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荣
都说壮乡武鸣是个神奇的地方,既古老又年轻。
说古老是因为武鸣境域,秦时属于象郡地,汉时属增食、领方县地,三国时属于临浦、怀安县地。直到宋朝景祐二年(1035年),武缘县治所移至今武鸣区南部板苏,武鸣的前身武缘才正式叫响。风云际会地走到1912年,本地人陆荣廷任广西都督时,意“以武而鸣于天下”,将武缘改为武鸣而沿用至今,武鸣的大名得以“谁人不识君”。如果以有武缘名开始算起,至今也有995年,近千年的岁月不能说不古老。如果以有现名开始算起,至今也已经108年,人生百年春秋,可谓长寿可谓古稀。而要说年轻,那是因为壮乡武鸣已于2016年5月撤县设区,作为南宁市的一个区,从农民到市民,至今刚刚4岁多,才是一个幼儿的年纪!
就这样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武鸣,有一条令人神往的街道叫东鸣路。为什么说东鸣路令人神往呢?因为一条东鸣路可以说是壮乡武鸣的一个缩影。东鸣路从灵源路始,过钟楼至红岭路止,全长约2公里,南北走向,一边是老城区,一边是城中村大同村,是城与村的交界处,繁华与简单的接合部。东鸣路双向四车道,没有辅路,但人行道与车道有绿化带隔开,人行道宽阔,有盲道及电动车停车位,有楼荫和树影,连排的商铺一家接一家,据说是武鸣区商铺租金最贵的地段。在这条街上,有车站、银行、酒店、饭店、网吧、灯具店、装修公司、通讯超市、农家乐、粥店、百货商店、幼儿园等,更重要的是,这条街还是一条夜市街,摆地摊的都在这扎堆。据说,这里晚上还是喝啤酒的天堂呢!
周末天一亮,东鸣路上立即响起沙沙的脚步声,我和晨练的市民披着晨光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惬意地行进着,为每天一万步目标流汗喘气。8点多,商家陆续开始打扫门庭,敝开大门迎客。在画好的停车位里,整齐停放着各种交通工具,这其中电驴是个庞大的军团,如等待冲锋的小铁骑,而那笔直的盲道如一条黄色绸缎带子畅通无阻。我正要结束晨练时,迎面看到一位美少妇牵着一只雪白的宠物狗走过来,一看是个熟人,正准备上前打招呼,却不想她转身向附近的垃圾筒走去,将手中那一团餐纸扔进写有“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里。回转身见站立一旁的我,不好意思地跟我打了声招呼说:“这狗仔不听话,到街上才拉,现在不是提倡‘创建文明城市,有你有我嘛,为了美丽小城,我只好代劳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故事我就要当作“很久以前有一个人”那样的故事了!这少妇就是我的一个侄女,家住大同村,东鸣路开发时,她家也分得临街商住楼,现在商铺租给人家做生意,家人在楼上住。她说她最近忙不能回娘家,叫我带点东西回去给老人家,于是顺便邀我上她家去坐坐。我们不走商铺,而是转到背街从后面后门上去。从繁华的前街转到背街,这里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以前我来时,村里人虽然住上了高楼,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农民习性还改不掉,拆旧房留下的旧木头、烂木板、柴草、旧桌、砖头、鸡笼等杂物都舍不得丢弃,一时又用不上,就都堆在后门处,日积月累、日晒雨淋,要多脏乱有多脏乱,正街和背街简直就是两个对立面,一个光鲜一个脏乱。而现在,这些农村常见的杂物被清理干净了,商铺后门也亮堂了起来。没有观念的转变,要想让村里人扔掉这些坛坛罐罐根本不可能!這是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个拐点呀!可喜可贺!
出来的时候,我们从另一个路口出来。这个路口,住的是部分自主经营商铺的农户。有个老大爷正在自家铺面编织手提篮。这些手提篮造型各异,色彩鲜艳,颇有几分艺术特色,我也不由得走过去赞道:“阿叔,手艺真好!
晚上,友女邀我去逛夜市。她说:“走,我们也摆地摊去!”友女是小学老师,她能磨开这个面?见了面她说:“现在摆地摊可是时尚语哦!你想吃什么?”我说,想吃黄鳝粥,想吃炒田螺,想吃烤鱼……她说,那就走吧!
一下子,我们就淹没在人声灯影的东鸣路里,享受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扮演着不一样的你和我!
责任编辑 谢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