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要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充满“辩证性”。“辩证性”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看,高考作文题越来越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正确处理好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上许多的关系在表面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统一的。前两年全国卷抛出了一个话题——“分数与奖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应当进行辩证分析,而不是将分数与奖惩完全对立起来。分数应当与奖惩挂钩,只是这个挂钩应该在合理的区间内,既要看到进步,也应包容偶尔的失误和波动。全国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更是一道充满辩证思维的作文题。这道题讨论了个体致富与群体致富的关系。一个目光短浅的人,肯定只考虑到个人利益。殊不知,在现代社会,个人利益始终是与集体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没有集体的富裕就不可能有个人的收益。小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无形中教会了考生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领域。再如前几年有一道题考查“一步与一生”的逻辑关系。很多考生记起了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据此分析,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坦途顺畅;关键的“一步”走错了,一生蹉跎后悔。但也有部分考生辩证分析,反向思考,强调“一步”未必会影响、制约“一生”。不要因为人家“一步”之错,就断言人家没有光明前途。走错一步不要紧,只要退步抽身走出误区,就不致葬送美好的人生。一步再重要,也仅仅是一生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取代一生。两相比较之下,后一种观点显然更胜一筹。
二、辩证分析不等于态度骑墙
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比如这样的一些论点“近墨者未必黑”“男女生应该适度交往”“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等等,它们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同时也是鲜明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一目了然。以“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个论点为例,在具体的论证中首先应肯定中学生可以上网,接下来应以主要篇幅分析过度上网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是鲜明的,内容是辩证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三、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里就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老鼠是大家所讨厌的,但经过特殊训练的“警鼠”却可以用来侦察毒品及危险的爆炸装置;一个节疤遍布、无人问津的树桩经过园艺师的精心雕琢能变成一盆独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的树桩盆景;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曾被老师视为愚不可教的学生,但后来呢?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刻舟求剑”。
四、“过头话”不能讲
“过头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话说死了,把人看扁了”的意思。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无路可退。即使我们有独到的见解,也必须顾及到“常理”,顾及到约定俗成。如“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这两个论点就是过头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近墨者不黑、名师不出高徒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碰到这样的论题,如果不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的内因与外因加以辩证分析,而仅仅抱着传统的经验是肯定不能令人信服的。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现象、本质,对立、统一,普遍性、特殊性……都在考验着中学生的判断力。为避免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中学生必须注重辩证性思维的训练,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事例,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实质,不断地提高辩证分析的能力。
提升训练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懦夫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思维碰撞
貌似下水的这位健将是傻瓜,其实不然。这两个人身上都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棍子打死。冷静与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两个支点,二者应该是结合,而不是分离。具体到材料中,既要敢于下水,也要勇于回头,这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弄潮儿。考生若能提出这样辩证的见解,阅卷老师想不佩服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