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森林古道保存现状与保护利用初探

2020-02-01 13:17杨艺薇何晓菲黄宇南林志伟
自然保护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驿站

杨艺薇 何晓菲 黄宇南 林志伟

(1浙江省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2浙江省丽水市森林收储中心;

3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323000)

1 引言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1],提到要建设一流森林休闲养生区,加强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绿道、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示范项目建设,先行开展部分森林古道建设试点;2015年浙江省林业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2]。文件中提出要创建森林人家,特别强调森林人家周边要有森林古道。因此保护利用森林古道则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3]。丽水古道,作为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象征着处州文化的高度发展,见证了浙西南文明发展的进程,是当地自然生态、风土民俗和人文历史的集中展示,也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以古道为纽带,深入挖掘古道的历史渊源、风情典故、沿途村落等资源,整合串联沿线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丽水森林康养旅游、推进丽水市践行两山理论、发展全域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丽水市森林古道保存现状

2.1 基本概况

采用抽样实地踏查的方法,对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九县(市、区)进行抽样现场调查,对调查样地内的森林古道的起止地点、长度、路面材质、功能、资源要素等进行拍照和记录。对丽水市32条森林古道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9个县(市、区)现今保存较好的古道有30条,共计约3400公里,从古道功能分析,具有文化功能的有8条,景观功能的有9条,旅游功能的有4条,通行功能的有9条。从路面材质分析,大部分森林古道是石块、石头的路面材质,仅个别是条石、石泥材质(表1)。调查结果表明,保存较好的古道有16条,一般古道有13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栝苍古道(14公里)、苍岭古道(20公里)、婺处古道(31公里)、畲乡古道(12.5公里)、凤百古道(35公里)、小岱古松古道(5公里)、十里杜鹃古道(3公里)等,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保存完整、历史文化悠久、影响大、有修复和开发价值(表2)。

表1丽水市森林古道长度、路面材质、功能一览表

序号 古道名称 长度(公里)路面材质功能18 廊桥古道 11.1 石块 景观19 香蕈古道 17.4 石块 通行20 苍岭古道 20 条石 通行21 大洋山古道 35 条石 文化22 十里杜鹃古道 3 石块 景观23 小岱古松长廊 5 石块 景观24 婺处古道 31 石块 通行25 钓鱼岭古道 2.5 石块 通行26 枫树岭古道 30 石块 通行27 钱余古道 5 泥石 通行28 景庆古道 5.5 石块 景观29 畲乡古道 12.5 石块 文化30 台湖岭古道 3 石泥 景观

表2丽水市代表性森林古道资源要素一览表

2.2 沿线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现状

丽水古道沿线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驿道遗存(驿站、驿亭、桥梁)、军事设施遗存(关楼)、宗教设施遗存(古寺、宫、庙等)、因驿道而兴起的历史古城镇及古村落。其中,有我国青瓷史上的名窑--大窑龙泉窑遗址,迄今1400多年的大型水利工程--莲都通济堰,有被誉为“雾中桃园”的明代古建筑--景宁时思寺,有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之称的缙云仙都摩崖、有“廊桥之最”美誉的庆元如龙桥,被誉为“中国斜塔”的松阳延庆寺塔,以及其他古道相关遗址多处。古道沿线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已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但依然存在较多的历史遗迹与古村落待保护挖掘,其对研究丽水境内古代的经济、交通和民间风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2.3 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现状

古道沿线拥有揭示丽水发展史源远流长的好川文化、传说中的黄帝文化和汤显祖、刘基等名人文化,风情独特的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展现古代能工巧匠精湛技艺的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展示现代艺术的摄影和巴比松油画文化,基于生态优势的生态文化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香菇文化等,构成了丽水文化璀璨夺目的文化要素。

3 森林古道保护发展存在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古道已逐渐被人遗忘,古道路基和与古道共存的凉亭、古树等毁损日益加剧。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许多市民将周末走古道、赏风景作为健身的好方式,许多外地驴友也慕名前来丽水古道行走。但目前,除栝苍古道的一部分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外,其余古道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路基被侵占,沿路古树被砍、凉亭漏水、梁柱霉烂、墙体倒塌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2 旅游产品单一

从调查数据来看,古道沿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但古道承载的文化正一点点遗失[6],当前文化旅游开发力薄弱,产业融合度低,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可供旅游者体验的内容不多。

3.3 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古道留存段落多为地形复杂的山地陡坡路段,虽沿线生态资源秀丽,但基本的配套设施缺失,如入口处缺乏停车场和游客中心,难以满足全家游、亲子游的休闲需要。古道入口标识、卫生设施和路线指示牌普遍缺失,与周边景区联动少,旅游开发程度较低。

4 丽水市森林古道的保护利用初探

4.1 开展指引保护修复

丽水森林古道保护是指为保存丽水森林古道本体、附属设施及其环境和其他相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护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森林古道修复是指对古道本体和附属设施的现状整修和重点修复。现状整修主要是规整丽水森林古道本体、附属设施歪闪、坍塌、错乱和修补残损部分,清除经评估为不当的添加物等。整修中被清除和补配部分应有详细的档案记录,补配部分应当可识别。重点修复包括恢复丽水森林古道本体、附属设施结构的稳定状态,修补损坏部分,添补主要的缺失部分等。

4.2 规划具体重点线路

根据资源密集度、市场知名度及地域代表性,整合上述五类古道类型,优选4条作为重点线路,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分别为云龙庆景古道、栝苍古道、苍岭古道、婺处古道(表3)。

表3分线规划里程表

4.3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丽水古道旅游配套设施与现代旅游发展不相匹配,古道旅游整体发展较慢,产业融合不足。丽水森林古道旅游开发应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新六要素,即“商、养、学、闲、情”。针对商务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情感旅游、探奇旅游等旅游新要素、新业态,建设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森林古道标识系统,配备必要的公厕、垃圾桶、凉亭、驿站等必要旅游生活设施和危险路段的护栏、防落石网等安全设施。

4.4 深挖旅游文化产业

以古道文化特色小镇为核心,结合丽水森林古道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及部分历史节点,建设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生活等功能的丽水森林古道文化特色小镇。通过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道文化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产业发展,激活沿线古道特色小镇的产业活力,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7]。同时,以古道文化特色村落为载体,串联沿线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村落[8],结合丽水绿道建设、古村保护、森林人家等工程,形成以线串点的古道文化乡村带,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沿线村落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保护丽水市森林古道,合理利用森林古道资源,做好古道旅游的开发,是践行“两山理论”,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应在资金、制度、技术上予以保障。在资金保障上,应充分利用省财政在保护、修复古道的专项资金。同时,市县应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古道示范段古道修复、标识系统及相关基础驿站设施配套建设。统筹驿站城乡规划编制、农村驿站环境整治等各项经费或引进社会资本对古驿站道保护利用给予资金保障。在制度保障上,完善古道相关保护规章驿站制度,制定古道保护与驿站管理法律法规。并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健全多部门联动,县市区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古道管理上水平。在技术保障上,全面建立古道驿站历史遗产数据库系统,按驿站文献类和物质文化遗产驿站类分类录入系统。坚持“专家领衔、多方结合”的原则,邀请专家指导丽水古道重点线路的驿站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

古道森林旅游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全新旅游业态。充分利用古道的“生态功能”促进森林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引领丽水“乡村振兴”。相关部门应全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成功范例,塑造丽水古道旅游新名片,扎实推进丽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辟丽水两山理念新境界。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丽水古堰画乡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