章命名的核心语符“红萝卜”符号化过程:横向——从既现到未现的探索过程,纵向——由表层概念认知到深层修辞认知的修辞化建构过程,而对这一符号的解码过程可以看作是探求小说主题的过程。

二、红萝卜:从篇名到文本修辞化建构

小说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题目来统领全篇,核心词“红萝卜”不仅是整个文本的“文眼”,也是小说的关键修辞符号,同时以“透明”一词来修饰“红萝卜”更是将显性的表层文本建构升华到隐性的深层修辞建构。本文将从语义学与叙事学角度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小说从篇名到篇章的建构过程。

(一)核心语符“红萝卜”的语境分析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个句子都在这两种关系中互相扩充发展的[4],而在语篇中也不存在完全孤立的语言符号,所有的符号意义都来自上下文。“红萝卜”作为小说最核心的修辞符号,具有多角度广维度的阐释空间。回到篇章语境中,通过统计分析“红萝卜”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从中语篇不同章节的联想序列中揭示“红萝卜”从篇名到文本修辞化建构的过程。

由于“萝卜”为“红萝卜”的上位词,且在全文本中多是用“萝卜”来指代“红萝卜”,所以我们以“萝卜”为关键词,统计出文本中所有篇章中出现含有“萝卜”的语境共43处。全文一共6个章节,除了第Ⅱ章没有出现,其他5个章节均有出现,其中第Ⅰ篇章2次、第Ⅲ篇章16次、第Ⅳ篇章9次、第Ⅴ篇章5次以及第Ⅵ篇章10次,出现的重点篇章为第Ⅲ篇章与第Ⅵ篇章。通过对语境的梳理,篇章语境中形成了四次“偷萝卜”以及“找萝卜”的核心发展情节。

(二)核心事件的语义角色分析

语义学中的“语义角色”,是根据句子中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而抽象出来的,反映了人类经验中表施事、受事的“物体”与表动作、性质的“动程”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5]如果将篇章中的核心事件“偷萝卜”和“找萝卜”看做是一个动程。那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为施事,因施事行为动作而受到影响的事物是受事,而事件的引发者为致事。本小节以“施事、受事以及致事”为分析点,将“偷萝卜”和“找萝卜”事件中的人物关系模式化抽象出来。

表1 核心事件的语义角色分析Tab.1 Semantic role analysis of core events

从表1中可看出在“偷萝卜”事件中,虽然黑孩是施事角色,但是主使人是小铁匠,对“红萝卜”的需求也主要在于小铁匠。但是在另一核心事件“找萝卜”中,黑孩是真正的施事角色,寻找行为是主动性的,不同的是黑孩寻找的不是“红萝卜0”,而是那根“透明的红萝卜”,即“红萝卜1”。通过对核心事件的语义角色分析,找出其中施事与受事的异同,可以更进一步分析人物对“红萝卜”的深层需求。

(三)文本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二元对立

情节线索是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也体现出作者的构思与审美。本文将从文本结构的角度解读小说的情节艺术性。将chomsky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6]运用到文本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表层结构指文本的语象结构,深层结构指小说的意蕴,前者存在于小说的语言表象中,后者潜藏在小说的语言表象之下。[7]

1.故事文本表层结构——生理食粮“红萝卜0”

“红萝卜0”作为一种食物,在文本叙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启动到深化构成了故事文本表层结构。

(1)启动文本叙述。首先文本背景时间是丰收的秋季,但却弥漫着饥饿的氛围,人们“为食而活”的生存状态构成了文本叙述的背景环境。修水坝赚工分拉开了故事叙事的帷幕,汇聚了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小铁匠和老铁匠等追求“红萝卜0”的人,开启了后文的叙述。

(2)推动文本叙述。在叙述开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生存食物以“红萝卜”这一具体形象出现在叙述中,出于对“红萝卜0”的追求,发展出核心事件“偷萝卜”,从而衍生出“找萝卜”事件,也正是这两件核心事件构成了整个文本的发展框架,推动了文本叙述。

(3)深化文本叙述。“红萝卜”作为篇章标题的关键词,以“红萝卜0”隐喻出了文本的饥饿主题,映射出人在“为食而活”的生存状态下异化。为了夺取食物,偷盗的行为不被谴责反而默许,生理上食物的匮乏也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红萝卜0”构成篇章的表层结构时,也暗含了小说的深层意蕴。

2.故事文本深层结构——精神食粮“红萝卜1”

对读者而言,揭示小说深层意蕴是小说解读的关键环节。“小说深层结构不是小说内容,不是小说情节、人物、主题,它是作者对小说内容表现出来的基本的态度、看法、情感。[4]所以在解读文本时,不能仅看到文本的表层结构,更要从字面表层深入到作者的主题思想表达。下文将从两个核心事件中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1)“偷萝卜”事件的结构分析

分析核心事件“偷萝卜”是阐释“红萝卜”篇章修辞的关键之一,本小节从主角小铁匠的视点,剖析“红萝卜”所具有的隐喻义。

表2 偷萝卜事件的结构分析Tab.2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radish stealing event

从表2中四次偷萝卜事件来看,小铁匠指使黑孩偷拔“红萝卜”的表层动机是由于生理饥饿追求“红萝卜0”,而在文本叙述过程中,“红萝卜”在小铁匠的需求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红萝卜0”,而是作为精神食粮“红萝卜1”去追寻。比如文本中前面两次拔萝卜的深层动机是为了满足胜利仪式感的需求。而后两次偷萝卜是由于小铁匠对菊子姑娘追求失败,爱而不得的精神痛苦让他濒临崩溃,而“红萝卜”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救命药。

在“红萝卜0”构成的篇章表层结构中,“红萝卜1”成为表层发展结构中深化的隐喻义,但是作为表层食物的红萝卜是无法满足小铁匠的深层精神需求。

(2)“找萝卜”事件的结构分析

“找萝卜”事件是以主角黑孩视点为主,寻找也就意味着曾经拥有到丢失。本节将以分析“透明的红萝卜”为主,从全文的发展脉络中探析其隐喻义。

首先“红萝卜”中的“红”对于黑孩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在黑孩视点中,菊子姑娘便是“红”的代表,穿着“红线交叉成的方格布,戴着紫红色的头巾,手绢上还有着红花儿”,“红萝卜”对于黑孩来说就象征着菊子姑娘。而“透明的红萝卜”即“红萝卜1”则象征着菊子姑娘的爱。

表3 “透明的红萝卜”事件的结构分析Tab.3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The Transparent Radish"event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透明的红萝卜”缺失的前两章中,却正是其暗中生长的阶段。在篇章Ⅰ中,黑孩遇到了真正关心自己的菊子姑娘。在篇章Ⅱ菊子姑娘对黑孩无微不至的关照更是加深了黑孩对菊子姑娘的感情,黑孩开始对菊子姑娘不仅有着母亲般的依赖,也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象征着两人感情的“透明的红萝卜”在暗中增长。

到了篇章Ⅲ中,真正出现的“透明的红萝卜”也象征着黑孩和菊子两人感情的巅峰,但是在小石匠与小铁匠的介入之下,被忽略的小萝卜就算变成了最美的“透明的红萝卜”,也只能昙花一现。“透明的红萝卜”的丢失象征着黑孩不仅失去了对菊子姑娘的占有权,也失去了菊子姑娘的爱。

在篇章Ⅳ后四次找萝卜事件中,黑孩苦苦追寻的那根奇异“透明的红萝卜”是对母爱的渴望,但是四次皆失败的结局也暗示出了黑孩的悲惨命运。

3.小结

在由“红萝卜”构成的两个核心事件构成文本的表层发展结构时,两条发展线索“红萝卜0”和“红萝卜1”也一明一暗紧紧交织在故事情节之中,在文本安排上也呈现出一显一隐的对立模式。“偷萝卜”以及“找萝卜”事件背后暗藏着小铁匠与黑孩两人的精神追求之旅,在文本的最后,随着第四次拔萝卜和找萝卜的失败也收束了整个由“红萝卜1”暗喻的“精神之食”为背景与主题的文本叙述。

三、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主题指向:精神缺失

“透明的红萝卜”这一短语符号不仅是篇章的标题,也是语篇修辞建构的核心。其中中心语“红萝卜”是全文的修辞象征,构建语篇核心事件的关键,而修饰词“透明”以看不见的语义,使得“红萝卜”具有隐喻性。在对核心事件“偷萝卜”和“找萝卜”的语义角色以及追求动机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语符“红萝卜”除了代表了食物“红萝卜0”,也隐喻了精神食粮“红萝卜1”。全文以表层“食”的深层隐喻义推动了整个文本叙述发展,引出了对文本主题的思考。

在资源困乏、生存资源竞争残酷的背景之下,物质的缺失导致人最基本的物欲追求无法满足,情欲处于长期被压制的状态:人普遍有着更深层的精神缺失。比如后妈对黑孩的虐待,周围人对黑孩的冷漠,小铁匠和老铁匠师徒情分的淡薄等。文本中人物在追求食物符号“红萝卜”时,不仅仅是基于物欲动机,更有深层的情欲驱使。黑孩在执着寻找那丢失的“透明的红萝卜”,小铁匠将“红萝卜”作为灵丹妙药,这种种可笑的行为正反映出了特定时代下,人们精神缺失的状态以及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困苦。

猜你喜欢
红萝卜深层萝卜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对应:小小萝卜头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萝卜蹲
买萝卜
树洞里的歌声
两种萝卜
打破作风建设周期律的深层思考
阿桃历险记之红萝卜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