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巾
以江西民办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江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中等偏下, 教师离职倾向较高。从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出发, 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江西民办高校起步于上世纪末,曾经办学规模跃居全国之首,与北京、陕西并称中国民办高校前三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市场需求。二是政府支持。但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虽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已失去优势,已无法再与北京、陕西号称前三强了。本文以江西省民办高校为调查问卷对象,找出江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实现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江西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二、调查设计与结果
(一)调查设计
此项调查主要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 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 192 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6%。此外,对J学院教师进行开放式的访谈, 以作调查问卷的补充。
教师 A:教师离职比率高。本人2013年9月来J学院,一同聘用进来的共有八位老师,到目前只留下本人一位,其他七人都考公务员或去公办学校或读博士去了。教师 B:教师总体收入不高。学校的工资十多年都没有相应的调整,甚至还下降了,三年前学校直接取消了每月的讲师职称补贴,取消了寒暑假绩效工资,与同类公办高校相比,基本工资偏低。教师 C:学校的福利待遇几乎没有。所有的过节费二十年都没变,逢节就是发放100元。教师 D:普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非常少甚至没有。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主要集中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
(二)调查结果
调查的总体结果是教师职业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调查发现, 江西民办高校教师对收入福利待遇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感到最不满意;对自我实现方面满意情况、工作感受方面满意度、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满意情况、工作培训情况等满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人际关系满意情况是最满意的。
三、影响江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因素分析
(一)受社会制度大环境的限制,办学经费问题是难点
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靠办学者投入,基本上依靠学生学费和国家贷款。另外投资者创办民办高校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盈利,因此民办高校每年的收益不可能拿出太多用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身上。国家对民办高校经费方面的支持也是较少的。
(二)学校教师职业发展不如公办高校教师广阔
政策不仅在财政拨款上偏向于公办高校,在职称评审、课题申请、评优评先、国际交流等方面也偏向于公办高校教师。公办高校教师申请课题、评职称比民办高校教师容易得多,而且公办高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远远大于民办高校教师。
(三)教师工作不稳定,离职倾向比较突出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变动较为频繁,教师工作内容变化大、跨度大,一学期可能要教授几门新课,备课工作量很大。不少教师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教学问题、生活问题,导致强烈的职业困惑和焦虑。在高校科研任务的呼声背景下,江西民办高校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工作。这些繁重的工作使教师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只要遇到好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离职。
四、提高江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社会制度大环境来落实办学经费
第一,国家要从宏观层面上规范民办高校的利润分配,确保民办高校每年必须拿出利润比例的50%以上用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身上;第二,引进企业赞助。可与企业签订长期的人才培养合同,为企业量身打造,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与事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加强联系,让事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多回报母校;第四,国家与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量,增加对民办高校经费的投入。
(二)推进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
完善江西民办教师社会保险专项补贴,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高校建立教师年金制度。
(三)优化教师培训内容,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
江西民办高校一方面应逐步扩充教师数量, 减少专职教师教学以外的工作量, 使教师有时间参加培训; 另一方面应关注教师个体, 切实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确定培训目标, 并提供详细的各类年度进修计划,具体做法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四)建立公平、长效的教师晋升制度
晋升可从职称晋升和职务晋升两个方面着手。在职称评审过程屮,不仅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学校各项会议、教研活动中的表现,还应该关注发表论文与申报课题等科研基本条件。职务晋升既要依据教师的考核结果,也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杜绝论资排辈,只要是业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的教师,哪怕非高学历者,也可破格提升。
(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升教职员工的凝聚力
组织文化是使员工获得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不断实现自我的文化保障。帮助教职员工认识工作意義、建立工作动机、调动工作积极性。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教师对学校的热爱。(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