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一 王均策 法佳
瞿旋,1956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祖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出生于日照。曾任职:日照县印刷厂工人、日照县史志办公室编辑、日照市工业志主编、日照市艺术馆创作员、日照市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日照市文联编辑部主任。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获得山东省文联系统优秀工作者、全市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日照市首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全市十佳文化工作者、市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并获得全市优秀艺术创作奖、日照市精品工程奖、日照市文艺奖等若干次。
长篇小说《侦察连》,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长篇报告文学《苦门里走出的博士兄弟》,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获齐鲁文学奖。
长篇小说《惊天动地》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大改制》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武训大传》获《武训大传》同时获省五个一精品工程獎、泰山文艺奖等
中短篇小说集《海上的风》,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电视剧《港上的风》编剧,获山东省优秀电视剧奖。
发表中篇小说《路就在你脚下》《海上的风》《大势低迷》《大势震荡》等数部,《海上的风》获山东省工业题材中篇小说二等奖。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数十篇。
目前为止作家已发表、出版作品共400余万字。
瞿旋题材的广阔多面开掘、绚丽的文采和富有哲理的幽默、沉甸甸的诙谐,设计巧妙的起伏跌宕的情节,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
一,题材的多样开掘 多种题材体裁与多种艺术风格
瞿旋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创造能力 ,历史人物传记、 战争、 改革改制 、励志、历史反思等题材都有深刻挖掘和独特贡献。
早期的收在《海上的风》中几个中短篇以工业题材为主,还曾获得省工业题材作品大奖。
中篇小说《每人脚下都有一条路》和长篇报告文学《苦门里走出的博士兄弟》,典型的励志作品。
长篇小说《惊天动地》和《大改制》,素材分别来源于一次农村大上访和国营企业改制,敏感而尖锐。作者把道德判断和理性判断,以近似冷酷的冷静放在历史天平上去称量。各类人物无不最大限度地调动着所有资源,并在一定的时空中把它们运作到顶端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历史巨大的锋面锐利而冷酷地剪裁他们的命运。作品力图使小说中所有的命题,都通过艺术形象达到所能够达到的极致。在这种极至美中,构架特殊的智慧型语境,把人引入欲罢不能的阅读情境之中。《惊天动地》曾由牧惠先生发起,在《作品与争鸣》和《文艺报》引起了争论,司徒文先生在《中国图书评论》上点评当年的长篇小说时,把它总结为“从反腐败入手,更深层地挖掘农民文化的潜在力量和本质”,把握了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
长篇小说《侦察连》则堪称军事题材的典范之作,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侦察连》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淳朴的农民,放下锄把,毅然参加八路,从战战兢兢到血性勃发,从笨手笨脚到杀敌如麻,他们神出鬼没,各怀绝技。孔孟的仁义忠孝和水浒好汉的智勇剽悍,使他们成长为共产党军队的中坚骨干,一直打到解放战争时的南京总统府,谱写了一曲山东人刚直不阿忠勇苍天的精神。小说准确地把握了电子时代人们的阅读心理,结构干练,叙述利落,以粗粝、快节奏、“伪写实”的笔法,对当时达到了不可企及的高度的共产党的军事文化,进行了全新的、深刻的挖掘,情节推进有章可循,从独特的角度剖析了它的基因和核心。对战争的烈度以及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进行了摄人心魄的刻写和扣问。作品出版后,立即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多家报纸予以推介或转载,北京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和播出,国防大学将其收藏为教材,新浪网掀起点击高潮,突破了三千二百万大关。几度跃居新浪图书排行榜前几名。两千多网友进行了热烈的评论,给与极高的评价。海润影视根据其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侦察连》被评为山东省第八届精品工程奖。
《侦察连》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技术层面剖析的特点,小说对具体的战术甚至武器的功能和运用,都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释。比如对驳壳枪等武器的剖析,对三十米近战、夜战、刺杀技术、爆破技术等战术动作的剖析,都包含着我的思考。当然,基于题材的特点,小说也以鲜有的细节表现了从零星的战术侦察到战役规模的全方位侦察等活动,几乎包含了侦察类题裁作品的全部惊险样式。
这种在技术层面上剖析的叙述方式,在描写人物上,转化成了雕刻式的细描方法。对人的描述,除了生存环境的因素外,还从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着眼,把在惨烈战争中的人物性格推向罕见的极至。几个主人公的个性异常鲜明,比如许传领、董玉麟、彭二等等,都具有唯一性。他们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命运,更包含着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叩问和思考,这是很值得琢磨的。
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与个性化
瞿旋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把所有的命题,都通过动人的艺术形象推向了所能够到达的极致,就是其中男女细腻委婉的动人情感和悲情结局,也令人荡气回肠、扼腕不已。
各具特色的人物、多种多样的性格特点,瞿旋笔下的人物,你可以闻到他们身上不同的气味,听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脉搏的跳动,体味到他们心灵变化与精神状态。武训就是这样有血有肉有灵魂有精神的人物。高希希说:“对于武训,可能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我感兴趣的只是这个人物的精神,这是一种为国为民担忧的民族责任,是一种担当……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导演,都会尝试去探索这个伟大的心灵。同时,武训的家乡和山东人的性格都很迷人。”武训身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山东人的性格,该书责任编辑、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总编辑安波舜说:“谁要是对山东人不了解,谁要是对山东人的性格有疑问,就看看武训吧。”
在人物塑造上,作家一直反对所谓的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分。提倡从一定的生存环境出发,摈弃平面的道德判断,寻找人的本质,发现人物存在的合理性。《惊天动地》中的形象系列更是体现瞿旋塑造形象的功力。他将人物放在社会关系、传统文化、现实矛盾等多层背景下展示人物的多面性及其象征意义。
主人公之一商京,其气质、才能、品性都有过人之处,并在一定程度上被作家赋予了理想化的色彩。正是由于他率领新的工作组,一手坚决抓反腐败;一手以传统的“老八路”作风争取民心;一手坚决打击性质发生了变化的上访的领头人;一手老练而精明地运作于官场,才终于解决了问题,使一场可能发生的惊天动地的事件得以平息。这个人物体现了一种生存智慧。他对事件、形势的把握能力,对官场运作的精到,隐含着一种稍稍令人发冷的精明。这类人的道德效果,首先是由他们的生存观派生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了道德的本质。
作品中的段志忠、谭干等人,尽管是以“贪官”的形象出现的,可他们在一定的官场文化中,也是理直气壮地遵从一定的生存道德和方法的。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也是智者。比如从农村走出来的段志忠,这个人物的发展过程符合其出身和经历。他把做官看作是自己的最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所有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为了升官,他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竭尽一切办法。当升官梦彻底破裂时,他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这也是他人性发展的必然。他的自杀,谁又不能说是在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呢?当他们的官运丧尽之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以封建文化为土壤的官场环境中,你还能苛求他们怎么样?
谭干,他的头脑已经把权力赤裸裸地商品化了。比如送礼,给什么位置、什么职务的人送什么、送多少,已量化成一种价值标准,他甚至振振有辞地使用所谓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附加值”等概念。在他眼里,社会已经把官职价格化了,已经形成了一种市场。他进行的只是一种公平的交换而已。
其他诸如市委副书记辛崇贤、省委副书记庄严等角色,作家也进行了生活化的描写,这都需要读者通过作品去加以体味。
作品中的关键人物是黄昌久。他是一個典型的农民,他的家族史中既有起义的农民首领黄嘟嘟,又有朝庭的官吏,好象是两个不同的营垒,其实却有着文化的同根性。所以作品赋予了他鲜明的象征意义。他家世代传下来的那个所谓的宝物,原来是黄嘟嘟起事失败后留下的一颗未雕刻完的鸡血石的皇帝印章。诚如他家那个院落,虽数经翻盖,却从未离开过一条墙基一样,尽管黄昌久挑头策动大上访有他的各种原因,但本质上还是脱离不了农民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基因。其实在他的小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封建小朝庭的雏形。作品把它放在文化传统、家族传承与现实状态的复杂环境中不遗余力的写他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心理,塑造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农民形象。
许多悲剧都是由女性承担的。《惊天动地》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刘洪芸和张兰兰。
刘洪芸的丈夫听信风水先生的话,又被兴和镇大上访的形势所迷惑,以为黄昌久是个能成气候的人物。他以农民特有的聪明和狡黠,把自己的媳妇刘洪芸送到黄昌久那里去,让她伺候他,以图日后能沾个“大光”。刘洪芸也完成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以至最后出于嫉妒,毒死了张兰兰。她当然是可悲的,但悲剧性体现得更充分的还是张兰兰。张兰兰一出场,读者就从商京的眼中领略了她独特的气质和美丽。但她一旦陷入黄昌久的圈子,就不可能摆脱悲剧命运。应当说,张兰兰是一个有相当才气的高考落榜者。凭其自身主、客观条件,如果在健康环境中,应该是农村朝现代化过渡时期的承担者,具有美好的未来;但她们一旦坠入落后的环境之中,就很难挣扎出来,且很容易蜕化为落后文化的同道。她终于被黄昌久“享用”了,就像黄昌久用她的高考复习大纲擦干净了污物那样,他们的关系,实在是多重封建势力对进步文化的强奸。
三,情节动人,跌宕起伏
瞿旋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遵循传统小说的基本结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线索清晰,而且善于通过悬念、设疑等环环相扣,通过巧合化解一些矛盾,高潮迭起,震人心魄。其中的谋略权术、行为手段、矛盾冲突之剧烈程度,都达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地步。比如《武训大专》,以武训与一家劣绅数十年的冲突为主线,以武训与士绅、义军、官衙、宗族、丐帮的冲突为副线,步步设疑、步步悬念,构成广阔的背景和宏大的场面,形成了层层套叠、紧张连贯的故事情节。作品力求提供新鲜的阅读感觉,涉入对清末的乡村治理、乡约组织、武林、丐帮等的叙写,通过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现民生生态和文化生态图景。惊心动魄、大改制等也无不如此。
四,语言个性化的追求
山东方言的淳朴、本色而富有情感浓度,哲理性语言明快而又凝重,富有表现力充满生命张力为整体构架注入了强力,为局部、细节增添了色彩。
当然瞿旋小说也存在一定缺憾:从人物关系来看大多作品还保持两极对立;人物形象虽然大多努力做到本色化,但还有一些类型化特征,往往色彩过于鲜明而缺乏多向度空间;过分注重情节的波澜忽略了生活的平淡和诗意等。虽然这些缺陷并不妨碍瞿旋作品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也应当引起作者重视,并努力改进精益求精。
感动,是一切艺术最为朴素的根。如果没有了最初的感动,文学就不能给人带来安慰:文学就不能人类的生息之群中扎根,就不能带来欢欣的泪水、鼓舞的力量!说到底,文学以及所有艺术形式的存在理由皆是能给人心带来感动,带来抚慰。基于对文学的本质的理解,瞿旋以本真的面貌询问缪斯,从而取得了应有的成就。
作者简介:王成一(1965.3.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日照,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毕业院校:曲阜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工作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王均策(1966.10.1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毕业院校:齐鲁师范学院,毕业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法佳(1984年12月),女,民族回,籍贯山东潍坊,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淄博市临淄中学工作.