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 涛 樊 杰
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经历跃迁式发展。截至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为全球第2 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巨大并且仍在继续增大的人口和发展压力,资源与环境的制约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为了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随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中国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部分遏制。尽管如此,中国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为了解决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考虑的问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1]。这一理念为新时代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指导思想、目标和方法。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扩充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加入草原生态系统,变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及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破解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中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术界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化,出现了研究的热潮,但缺乏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展的分析,特别是鲜有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进行回顾性研究。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图谱软件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相关论文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要素相关进行分析,探讨2013~2020年之间相关研究的特点、研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采用知识图谱软件“引文空间(Citation Space,Citespace)”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关文献进行研究。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2],以呈现文献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通过此类方法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软件可以清楚地反映文献的作者、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共现网络等信息。在参数设置方面,根据本文所选文献时间跨度设置为2013~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其他基本参数为默认设置。
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可靠性,本文数据选自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2日,检索时段为2013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以主题词“山水林田湖草”进行检索,从检索结果中剔除报纸、年鉴、卷首语等结果后,筛选出与“山水林田湖草”相关的文献222篇。
依据学术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状况,绘制文献分布曲线,有助于明确该研究主题所处的研究阶段,评估其基本的发展趋势。图1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从图1中可以发现学术界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至2017年为第一阶段。虽然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从2013年开始提出,但从筛选出的文献中发现2017年相关研究才开始出现,且仅有4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2013年这一概念才首次提出,学术界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研究,直到2017年7月,中央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扩充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概念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央工作会议的重视强调才引起了更多学者的注意;2018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关研究文献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增长到134 篇。初步分析其原因可能是2016年以来,中央遴选了二十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部分试点项目于2019年陆续完成验收,学者们对试点项目的成果进行了分析,刺激了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的飞速增长。当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试点项目在全国实施,学术界对其关注也逐渐增多。随着各个地方的探索实践逐步深入、经验逐渐积累,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
通过对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领域的核心作者。运行Citespace,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得到节点数为114,连线数为81,密度为0.0126 的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王夏晖、王波、周妍、罗明、姜霞、吴钢等学者论文产量较高,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密度0.0126 显示整体上没有一个中心性的作者,从连线上可以看出关注该领域的学者合作程度并不高,只形成了少数几个小型的合作网络。
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王夏晖研究员(6 篇)。同时,王夏晖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该领域的学者之一。2008年,王夏晖发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一文,从理论角度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概念下的保护修复具有尺度性、整体性、功能性、均衡性的特征,在操作上需要整体推进、分区实施、因地制宜、长效管理[3]。此外,王夏晖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2018年针对承德市和御道口牧场的特点,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建议[4-5]。同时,发文量较多的王波(5篇)、周妍(4 篇)、罗明(4 篇)、姜霞(4 篇)、吴钢(4 篇)等学者也都较早地进入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领域,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核心力量。
图1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文献年度数量分布
通过统计发现,发文量并列第3 名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吴钢研究员是最近几年该领域的高频作者,吴钢在2019年连续发表4篇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的论文,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论体系、要素关联性、工程布局和技术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且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素关联性分析——以长白山地区为例》一文被收录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这篇文章以长白山地区为分析对象,具体阐述了山地、水体、林地、耕地、湖泊、草地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指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既要注重工程实施,也要注重体制、机制的建设,进行统一、协调的规划和管理[6],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成金华教授发表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被收录于CSSCI,该论文同样指出生命共同体各要素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需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7],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的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运行Citespace,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得到节点数为110,连线数为60,密度为0.01 的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图3)。通过图3得知,密度为0.01显示在该研究领域缺少中心性的研究机构,从连线上可以看出在该研究领域各个研究机构合作程度不高,仅有少数小型机构合作网络,其中,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中发文量较多。
同时,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的单位按照院校一级单位进行数据整合后可以得到该领域的核心发文一级机构,进行排名后如图4,可以看出,排名前3的发文一级机构分别为自然资源部(21 篇)、中国科学院(14 篇)、生态环境部(8 篇)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 篇)。自然资源部负责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并且在众多分支领域内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研究团队,这为其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国科学院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分支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依托中科院的综合学科实力,在该领域的研究上具有综合优势。生态环境部则更加关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基本制度、起草法律法规、编制并实施环境规划等,在建立、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共建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并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领域,在相关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图2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图3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对发表文献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在该领域的核心发文期刊,相关文献发文量排名前5 的期刊如图5。根据图5,在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期刊是《生态学报》。《生态学报》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中国生态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在2019年刊载了32 篇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论文,对相关理论、影响因素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19篇是对具体案例或试点项目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环境保护》仅次于《生态学报》,在发文量方面位列第2。《环境保护》是中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期刊,也是中国较早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专业性期刊,从2018~2020年每年刊发相关文章,显示其对该研究问题有着持续性的关注。
图4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核心机构
图5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核心发文期刊
研究热点反映了学术界对某一研究问题的关注重点及研究方向,对深入了解与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凝练,通过研究某一领域相关论文的关键词,即可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行Citespace,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得到节点数为173,连线数为287,密度为0.0193 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6)。
图6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对图6所包含的关键词进行初步的提取与统计,得到出现频次前10 的关键词,按频次从高到低列出,得到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水林田湖草”作为关键词以133 次的频次为最高,其次是“生命共同体”,出现47 次。“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高频关键词前列,表明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常以这些关键词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应该从整体性的视角进行研究。
由于关键词频次统计仅能初步反映研究动向,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研究热点,可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因此在图6的基础上选取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io,简称LLR)算法提取聚类标签词,得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7)。图7中呈现了“生态修复”、“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流域治理”、“生命共同体”、“生态安全”、“流域经济”、“战略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现代化”等11 个聚类,反映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图7进一步提取,可以得出每个聚类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标签词,整理后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表2)。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每个关键词聚类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
表1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关键词频次统计表
关键词的时序图谱是将相同时间(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了相同的时区中,按照时间序列从远到近的顺序排列,这种形式的可视化能够清晰地展示时间维度上研究内容的演进过程[8],即能够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图6)的基础上,按照时间片段生成关键词时序图谱(图8)。
图7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2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从图8中可以看出,学术界在不同的时期,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一研究主题的关注点不同,因此,结合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具体的期刊文献内容,本文认为可以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演变划分为基础时期、繁荣时期和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以更好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1)基础时期(2013~2017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处于起步发展的时期。由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于2013年由中共中央提出,从国家层面上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不能各自为战,应当把各个生态系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治理,这对过去相对落后的观念和做法产生了影响,并且统筹考虑各个生态系统比单独研究某一个生态系统要复杂,因此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直到2017年中共中央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完善,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学术界开始对其加大关注,但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地是对政策进行初步的解读,并未系统化地研究。
(2)繁荣时期(2018~201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学者和机构投入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当中,相关文献逐渐增多,研究方向开始多元化。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土地整治、水资源、流域等。同时,基础时期中央政府在各地开展的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陆续验收,学术界得以对这些试点项目进行案例研究,产生了较强的现实意义。并且从国土整治、水资源、流域等这些研究热点来看,一些学者认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性地保护与修复最终应落实到以流域为单位进行操作和实施。例如北京林业大学的余新晓教授在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水土保持》的文章中认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当以流域尺度的系统治理为发展方向[9]。
图8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关键词时序图谱
(3)新时期(2020年起)。在这一时期,随着该领域的研究及实践不断推进,相关研究重点也逐渐深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农村环境整治仍被关注,但区别于以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制度体系建设越来越被人关注,反映出学者们逐步跳出具体的生态系统,更多地结合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关问题。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2013~2017年为第一阶段,相关研究较少,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地是对政策进行初步的解读,并未系统化地研究;2018~2019年为第二阶段,研究文献呈现爆发式增长,研究方向呈多元化特点;2020年后为第三阶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制度体系建设越来越被人关注,学者们更多地结合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关问题。
(2)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以王夏晖、周妍、罗明、姜霞、吴钢等作者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但网络分析呈现整体上没有一个中心性的作者,同时领域内学者间合作程度不高,只形成了少数几个小型的合作网络。
(3)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形成了以一级单位为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在该领域核心发文期刊方面,《生态学报》、《环境保护》、《中国生态文明》、《资源导刊》等期刊刊载了大量相关领域的高质量论文。目前发文期刊多集中在地理类、环境类期刊。
(4)研究热点与主题的分析表明生态保护与修复、系统治理、流域治理、流域经济、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现代化等研究主题先后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山水林田湖草的制度体系建设。目前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
对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基于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角度,应更加重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并且研究内容应该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是增强不同学者之间、不同机构之间在该领域的合作,发挥学者们各自的学科背景、技术储备、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合力解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问题。
三是应加强社会科学类期刊对该研究问题的关注,尤其应重视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优势,更全面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领域进行综合研究。
四是在继续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手段和方法加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为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