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年前,青年学生登上历史舞台,为挽救国家危难奔走呼号;四十余年前,一群年轻人奔赴考场,进而创造出祖国的灿烂辉煌;今年伊始,勇于担当的“逆行者”们力挽狂澜,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升平景象。他们是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他们撑起了民族的希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无比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该志坚如磐,奋勇向前。
关键词:奋进者;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强烈的对比中,指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奋进的姿态、搏击的勇气,奋勇向前,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一、改变中国
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毛主席亲自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有毛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书写的碑文。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碑座的一幅浮雕上——五四运动。一群男女青年学生聚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女学生带着殷切的目光,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学生、群众演说。他神情激昂,我们仿佛听见他在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是的,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发表爱国演说、进行示威游行。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不畏军警的刀枪,他们迈着昂扬的步伐,高喊激越的口号,只为救国于危难。站起来呀!我们的四万万同胞!人群中走来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张太雷、陈潭秋、张闻天……这场运动改变了中国,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曙光即将来临。回顾这场运动,毛泽东同志在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创造中国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广大青年们激动不已,大学梦被唤醒了,犹如春风吹进干涸的心底。他们来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重拾起当年的书籍、当年的纸笔,那专注的神情,跃跃欲试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奋进的力量。相差10岁的人们同场竞技,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他放弃海外的高薪,回国后的8年时间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科研和培养人才。他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他为共和国培养了13名博士、5名硕士。他犹如永动机一般,即使在病重期间也不停息,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帮拼命的人,我们虽然努力了,但还很不够,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1]他是时代楷模,也是“最美奋斗者”。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黄大年那代人,为什么他们那么努力?因为他们深知10年的停滞,造成了我国人才的断层,他们不仅要为自己“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更要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创造了如今的中国。
三、守护中国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我们奔向春天的脚步。从四面八方汇集的“逆行者”纷纷赶往湖北。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王炸”天团会师武汉,其他各省、部队医疗精英赶赴湖北。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披甲上阵,亲临一线指挥抗疫。24岁的护士佘沙主动请缨,一句“我是汶川人呀”令人動容。保洁员曹大姐主动报名为公共卫生间清洁和消杀,她说:“来方舱是勇敢者,回家就是胜利者。”工人们用十余天就修建好雷神山和火神山。群众说:“看到医院门口有武警站岗,我们就放心了。”在这次的防疫战中,多个行业的人们投入其中。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是父母、也是孩子,可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守护着百姓,守护着中国。
四、回顾历史
一百年前,一群19世纪的90后敢于抗争、奋勇搏击,改变了我们的国;四十余年前,历经苦难的青年人努力拼搏,以时代为己任,创造了我们的国;如今,志坚如磐的“逆行者”们,不畏风险、与病毒作斗争,守护了我们的国。由此上溯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华民族生来就具有强烈的抗争和拼搏精神。从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沧海的神话传说,到司马迁发奋十余年写成《史记》、黄道婆改进和推广纺织技术从而获得“衣被天下”的美誉,再到近现代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的英勇抗争,历时数千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的中华儿女以坚定的志向、奋进昂扬的心态、敢于搏击风浪的勇气书写了壮烈的民族传奇。历史从未忘记那些奋力前行的人。
五、寄望青年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今,为我们创造丰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那代人已经或即将退休,青年人应当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奋勇向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延续中华文明而拼搏,为自己、为民族书写光荣的历史,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2]
参考文献
[1]莫洁,生命,为祖国澎湃[N].北京:光明日报, 2017.(07)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北京:言实出版社,2017:13
作者简介:游嘉(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助教,游嘉,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