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亲密友好邻邦,中泰两国自古就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事实上,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不同,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着大量差异。本文着眼于比较中泰文化在交际礼仪方面的差异,同时强调了对方的礼仪禁忌,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碰撞冲突,从而实现更好的交流合作,促进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中泰;礼仪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礼仪禁忌
作者简介:龚朴玉(1995-),女,汉族,云南宣威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一、礼仪的涵义
“礼仪”包括“礼”和“仪”两个维度的概念。《左传》有云:“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而孔子更是把“礼”视为判断一切社会成员言行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观之,“礼”主要起到和谐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套社会规范和行为制约。而当这些规范和制约通过一定的形式、动作等表现出来,就称之为“仪”。礼是仪的内容,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由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显现出来,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交往沟通等各个方面,是接人待物的行为规范。不同的礼仪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泰礼仪文化差异
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重礼仪、守礼法、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 泰国也是一个具有礼仪风范的国家, 向来有“微笑之国”的美称。泰国人民爱和平, 重礼仪,各种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中泰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见面礼
人们相见和告别时的打招呼, 称为见面礼。中国古代有拱手相见礼,通过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行礼时, 双腿站直, 上身直立或微俯, 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 左手在外, 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 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 右手在外, 女子则正好相反。如今, 握手礼成为人们见面或告辞时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礼节。
泰国的见面礼是“合十礼”,即人见面或辞别时在胸前双手合十相互致意,行礼时,头部(下巴)略低下去,以表示尊重。合十礼不仅仅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它还能体现出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对方社会地位越高,则手应该举得越高。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见到皇室成员),还会把手举到高过头部的位置。合十礼是泰国复杂的社会文化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把整个社会的各个阶级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2 宴饮礼仪
《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具有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遗留下来很多传统礼节,这些礼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消失,而是成为了我们的文化特色。其中,饮食礼仪尤为重要,在各种典籍中均有记载。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宴饮待客的训条:“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礼记·曲礼》云:“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近食案,以免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关于用筷也有讲究:忌舔筷;忌迷筷,拿不定主意;忌移筷,不停顿的夹菜;忌粘筷,用粘饭的筷子夹菜;忌插筷;忌跨菜,跨过去夹另一个菜;忌掏菜,用筷子在中间扒弄着吃;忌剔筷。现代中国的饮食礼仪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饮食礼仪,总体原则就是尊敬长辈,取用适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细嚼慢咽,显得礼貌有教养。
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害, 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交往频繁, 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泰国影响非常大。如今泰国保留着中国四世同堂的传统习俗,另外还吸纳了西方的餐桌礼仪。泰国餐大多数使用勺叉, 左手用叉, 右手用勺。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 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叉示意后才可以用餐。用餐的时候, 餐巾并铺在膝上,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手上的油渍, 但绝不可揩拭餐具。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中途放下叉勺, 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叉勺放在一起, 表示用餐完毕。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 咽下去再说。用餐完毕, 女主人站起, 才可离席。
2.3服飾礼仪
服饰是人们判断其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修养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之一。得体的服饰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中国历史悠久, 民族众多,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其服饰文化差异非常大。以汉民族为例, 历经了多年的变迁, 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马褂、旗袍原是清代满人服饰, 现已成为中国特色传统服装。穿旗袍的时候,注意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不同面料和花色、开叉高度不同的旗袍;为了避免走光,需要将旗袍的纽扣全部扣上,最好搭配连裤袜。最后,无论站、坐、走都要保持良好的仪态,给交际对方留下好印象。现代人有足够的自由穿自己想穿的服装,但也充分考虑场合和目的,比如着西式套裙上班,成熟稳重;着旗袍赴宴显示女性个性风采;着运动休闲装踏青郊游,轻松随意。
泰国的国服名叫“帕叻差他服”,意译为御赐服,也叫钦定服,由泰国王室设计的。男士的御赐服一般多用于泰式婚礼上新郎的礼服。现在流行的女式御赐服多为上衣加筒裙的套装,有的还配有披肩。Chitlada套装,上衣长袖,下裙横条纹筒裙,用于参加一些非官式的典礼,全黑的Chitlada在丧礼中使用。Amarin套装更贵气一些,用作晚礼服,比如宴会、文娱庆典等活动。Ruean Ton套装上衣为七分袖,一般作为休闲装穿着。Boromphiman为套装或连衣裙,是一种正式的礼服,多用于晚间活动,如露天晚会、王室正式宴会等。Chakkri和Chakkraphat上身无袖,搭配披肩,通常用于晚会和婚礼。Dusit无袖,背后镂空,多用于婚礼或者西式典礼。泰国服饰礼仪有个重要的要求是熨烫,如果不熨烫,会被认为不礼貌。
另外,在泰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穿校服。尽管泰国各学校的校服有不同的形式,但都有相同的规定,不可以穿得太紧太短,裙长一般应过膝。对泰国人来说穿校服也是表示尊敬的方式,因为校服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中国的大学没有严格的穿衣规定,这也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不少误会。
三、泰国的礼仪禁忌
3.1 忌触摸头部
在中国,抚摸头部通常是亲昵的表现。但是在泰国,人的头部被认为是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因而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泰国人最忌讳别人触摸头部,尤其是小和尚的头,普通孩子的头也只允许国王、高僧或者父母抚摸。若是学生之间嬉戏打闹不小心碰到头部,会被视为故意挑衅。即使是理发师在理发之前也必须说一声“对不起”。因此千万不要触及泰国人头部,也不要弄乱他人的头发。如果无意中碰及他人的头部,应立即诚恳道歉。
3.2 忌用脚做事
在泰国,脚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不干净的部位,用脚碰人指人或者把东西踢给别人都意味着侮辱和大不敬,会被严厉批评。脚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它事情。在入座时,应避免跷腿,也不能将脚放在桌子上,更不能把脚掌面向佛。
3.3 忌用手指别人
当有人问谁谁在哪里的时候,中国人习惯用手指去指示位置,这种实用的小动作能快速解决问题,无关乎礼不礼貌。但泰国认为用手指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千万不能用手指去指别人。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不要用手指示意学生回答问题,也不能用手去指调皮捣蛋的学生。
3.4 有关香烟的禁忌
在泰国,几乎所有安装空调的场所都是禁止吸烟的,因此除规定区域之外,不能随意在公众场合吸烟。比如餐厅、学校、寺庙、公园、电影院、剧院、酒店大堂等,都是明令禁止吸烟的。因为禁烟严格,泰国许多商店、超市也不出售香烟,所以很多泰国人都是不抽烟的。若是送礼物给泰国人,也千万不能送香烟;相互交谈时,更不能递烟。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 非语言交际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准确地掌握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差异, 尤其注意对方的礼仪文化禁忌,从而减少文化碰撞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存田.中国风俗概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嵐、贾秀春.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
[3]黄家慧.论中西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4]黄寰.浅析若干中泰文化的差异[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
[5]杨媛莉.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9.
[6]何丽蓬.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礼仪[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9).
[7]李碧.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泰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J].百色学院学报.2017(6).
[8]施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